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尾气除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367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酵尾气除菌装置,属于发酵尾气除菌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发酵罐、尾气管、除菌罐,除菌罐包括罐体、罐盖、进气孔、排气孔、排污口、封堵;尾气管一端与发酵罐排气孔连接,另一端与除菌罐进气孔连接并伸入除菌罐内,除菌罐内设置有除菌液,除菌罐还包括分散板、第一灭菌板、第二灭菌板,尾气管位于除菌罐的一端端部设有锥形漏斗,分散板设置于除菌罐底部,除菌液液面之上交替设置有第一灭菌板、第二灭菌板,排气孔开设于除菌罐罐盖上,排污口设置于除菌罐底部,排污口上设置有封堵,除菌罐罐体上设置有观察窗;该结构绿色环保,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处理效率高、去除效果明显,设备维护简便,安全性高,维护少,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酵尾气除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酵尾气除菌装置,属于发酵尾气除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生物发酵制品已成为21世纪投资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生物发酵生产过程中,生物菌在发酵罐内进行生产代谢时,会产生大量尾气,并伴有特殊难闻气体,而这些气体由于含有各种菌类微生物,不可以直接排入大气中;尤其是在好氧菌的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的进程,菌体浓度的逐渐增大,对氧气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发酵总过程又需要保证恒定的罐内压力,于是在加大通气量的同时,尾气排放也是在不断的加大。而排出尾气中又含有大量的菌;如果不及时将尾气中的活菌灭活,很容易导致发酵室环境中的污染或引起大范围的噬菌体感染等问题。因此,必须对这些尾气进行灭菌处理,现有的尾气灭菌装置大多结构复杂或过滤效果不理想。现有技术中,发酵尾气除菌处理主要是膜过滤或者吸收塔,但是存在处理效果差、使用复杂、使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而且处理后的尾气往往仍然达不到排放标准。现有尾气管上设置有过滤网,尾气液态多,容易堵塞尾气管,影响气体排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灭菌效果好、方便使用的发酵罐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酵尾气除菌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酵尾气除菌装置,包括发酵罐、尾气管、除菌罐,除菌罐包括罐体、罐盖、进气孔、排气孔、排污口、封堵;尾气管一端与发酵罐排气孔连接,尾气管另一端与除菌罐进气孔连接并伸入除菌罐内,除菌罐内设置有除菌液;除菌罐还包括分散板、第一灭菌板、第二灭菌板;尾气管位于除菌罐的一端端部设有锥形漏斗,锥形漏斗竖直设置于除菌罐底部的正中位置,分散板设置于除菌罐底部且位于锥形漏斗之上,除菌液没过分散板,除菌液液面之上交替设置有第一灭菌板、第二灭菌板,排气孔开设于除菌罐罐盖上,排污口设置于除菌罐底部与分散板之间的位置,排污口上设置有封堵,除菌罐罐体上设置有观察窗。优选的是,分散板包括中间圆盘和围绕中间圆盘的网格状格栅,分散板中间圆盘与锥形漏斗中部对正。优选的是,第一灭菌板中部开设有圆口,圆口内设置有灭菌灯。优选的是,第二灭菌板中部为圆盘,围绕圆盘360°间隔均匀地设置有灭菌灯。优选的是,观察窗为矩形且纵向设置于除菌罐,观察窗底部靠近除菌罐底部,观察窗顶部靠近第一灭菌板。优选的是,分散板中间圆盘、第一灭菌板中部圆口、第二灭菌板中部圆盘的直径相同且圆心在一条竖直纵向线上。优选的是,观察窗为耐腐蚀的透明材料。优选的是,除菌罐进气孔设置于除菌罐底部与分散板之间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除菌罐内的尾气管端部的锥形漏斗设置于除菌罐内中部,充分利用除菌液,防止部分除菌液与尾气无接触。2、锥形漏斗上设置分散板,分散板正对着锥形漏斗口的地方为圆盘,圆盘可以将漏斗口的发酵尾气打散之后沿圆盘四周散入除菌液,而且锥形漏斗本身也将发酵尾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散,使得发酵尾气与除菌液充分接触,提升除菌效果。3、分散板四周为网格状的格栅,可以将尾气中携带的颗粒物阻挡在分散板下,同时也将发酵尾气进一步分散。4、第一灭菌板中部圆口的灭菌灯可以对发酵尾气进行集中密集的进一步除菌。5、第二灭菌板对发酵尾气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散式除菌。