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面连接件、阳台装置以及建筑装置,所述墙面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墙面上的第一预埋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用于与墙面上的第二预埋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尺寸,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不共面,以实现将不同截面尺寸且处于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一预埋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预埋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墙面连接件可以将墙面上的不同截面尺寸以及处于不同位置处的两个预埋件连接,从而实现墙面结构的完整性,并且通过将墙面内的预埋件连接,增加墙体结构的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面连接件、阳台装置以及建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墙面连接件、阳台装置以及建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建筑结构的外墙面外墙面在设置时经常会预埋一些构件(比如用于增加外墙面强度的钢筋、横梁或者一些装饰件),这些构件主要是用来增加外墙面的整体强度,避免外墙面出现开裂以及断裂的现象。但是,由于外墙面上的很多预埋构件的截面尺寸是不相同的,甚至处于不同的位置,因此现有技术中很难将这些截面尺寸不同,且处于不同位置处的预埋构件连接起来,难以保证外墙面的完整性。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墙面连接件、阳台装置以及建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将截面尺寸不同,且处于不同位置处的预埋构件连接起来,难以保证外墙面的完整性的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墙面连接件,其中,所述墙面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墙面上的第一预埋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用于与墙面上的第二预埋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尺寸,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不共面,以实现将不同截面尺寸且处于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一预埋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预埋构件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旋转预定角度,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以螺旋状平滑过渡,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实现扭转式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套筒式结构,所述套筒式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预埋构件或者所述第二预埋构件套设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式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套接口,所述第一套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预埋构件的端部匹配,以实现所述套设连接;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二套接口,所述第二套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预埋构件的端部匹配,以实现所述套设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式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的内部的挡板,所述挡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预埋构件与所述第一套接口连接的深度,以及控制所述第二预埋构件与所述第二套接口连接的深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接口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套接口的截面尺寸,且所述第一套接口的截面与所述第二套接口的截面之间是渐变的。一种阳台装置,其中,所述阳台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墙面连接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墙面连接件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阳台装置的外侧;两个所述墙面连接件用于将三个预埋构件连接。一种建筑装置,其中,所述建筑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阳台装置。在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阳台装置设置在所述建筑装置的四个面上,且所述阳台装置设置在各个面上的各个楼层上。本实施新型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一墙面连接件,所述墙面连接件包括有不同截面尺寸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墙面上的第一预埋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墙面上的第二预埋构件连接,因此可以将墙面上的不同截面尺寸以及处于不同位置处的两个预埋件连接,从而实现墙面结构的完整性,并且通过将墙面内的预埋件连接,增加墙体结构的整体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墙面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图1中的墙面连接件的阳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图2中的阳台装置的楼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建筑装置的外墙面上的很多预埋构件的截面尺寸是不相同的,甚至处于不同的位置,因此很难将这些截面尺寸不同,且处于不同位置处的预埋构件连接起来,难以保证外墙面的完整性。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墙面连接件11(12),具体如图1和图2中所示,该墙面连接件11(12)包括第一连接部10以及第二连接部20,所述第一连接部10是用于和墙面上的第一预埋构件100装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0是用于与墙面上的第二预埋构件200装配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的截面尺寸是不相同的,在其之间可以形成过渡以用来连接不同侧不同尺寸的预埋构件,具体为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截面尺寸小于第二连接部20的截面尺寸,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墙面连接件11(12)就可以将两个不同截面尺寸的第一预埋构件100以及第二预埋构件200连接起来。本技术所述墙面连接件11(12)特别适合于用来连接不同角度和/或不同尺寸的预埋构件。此外,由于墙面上的第一预埋构件100以及第二预埋构件200的位置是不相同的,为了实现对处于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一预埋构件100以及第二预埋构件200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是不共面设置的,即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之间是具有高度差,该高度差是与所述第一预埋构件100以及所述第二预埋构件100之间的高度差匹配,因此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墙面连接件11(12)就可以不同截面尺寸,且处于不同位置处的两个预埋构件进行连接,保证墙面的完整性,并且通过将墙面上的多个预埋件连接起来,有助于增加墙面的强度,有效地延长了墙面的使用寿命。参照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墙面连接件11(12)是用来将阳台装置的外墙面上的预埋构件连接起来,其中该阳台装置由阳台地面400和对应的防护栏杆401组成,在阳台地面400的后侧省略了建筑装置的外墙等其他结构。具体地,该阳台装置阳台地面400向外延伸的外墙面上具有第一预埋件100以及第二预埋件200,并且从图2中可以明显看出,所述第一预埋件100以及第二预埋件200的截面尺寸是不相同的,具体表现为径向截面尺寸是不相同的,且由于图2中的第一预埋构件100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预埋构件200的截面尺寸,导致第一预埋件100与第二预埋件200是处于不同位置处的,即第二预埋件200比第一预埋件100更加地向外墙面的外侧突出(即第一预埋件100与第二预埋件200相对于外墙面是具有高度差的)。因而图2中的墙面连接件11(12)中的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截面尺寸是不相同,且第一连接部10的截面尺寸与第一预埋构件100的截面尺寸是匹配的,第二连接部20的截面尺寸是与第二预埋构件200的截面尺寸是匹配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高度差,经过其本体的过渡设计,且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之间高度差是与第一预埋件100与第二预埋件200之间的高度差是相匹配的,因此,第一连接部10就可以和第一预埋构件100连接,第二连接部20就可以和第二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墙面上的第一预埋构件装配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用于与墙面上的第二预埋构件装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n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尺寸,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不共面,以实现将不同截面尺寸且处于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一预埋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预埋构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墙面上的第一预埋构件装配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用于与墙面上的第二预埋构件装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尺寸,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不共面,以实现将不同截面尺寸且处于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一预埋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预埋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旋转预定角度,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以螺旋状平滑过渡,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实现扭转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墙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套筒式结构,所述套筒式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预埋构件或者所述第二预埋构件套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式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套接口,所述第一套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预埋构件的端部匹配,以实现所述套设连接;
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二套接口,所述第二套接口用于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兴,付宇峰,叶沛军,张建群,傅敏,庞宇宁,孙强,
申请(专利权)人: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