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39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包括机架、控制系统,机架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前清洗槽、电解槽和后清洗槽,电解槽内设置有阳极电极和注液管,注液管与直流电源负极导通或者注液管上固定有阴极电极,还包括移动支架,对移动支架进行移动的搬运装置,与注液管连接的循环装置,注液管可移动地设置在电解槽上方,移动支架包括转动件和翻转装置,转动件上安装有夹座,金属容器固定在夹座上,翻转装置驱动转动件翻转,抛光时金属容器开口朝上,注液管插入金属容器内腔底部注液。该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具有较好的抛光效果,自动化程度高,通过一次装夹能够完成整个抛光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
本技术涉及表面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现在对于不易使用机械抛光的金属容器内壁大多采用电化学抛光进行,例如金属制成的保温杯、保温瓶等容器的内壁。一般该类容器开口较小,内腔较大、较深,使用机械抛光较为不便,并且抛光质量无法保证,而使用电化学抛光能够较为方便地对该类容器内壁进行抛光,抛光质量较高。对金属容器进行电解抛光一般包括对工件内腔进行除油、抛光前的清洗、抛光以及抛光后的清洗、烘干等工序。专利号为201710408734.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解抛光方法,用于对工件的内壁面进行电解抛光,抛光时工件倒置,工件瓶口朝下,电解棒自下而上插入到工件内,向工件内填充电解液,而后进行电解抛光。该专利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该方法的抛光设备,该设备虽然能够适合该方法对工件进行除油、纯水清洗、电解抛光、酸清洗、蒸汽清洗等一系列工序。但是工件倒置、电解棒自下而上向工件内充液,很难将工件内的空气及电解过程产生的气泡完全排出,尤其是工件内腔底部,影响工件内腔的抛光效果。在抛光过程中为了保证工件内部能够填充电解液并且在工件内部腔体内部形成压力,对于工件瓶口处的密封要求较高。同时电解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密封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更换,维护较为麻烦。专利号为201720159532.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杯内壁抛光机,该抛光机对不锈钢杯内壁进行抛光时先将不锈钢杯放置在支撑板上,拧动螺纹杆从不锈钢杯两端对不锈钢杯进行夹紧,使不锈钢杯保持杯口朝上状态,注液管自上而下插入到不锈钢杯内,对不锈钢杯进行抛光。抛光完成后将支撑板向滑槽一侧滑动,使不锈钢杯从注水管下方移出,然后拧动螺纹杆,使不锈钢杯脱离被夹持的状态,然后取下不锈钢杯。该抛光机只能对抛光这一工序进行加工,无法连贯地完成包括清洗在内的不锈钢杯抛光的整个过程。所以在整个抛光过程中,需要在该装置的前端和后端设置清洗设备。抛光时,先将不锈钢杯放入清洗设备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将不锈钢杯从清洗设备上取下,然后放置到支撑板上,对不锈钢杯进行固定、抛光。抛光好后,又需将不锈钢杯从支撑板上取下,然后放入到后续的清洗设备中。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固定、拆卸,无法连贯地完成整个抛光过程,自动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具有较好的抛光效果,自动化程度高,通过一次装夹能够完成整个抛光工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包括机架、控制系统,机架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前清洗槽、电解槽和后清洗槽,电解槽内设置有阳极电极和注液管,注液管与直流电源负极导通或者注液管上固定有阴极电极,还包括移动支架,对移动支架进行移动的搬运装置,与注液管连接的循环装置,注液管可移动地设置在电解槽上方,移动支架包括转动件和翻转装置,转动件上安装有夹座,金属容器固定在夹座上,翻转装置驱动转动件翻转,抛光时金属容器开口朝上,注液管插入金属容器内腔底部注液。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支架上的夹座可以对金属容器进行夹持固定,机架两侧设置有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的前清洗槽、电解槽和后清洗槽,使得夹座能够按照工序依次进行清洗、抛光、清洗等工序。抛光时金属容器开口朝上,金属容器内腔能够对电解液进行存储,使得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通电后能够对金属容器内腔进行电解抛光。抛光过程中注液管可以一次性将金属容器内腔注满电解液,也可以持续向金属容器内进行注液,优选为持续注液。持续注液一方面能够保证金属容器内腔的电解液浓度,保证电解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在电解过程中,金属容器内腔的电解液自内腔底部持续向开口方向流动,对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进行冲击,避免气泡附着在金属容器内腔表面,同时气泡移动方向与电解液流出方向相同,有助于金属容器内腔的气泡排出。移动支架整体可以移动,使得金属容器能够随着移动支架在不同的工位之间进行快速移动,而不需要对金属容器进行二次装夹。移动支架包括转动件,转动件上固定有夹座,金属容器固定在夹座上,电解完成后,翻转装置可驱动转动件翻转,使得金属容器从开口朝上状态变为开口朝下的状态,从而将金属容器内腔的电解液全部倒回到电解槽中。夹座可以采用弹性件进行夹紧,也可以采用磁吸进行夹紧或者气动方式进行夹紧。注液管可移动设置,可以避免搬运装置将移动支架放入或者取出电解槽时注液管与移动支架或者搬运装置之间发生干涉。注液管可以由导体制成,将注液管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导通,将注液管作为阴极电极使用。