6、尾气管上无需设置过滤网,避免了尾气携带的液体或颗粒物多容易堵塞尾气管的问题,保障气体排出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分散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灭菌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灭菌板示意图。图中:1-发酵罐、2-尾气管、3-除菌罐、31-排气孔、32-罐盖、33-罐体、34-观察窗、35-除菌液、36-排污口、37-封堵、38-进气孔、4-第二灭菌板、5-第一灭菌板、6-分散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发酵尾气除菌装置,包括:发酵罐1、尾气管2、除菌罐3,除菌罐3包括罐体33、罐盖32、进气孔38、排气孔31、排污口36、封堵37;尾气管2一端与发酵罐1排气孔31连接,尾气管2另一端与除菌罐3进气孔38连接并伸入除菌罐3内,除菌罐3内设置有除菌液35,除菌罐3还包括分散板6、第一灭菌板5、第二灭菌板4,尾气管2位于除菌罐3的一端端部设有锥形漏斗21,锥形漏斗21竖直设置于除菌罐3底部的正中位置,分散板6设置于除菌罐3底部且位于锥形漏斗21之上,除菌液35没过分散板6,除菌液35液面之上交替设置有第一灭菌板5、第二灭菌板4,排气孔31开设于除菌罐3罐盖32上,进气孔38、排污口36设置于除菌罐3底部与分散板6之间的位置,排污口36上设置有封堵37,除菌罐3罐体33上设置有观察窗34,观察窗34为耐腐蚀的透明材料;观察窗34为矩形且纵向设置于除菌罐3,观察窗34底部靠近除菌罐3底部,观察窗34顶部靠近第一灭菌板5。如图2、图3、图4所示:分散板6包括中间圆盘和围绕中间圆盘的网格状格栅,分散板6中间圆盘与锥形漏斗21中部对正;第一灭菌板5中部开设有圆口,所述圆口内设置有灭菌灯;第二灭菌板4中部为圆盘,围绕圆盘360°间隔均匀地设置有灭菌灯。分散板6中间圆盘、第一灭菌板5中部圆口、第二灭菌板4中部圆盘的直径相同且圆心在一条竖直纵向线上。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酵尾气除菌装置,包括发酵罐(1)、尾气管(2)、除菌罐(3),所述除菌罐(3)包括罐体(33)、罐盖(32)、进气孔(38)、排气孔(31)、排污口(36)、封堵(37);所述尾气管(2)一端与发酵罐(1)排气孔(31)连接,所述尾气管(2)另一端与除菌罐(3)进气孔(38)连接并伸入除菌罐(3)内,所述除菌罐(3)内设置有除菌液(35),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罐(3)还包括分散板(6)、第一灭菌板(5)、第二灭菌板(4),所述尾气管(2)位于除菌罐(3)的一端端部设有锥形漏斗(21),所述锥形漏斗(21)竖直设置于除菌罐(3)底部的正中位置,所述分散板(6)设置于除菌罐(3)底部且位于锥形漏斗(21)之上,所述除菌液(35)没过分散板(6),所述除菌液(35)液面之上交替设置有第一灭菌板(5)、第二灭菌板(4),所述排气孔(31)开设于除菌罐(3)罐盖(32)上,所述排污口(36)设置于除菌罐(3)底部,并位于分散板(6)之下,所述排污口(36)上设置有封堵(37),所述除菌罐(3)罐体(33)上设置有观察窗(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尾气除菌装置,包括发酵罐(1)、尾气管(2)、除菌罐(3),所述除菌罐(3)包括罐体(33)、罐盖(32)、进气孔(38)、排气孔(31)、排污口(36)、封堵(37);所述尾气管(2)一端与发酵罐(1)排气孔(31)连接,所述尾气管(2)另一端与除菌罐(3)进气孔(38)连接并伸入除菌罐(3)内,所述除菌罐(3)内设置有除菌液(35),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罐(3)还包括分散板(6)、第一灭菌板(5)、第二灭菌板(4),所述尾气管(2)位于除菌罐(3)的一端端部设有锥形漏斗(21),所述锥形漏斗(21)竖直设置于除菌罐(3)底部的正中位置,所述分散板(6)设置于除菌罐(3)底部且位于锥形漏斗(21)之上,所述除菌液(35)没过分散板(6),所述除菌液(35)液面之上交替设置有第一灭菌板(5)、第二灭菌板(4),所述排气孔(31)开设于除菌罐(3)罐盖(32)上,所述排污口(36)设置于除菌罐(3)底部,并位于分散板(6)之下,所述排污口(36)上设置有封堵(37),所述除菌罐(3)罐体(33)上设置有观察窗(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尾气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板(6)包括中间圆盘和围绕中间圆盘的网格状格栅,所述分散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杨芳丽陈仕宏黄明媛杜景德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博仕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