一种雨篷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567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篷连接结构,涉及建筑构造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分别一体固接于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正对排水槽一侧以及排水槽正对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一侧设置且呈L形的对接件,两侧分别与所述对接件固接且呈U字形的连接件,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对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的紧固件,所述对接件包括分别与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以及排水槽侧壁一体固接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段,以及一体固接于水平段底壁的竖直段,所述竖直段均位于所述连接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止雨水从排水槽分别与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连接处掉落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篷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造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雨篷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建筑物外墙都安装有雨篷,雨篷是安装于建筑物入口处的用于遮挡雨水、保护门体免受雨水侵蚀、保护人们进出时不被滴水淋湿及空中落物砸伤的水平构件,雨棚作为防雨的遮挡物,在安装时要保证雨棚的正下方处无漏水现象。雨棚通常包括一端与幕墙固定且朝向远离幕墙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一倾斜段,一端与第一倾斜段连接且朝向远离幕墙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的第二倾斜段,以及连接于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之间的排水槽,排水槽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为U字形,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以及排水槽均固接于垂直于墙体外壁设置的横梁设置。现有技术中,将排水槽的两侧与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连接时,通常为将二者用螺丝固接,之后分别在排水槽和第一倾斜段以及第二倾斜段的拼接处涂设防水胶,从而防止雨水从排水槽分别与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连接处掉落。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会导致防水胶脱落,容易导致雨棚的漏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篷连接结构,其具有防止雨水从排水槽分别与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连接处掉落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雨篷连接结构,包括分别一体固接于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正对排水槽一侧以及排水槽正对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一侧设置且呈L形的对接件,两侧分别与所述对接件固接且呈U字形的连接件,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对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的紧固件,所述对接件包括分别与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以及排水槽侧壁一体固接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段,以及一体固接于水平段底壁的竖直段,所述竖直段均位于所述连接件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时,将两个竖直段放置于连接件内,再用紧固件将竖直段与连接件固定。通过将竖直段和连接件侧壁固定,可使得竖直段与连接件侧壁有一段重合的部分,因此雨水掉落至连接件上时,便可从连接件垂直于幕墙的两端掉落,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稳固,可防止雨水从连接件分别与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连接处掉落,即为可防止雨水从排水槽分别与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连接处掉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件为穿过所述连接件侧壁且与所述竖直段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端部未贯穿所述竖直段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第一螺栓将竖直段贯穿后雨水从第一螺栓与竖直段的间隙处排出,可提高雨棚的隔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底壁于两个所述竖直段之间设置有防水基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雨水从连接件与竖直段的接触处渗出,可提高雨棚的隔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内于所述防水基层上方处设置有密封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胶层可进一步防止雨水从竖直段与连接件的连接处渗出,进一步提高了雨棚的隔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顶壁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底壁设置有可嵌入两个所述竖直段之间的柱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竖直段与连接件固定好之后再将防护盖安装,安装防护盖时,将柱塞插入两个竖直段之间,并使得防护盖贴合水平段顶壁放置。