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技术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370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技术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包括箱体、观察窗、显示屏、按键、开关、充电接口、光源、紫外灯、温湿度传感器、臭氧发生器、加湿器、制冷器、加热器、控制主板、蓄电池、智能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紫外灯对培养箱进行清洁杀菌,通过光源给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光,通过制冷器、加热器和加湿器将培养箱内温湿度调节到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的范围,通过臭氧发生器保护微生物不被氧化,通过智能模块对培养箱进行远程监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功能多样,智能化程度较高,具有温湿度调节功能、蓄电功能、报警功能、杀菌功能,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技术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技术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
技术介绍
微生物学是一门典型的生命科学学科,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应用,所有这些应用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精确培养,微生物培养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要求较高;目前,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箱存在功能较少,温控效率不高,不便于携带、使用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功能多样、智能控温、便于携带的生物技术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技术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手柄、箱门、观察窗、显示屏、按键、把手、电源开关、充电接口、散热器、光源、紫外灯、隔板、凹槽、温湿度传感器、加湿器、臭氧发生器、制冷器、加热器、控制主板、蓄电池。所述箱体顶部连接有手柄,所述箱门中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右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按键、电源开关和充电接口,所述箱门最右侧连接有把手,所述箱体侧面设置有散热器,所述箱体内顶部设置有光源、紫外灯,所述箱体内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放置在箱体内侧凹槽中,所述箱体内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加湿器、臭氧发生器、制冷器、加热器、控制主板和蓄电池。进一步的,按键有四个,分别控制光源开关键、紫外灯开关键、加湿器开关键、臭氧发生器开关键、温度控制键、定时键。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可在凹槽中推拉滑动改变位置,可拆卸。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微生物培养时间、和培养箱内温湿度。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主板上安装有智能模块,且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智能模块包括控制器和与之相连接的报警模块、闹钟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控制器与显示屏、温湿度传感器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技术设置有光源、加湿器、制冷器和加热器,可给微生物生长提供光源和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此外还设置有臭氧发生器受热时保护微生物不被氧化。第二、本技术智能化程度较高,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可与手机连接,用户通过手机即可查看培养箱温湿度,设置和调节培养箱温湿度,设定培养时间。第三、本技术功能多样,不仅可加热和制冷以调节温度,还具有加湿功能、定时功能、报警功能和杀菌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其中:1-箱体、2-手柄、3-箱门、4-观察窗、5-显示屏、6-按键、7-把手、8-电源开关、9-充电接口、10-散热器、11-光源、12-紫外灯、13-隔板、14-凹槽、15-温湿度传感器、16-加湿器、17-臭氧发生器、18-制冷器、19-加热器、20-控制主板、21-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生物技术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手柄2、箱门3、观察窗4、显示屏5、按键6、把手7、电源开关8、充电接口9、散热器10、光源11、紫外灯12、隔板13、凹槽14、温湿度传感器15、加湿器16、臭氧发生器17、制冷器18、加热器19、控制主板20、蓄电池21。所述箱体1顶部连接有手柄2,所述箱门3中部设置有观察窗4,所述观察窗4右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5、按键6、电源开关8和充电接口9,所述箱门3最右侧连接有把手7,所述箱体1侧面设置有散热器10,所述箱体1内顶部设置有光源11、紫外灯12,所述箱体1内中部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放置在箱体1内侧凹槽14中,所述箱体1内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15,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加湿器16、臭氧发生器17、制冷器18、加热器19、控制主板20和蓄电池21。所述按键6有四个,分别控制光源开关键、紫外灯开关键、加湿器开关键、臭氧发生器开关键、温度控制键、定时键。所述隔板13可在凹槽14中推拉滑动改变位置,可拆卸。所述显示屏5用于显示微生物培养时间、和培养箱内温湿度。所述控制主板20上安装有智能模块,且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智能模块包括控制器和与之相连接的报警模块、闹钟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控制器与显示屏5、温湿度传感器15相连接。1-箱体、2-手柄、3-箱门、4-观察窗、5-显示屏、6-按键、7-把手、8-电源开关、9-充电接口、10-散热器、11-光源、12-紫外灯、13-隔板、14-凹槽、15-温湿度传感器、16-加湿器、17-臭氧发生器、18-制冷器、19-加热器、20-控制主板、21-蓄电池。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充电接口9与电源接通进行充电,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手机连接,打开电源开关8,按光源开关键和紫外灯开关键打开光源和紫外灯12对培养箱进行灭菌,防止微生物残留,按温度控制键键设置温度,按加湿器开关键打开加湿器,按臭氧发生器开关键打开臭氧发生器17,按定时键设定培养时间,通过手机APP也可以设置培养时间和温度,拉动把手7,打开箱门3,将微生物培养皿放入培养箱,关闭箱门3,显示屏5显示培养时间和温度传感器15检测到的温湿度,散热器10带走培养箱运行产生的热量,通过观察窗4可观察培养箱内微生物培养情况,培养结束时自动断电,当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培养箱发出蜂鸣警报并在手机APP中收到异常报警消息。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技术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手柄(2)、箱门(3)、观察窗(4)、显示屏(5)、按键(6)、把手(7)、电源开关(8)、充电接口(9)、散热器(10)、光源(11)、紫外灯(12)、隔板(13)、凹槽(14)、温湿度传感器(15)、加湿器(16)、臭氧发生器(17)、制冷器(18)、加热器(19)、控制主板(20)、蓄电池(21);所述箱体(1)顶部连接有手柄(2),所述箱门(3)中部设置有观察窗(4),所述观察窗(4)右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5)、按键(6)、电源开关(8)和充电接口(9),所述箱门(3)最右侧连接有把手(7),所述箱体(1)侧面设置有散热器(10),所述箱体(1)内顶部设置有光源(11)、紫外灯(12),所述箱体(1)内中部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放置在箱体(1)内侧凹槽(14)中,所述箱体(1)内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15),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加湿器(16)、臭氧发生器(17)、制冷器(18)、加热器(19)、控制主板(20)和蓄电池(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技术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手柄(2)、箱门(3)、观察窗(4)、显示屏(5)、按键(6)、把手(7)、电源开关(8)、充电接口(9)、散热器(10)、光源(11)、紫外灯(12)、隔板(13)、凹槽(14)、温湿度传感器(15)、加湿器(16)、臭氧发生器(17)、制冷器(18)、加热器(19)、控制主板(20)、蓄电池(21);所述箱体(1)顶部连接有手柄(2),所述箱门(3)中部设置有观察窗(4),所述观察窗(4)右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5)、按键(6)、电源开关(8)和充电接口(9),所述箱门(3)最右侧连接有把手(7),所述箱体(1)侧面设置有散热器(10),所述箱体(1)内顶部设置有光源(11)、紫外灯(12),所述箱体(1)内中部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放置在箱体(1)内侧凹槽(14)中,所述箱体(1)内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15),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加湿器(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英垚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君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