当电解液从注液管内喷出时,电解液也与直流电源负极导通。同时阴极电极也可以额外固定在注液管上,当注液管插入到金属容器内腔时,阴极电极也进入到金属容器内腔,当向金属容器内腔注入电解液后,阴极电极与电解液导通。翻转装置可以用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驱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金属容器开口朝向。控制系统可以使用PLC,通过编程,设定好各部件的工作顺序。循环装置可以使用循环泵,从而将将电解槽内的电解液不断地注入到注液管内,实现电解。优选的,机架两侧设置有对移动支架进行限位的限位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可以对移动支架进行准确定位,从而方便注液管插入到金属容器内部。限位件设置后也使得阳极电极能够准确地与金属容器或者移动支架进行接触。优选的,翻转装置为电机,电机与转动件传动连接,移动支架侧面设置有与限位件对应配合的定位件,限位件与电源连接,两个定位件分别与电机的两个接线端电连接,定位件与限位件抵触时限位件与电机导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件可以通过与限位件进行接触从而与电源直接得到连接,使得移动支架无需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从而避免移动支架在反复的移动过程中,导线之间发生缠绕或者干涉等现象,简化整体结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电机可以使用普通电机,工作时电源受控制系统控制,向外供电或者断电,从而驱动转动件发生转动。优选的,限位件上开设有V形槽,定位件与限位件接触的一面为V形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V形槽上端大,下端小,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对于定位件的放置,定位件与限位件接触的一面为V形面,使得定位件能够稳定地卡合到V形槽内,避免转动件转动时导致移动支架整体发生晃动,同时增加接触面积,减少导通时的电阻。优选的,转动件上设置有感应件,电解槽内壁设置有抛光位置感应器和倒液位置感应器,抛光位置感应器感应到感应件时金属容器开口朝上,倒液位置感应器感应到感应件时金属容器开口朝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感应件和感应器的配合,可以对转动件的位置进行确定。感应件、感应器以及控制系统进行配合,即使不使用步进电机及伺服电机也能对转动件的位置进行准确控制,从而使得金属容器开口能够准确地处于朝上或者朝下的状态。优选的,转动件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动件设置在移动支架内侧,夹座安装在两个转动件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座这样设置,可以获得较好的固定效果,能够对金属容器进行稳固夹持。优选的,夹座包括前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控制系统(2),机架(1)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前清洗槽(4)、电解槽(5)和后清洗槽(6),电解槽(5)内设置有阳极电极(7)和注液管(9),注液管(9)与直流电源负极导通或者注液管(9)上固定有阴极电极(8),还包括移动支架(10),对移动支架(10)进行移动的搬运装置(11),与注液管(9)连接的循环装置(12),注液管(9)可移动地设置在电解槽(5)上方,移动支架(10)包括转动件(15)和翻转装置(14),转动件(15)上安装有夹座(24),金属容器(70)固定在夹座(24)上,翻转装置(14)驱动转动件(15)翻转,抛光时金属容器(70)开口朝上,注液管(9)插入金属容器(70)内腔底部注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控制系统(2),机架(1)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前清洗槽(4)、电解槽(5)和后清洗槽(6),电解槽(5)内设置有阳极电极(7)和注液管(9),注液管(9)与直流电源负极导通或者注液管(9)上固定有阴极电极(8),还包括移动支架(10),对移动支架(10)进行移动的搬运装置(11),与注液管(9)连接的循环装置(12),注液管(9)可移动地设置在电解槽(5)上方,移动支架(10)包括转动件(15)和翻转装置(14),转动件(15)上安装有夹座(24),金属容器(70)固定在夹座(24)上,翻转装置(14)驱动转动件(15)翻转,抛光时金属容器(70)开口朝上,注液管(9)插入金属容器(70)内腔底部注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机架(1)两侧设置有对移动支架(10)进行限位的限位件(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其特征是:
翻转装置(14)为电机(17),电机(17)与转动件(15)传动连接,移动支架(10)侧面设置有与限位件(18)对应配合的定位件(13),限位件(18)与电源连接,两个定位件(13)分别与电机(17)的两个接线端电连接,定位件(13)与限位件(18)抵触时限位件(18)与电机(17)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其特征是:限位件(18)上开设有V形槽(19),定位件(13)与限位件(18)接触的一面为V形面(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容器内壁抛光设备,其特征是:转动件(15)上设置有感应件(21),电解槽(5)内壁设置有抛光位置感应器(22)和倒液位置感应器(23),抛光位置感应器(22)感应到感应件(21)时金属容器(70)开口朝上,倒液位置感应器(23)感应到感应件(21)时金属容器(70)开口朝下。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乔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琛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