通过设置防护盖和柱塞可防止雨水进入连接件内将密封胶层冲刷,也可避免密封胶层经受风吹日晒,可提高密封胶层的使用时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段顶壁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防护盖远离两个所述竖直段的两侧一体固接有倾斜设置且可插入所述避让槽内的防护条,所述防护条朝向远离所述竖直段的方向靠近第一倾斜段或第二倾斜段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防护盖时,将防护条插入避让槽内,通过将防护条倾斜设置以及设置避让槽可避免雨水从防护盖和水平段的间隙处渗入连接件内,可提高雨棚的隔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段顶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插接槽,所述防护盖底壁固接有可插入所述插接孔内的插接条,所述插接条接近所述插接槽的两侧壁设置有凸起,所述插接槽内壁开设有供所述凸起嵌入的凹槽,所述凸起的厚度为0.5-2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防护盖时,将插接条插入插接槽内,并且使得凸起嵌入凹槽内,便可将防护盖与竖直段固定。通过设置凹槽和凸起可便于作业人员将防护盖固定且操作简单便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段侧壁与所述连接件侧壁之间夹设有硅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雨水从竖直段与连接件的间隙处渗出。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连接件可防止雨水从排水槽分别与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连接处掉落;2.通过设置防水基层和密封胶层可防止雨水从连接件与竖直段的连接处掉落,可提高雨棚的隔水效果;3.通过设置防护盖可防止雨水掉落至连接件内,可进一步提高雨棚的隔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对接件;11、水平段;111、插接槽;112、凹槽;113、避让槽;12、竖直段;13、硅胶层;2、连接件;3、紧固件;4、防水基层;5、密封胶层;6、防护盖;61、插接条;62、凸起;621、倒角;63、柱塞;64、防护条;65、硅胶条;7、第一倾斜段;8、第二倾斜段;9、排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雨篷连接结构,包括分别一体焊接于第一倾斜段7和第二倾斜段8正对排水槽9一侧以及排水槽9正对第一倾斜段7和第二倾斜段8一侧设置且呈L形的对接件1,两侧分别与对接件1固接且呈U字形的连接件2,以及用于固定对接件1与连接件2的紧固件3。参照图1和图2,对接件1包括分别与第一倾斜段7、第二倾斜段8以及排水槽9侧壁一体焊接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段11,以及一体焊接于水平段11底壁的竖直段12,竖直段12均位于连接件2内,且竖直段12侧壁与连接件2侧壁之间夹设有硅胶层13,本实施例中硅胶层13层的材质为软质硅胶,紧固件3为依次穿过连接件2侧壁和硅胶层13之后与竖直段12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端部未贯穿竖直段12侧壁。参照图1和图2,连接件2底壁于两个竖直段12之间设置有防水基层4,本实施例中防水基层4的材质为沿水平方向横向放置的泡沫柱,连接件2内于防水基层4上方处设置有密封胶层5,密封胶层5为将密封胶注入防水基层4上方后凝固而成,密封胶层5的材质为发泡胶。参照图2和图3,连接件2顶壁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盖6,水平段11顶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插接槽111,防护盖6底壁焊接有可插入插接槽111内的插接条61,插接条61接近插接槽111的两侧壁焊接有凸起62,凸起62呈圆弧状设置,插接槽111内壁开设有供凸起62嵌入的凹槽112,凸起62的厚度为0.5-2mm,本实施例中凸起62的厚度为0.6mm。防护盖6底壁焊接有可嵌入两个竖直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一体固接于第一倾斜段(7)和第二倾斜段(8)正对排水槽(9)一侧以及排水槽(9)正对第一倾斜段(7)和第二倾斜段(8)一侧设置且呈L形的对接件(1),两侧分别与所述对接件(1)固接且呈U字形的连接件(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对接件(1)与所述连接件(2)的紧固件(3),所述对接件(1)包括分别与第一倾斜段(7)、第二倾斜段(8)以及排水槽(9)侧壁一体固接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段(11),以及一体固接于水平段(11)底壁的竖直段(12),所述竖直段(12)均位于所述连接件(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一体固接于第一倾斜段(7)和第二倾斜段(8)正对排水槽(9)一侧以及排水槽(9)正对第一倾斜段(7)和第二倾斜段(8)一侧设置且呈L形的对接件(1),两侧分别与所述对接件(1)固接且呈U字形的连接件(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对接件(1)与所述连接件(2)的紧固件(3),所述对接件(1)包括分别与第一倾斜段(7)、第二倾斜段(8)以及排水槽(9)侧壁一体固接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段(11),以及一体固接于水平段(11)底壁的竖直段(12),所述竖直段(12)均位于所述连接件(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为穿过所述连接件(2)侧壁且与所述竖直段(12)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端部未贯穿所述竖直段(12)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底壁于两个所述竖直段(12)之间设置有防水基层(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内于所述防水基层(4)上方处设置有密封胶层(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天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