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皱水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420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皱水刺设备,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布料在水刺过程中产生褶皱波纹的防皱水刺设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在高压水刺头之间设置压轮并连通抽吸装置,使得纤网在通过转鼓与压轮之间的缝隙时,纤网表面的滞留水受到压轮的负压内腔的吸力而进入抽吸装置并被排放,避免了在进行下道水刺工序时滞留水对水针的影响,改善了高水流能量工况下的产品表明产生褶皱的问题,提升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皱水刺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皱水刺设备。
技术介绍
水刺法是通过高压水针对转鼓或网帘上运输的纤网进行喷射,使得纤网中的纤维受到水流的冲击和反射而发生位移、相互缠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非织造布的工艺。由于水刺法的纤维缠绕是通过水流的能量实现的,所以在纤网的加工厚度和加工密度上往往会受到限制。具体来说,对于较厚或密度较高的纤网,由于水针较难穿透纤网内部的纤维,往往需要增大水流能量或增大抽吸转鼓的负压。而增大水流能量通常是通过增大水压及水流量来实现的,这就导致了纤网表面将产生较多的滞留水。而滞留水与水针的相互作用将导致纤网的表面纤维受到不均匀的反作用力,扰乱纤维的缠结效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水刺压力超过160bar时,纤网表面将产生明显的不规则状褶皱波纹,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水刺法加工较厚或密度较高的纤网时,由于滞留水较多而导致纤网表面产生褶皱波纹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防皱水刺设备,包括转鼓、支架、高压水刺头、压轮和抽吸装置,所述转鼓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高压水刺头至少有两个且正对所述转鼓,所述压轮设于所述高压水刺头之间的位置,所述压轮包括外圈网罩和负压内腔,所述外圈网罩与所述转鼓的表面相抵触,所述外圈网罩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负压内腔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负压内腔设有开口且开口朝向所述转鼓,所述负压内腔与所述抽吸装置相连通。优选的,所述负压内腔的开口长度与所述转鼓的长度相同,从而使得滞留水能完全被抽吸进入开口。优选的,所述负压内腔的横截面为圆形,便于对滞留水进行抽吸。优选的,所述负压内腔的开口的宽度为12-20毫米,从而改善对滞留水的抽吸效果。优选的,所述负压内腔的开口的边沿与所述外圈网罩间的间距为6-12毫米,通过减小该间距保证负压内腔的负压力。优选的,所述外圈网罩的两侧端部通过滚动轴承连接于所述支架。优选的,所述外圈网罩具有蜂巢状网孔,从而增加对滞留水的透水率。优选的,所述外圈网罩为金属材质,从而减小对纤网表面产生的磨损。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高压水刺头之间设置压轮并连通抽吸装置,使得纤网在通过转鼓与压轮之间的缝隙时,纤网表面的滞留水受到压轮的负压内腔的吸力而进入抽吸装置并被排放,避免了在进行下道水刺工序时滞留水对水针的影响,改善了高水流能量工况下的产品表明产生褶皱的问题,提升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皱水刺设备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皱水刺设备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1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附图中:1、转鼓;2、支架;3、高压水刺头;4、压轮;41、外圈网罩;42、负压内腔;5、抽吸装置;6、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转鼓1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架2。转鼓1的上方位置设有两个高压水刺头3,高压水刺头3均连接于水刺机的机架本体(机架本体未表示在图中)且朝向转鼓1的中心设置,两个高压水刺头3的中心线呈60度夹角。两个高压水刺头3之间设有一压轮4,压轮4包括外圈网罩41和负压内腔42。外圈网罩41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架2,且外圈网罩41与转鼓1的表面相抵触。负压内腔42的两侧端部固定连接于支架2。负压内腔42设有沿转鼓1的轴向设置的开口,开口的朝向正对转鼓1。所述开口的长度等于转鼓1的长度,从而使得纤网所有区域上的滞留水都能被开口抽吸;所述开口的宽度为12-20毫米,保证滞留水的抽吸效果。抽吸装置5与负压内腔42相连通,并使得负压内腔42维持在负压状态。负压内腔42的开口的边沿与所述外圈网罩(41)间的距离为6-12毫米,从而保证负压内腔42能始终保持在较强的负压状态。外圈网罩41的网孔为蜂巢状,从而有效增加了滞留水的通过率;外圈网罩41为金属材质,一方面能减小对纤网的摩擦损害,一方面自身不易磨损。本技术的实施步骤为,当设备运行时转鼓1的旋转带动纤网运动,并通过压轮4左侧的高压水刺头3对纤网进行水刺加工。当纤网运动至与外圈网罩41接触时,外圈网罩41将以和纤网速度相同的线速度进行旋转。此时纤网表面的滞留水一方面由于受到外圈网罩41的挤压,一方面由于受到负压内腔42的负压吸引而通过网孔进入负压内腔42的开口内部。由于抽吸装置5的作用,负压内腔42内部的滞留水将持续被抽吸装置5吸引而被排出。此时纤网表面上由于压轮4左侧的高压水刺头3而留下的滞留水被有效减少,压轮4右侧的高压水刺头3在进一步水刺加工时避免了受到滞留水的影响。以上所述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任何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皱水刺设备,包括转鼓(1)、支架(2)、高压水刺头(3)、压轮(4)和抽吸装置(5),所述转鼓(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刺头(3)至少有两个且均正对所述转鼓(1)设置,所述压轮(4)设于所述高压水刺头(3)之间的位置,所述压轮(4)包括外圈网罩(41)和负压内腔(42),所述外圈网罩(41)与所述转鼓(1)的表面相抵触,所述外圈网罩(4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2),所述负压内腔(42)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2),所述负压内腔(42)设有开口且开口朝向所述转鼓(1),所述负压内腔(42)与所述抽吸装置(5)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皱水刺设备,包括转鼓(1)、支架(2)、高压水刺头(3)、压轮(4)和抽吸装置(5),所述转鼓(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刺头(3)至少有两个且均正对所述转鼓(1)设置,所述压轮(4)设于所述高压水刺头(3)之间的位置,所述压轮(4)包括外圈网罩(41)和负压内腔(42),所述外圈网罩(41)与所述转鼓(1)的表面相抵触,所述外圈网罩(4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2),所述负压内腔(42)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2),所述负压内腔(42)设有开口且开口朝向所述转鼓(1),所述负压内腔(42)与所述抽吸装置(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皱水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内腔(42)的开口长度与所述转鼓(1)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