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道菌群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36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肠道菌群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和设置在培养皿的顶部的皿盖,所述皿盖的上端面中部呈竖直连通有贯穿皿盖的柱塞筒,所述柱塞筒的顶部滑嵌有贯穿柱塞筒的柱塞杆所述柱塞杆的底端位于柱塞筒的内侧滑嵌有柱塞块,所述柱塞筒的底端位于皿盖的下方连通有喷洒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首先,内部设置有注料结构,可实现培养皿的密封注料处理,既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培养皿开启过程中菌群与空气接触污染现象的产生,其次,内部设置有换气结构,可将进入到培养皿中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降低了灰尘和杂质进入到培养皿的内部,从而降低了菌群污染现象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道菌群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肠道菌群培养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肠道菌群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即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细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然而现有的肠道菌群培养用培养皿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内部无设置注料结构,添加营养液时,需要开启皿盖并通过胶头滴管对培养皿中滴取营养液,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同时易导致菌群与空气接触污染现象的产生,其次,内部无设置换气结构,换气处理时需要将皿盖开启一段时间,无法有效的进入到培养皿中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灰尘和杂质进入到培养皿的内部,易导致菌群污染现象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肠道菌群培养用培养皿,添加营养液操作费时费力,同时导致菌种与外部空气接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肠道菌群培养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肠道菌群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和设置在培养皿的顶部的皿盖,所述皿盖的上端面中部呈竖直连通有贯穿皿盖的柱塞筒,所述柱塞筒的顶部滑嵌有贯穿柱塞筒的柱塞杆所述柱塞杆的底端位于柱塞筒的内侧滑嵌有柱塞块,所述柱塞筒的底端位于皿盖的下方连通有喷洒盘,其中柱塞筒的内侧位于柱塞块和喷洒盘之间嵌设有挤压弹簧,所述皿盖的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储液盒,所述储液盒和柱塞筒之间连通有导液管,且导液管的中部连通有单向进液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储液盒的顶部呈开口状结构,且储液盒的顶部外侧嵌设有盒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柱塞筒和柱塞块呈过渡配合,所述柱塞筒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组排气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柱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喷洒盘呈盘型结构,且喷洒盘的下端面连通有多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喷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皿盖的上端面右侧连通有呈倒J型结构的换气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换气管的尾端旋合连接有密封旋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换气管的尾端内侧嵌设有滤气网。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内部设置有注料结构,皿盖的上端面设置有储液盒和柱塞筒,同时在皿盖的底部设置有喷洒盘和喷头,将营养液加入到储液盒的内部,再往复的按压柱塞杆上的压块时,在单向进液阀和挤压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储液盒内侧的营养液便会通过导液管进入到柱塞筒底部的喷洒盘内,喷洒盘上设置的多组喷头会均匀的将营养液喷洒至培养皿的内侧,这种结构可实现培养皿的密封注料处理,既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培养皿开启过程中菌群与空气接触污染现象的产生。2、本技术中,内部设置有换气结构,在培养皿的上端面右侧设置有呈倒J型结构的换气管,同时在换气管上设置有密封旋盖和滤气网,需要对培养皿内部进行换气处理时,旋开换气管上的密封旋盖,培养皿内部的空气便会通过换气管排出,同时外部的空气在滤气网的过滤处理后,便可通过换气管进入到培养皿的内侧,这种结构可将进入到培养皿中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降低了灰尘和杂质进入到培养皿的内部,从而降低了菌群污染现象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皿盖的前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皿盖的仰视图。图例说明:1、培养皿;2、皿盖;3、储液盒;301、盒盖;4、柱塞筒;401、排气孔;5、柱塞杆;501、柱塞块;6、压块;7、换气管;701、密封旋盖;8、导液管;801、单向进液阀;9、喷洒盘;901、喷头;10、挤压弹簧;11、滤气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肠道菌群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1和设置在培养皿1的顶部的皿盖2,皿盖2的上端面中部呈竖直连通有贯穿皿盖2的柱塞筒4,柱塞筒4的顶部滑嵌有贯穿柱塞筒4的柱塞杆5柱塞杆5的底端位于柱塞筒4的内侧滑嵌有柱塞块501,柱塞筒4的底端位于皿盖2的下方连通有喷洒盘9,其中柱塞筒4的内侧位于柱塞块501和喷洒盘9之间嵌设有挤压弹簧10,皿盖2的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储液盒3,储液盒3和柱塞筒4之间连通有导液管8,且导液管8的中部连通有单向进液阀801。具体的,如图1-4所示,储液盒3的顶部呈开口状结构,且储液盒3的顶部外侧嵌设有盒盖301,柱塞筒4和柱塞块501呈过渡配合,这种配合方式的选用,提升了柱塞筒4和柱塞块501之间的气密性,柱塞筒4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组排气孔401,柱塞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块6,喷洒盘9呈盘型结构,且喷洒盘9的下端面连通有多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喷头901,盒盖301的设置,便于储液盒3的加液和密封处理,排气孔401的设置,便于柱塞筒4上半区的空气交换处理,压块6的设置,便于柱塞杆5的按压处理,多组喷头901的设置,可将营养液均匀的喷洒至培养皿1的内部,从而提升了注料的质量。具体的,如图1-4所示,皿盖2的上端面右侧连通有呈倒J型结构的换气管7,换气管7的尾端旋合连接有密封旋盖701,换气管7的尾端内侧嵌设有滤气网11,呈倒J型结构的换气管7的设置,降低了灰尘和杂质粘附在滤气网11的表面,密封旋盖701的设置,便于换气管7开口端的密封处理,滤气网11的设置,可将进入到培养皿1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肠道菌群和培养液分别放入到培养皿1的内部,并旋合皿盖2,将营养液倒入到储液盒3的内部,并闭合盒盖301,便可进行肠道菌群的培养处理,需要对培养皿1注入营养液时,往复的按压柱塞杆5上的压块6,柱塞块501便会在柱塞筒4内部往复升降,培养皿1内部便会产生负压,在单向进液阀801的作用下,储液盒3内侧的营养液便会通过导液管8进入到到柱塞筒4的内部,并通过柱塞筒4进入到喷洒盘9内,喷洒盘9上设置的多组喷头901会均匀的将营养液喷洒至培养皿1的内侧,便完成了营养液的密封注入,需要进行培养皿1内部的换气处理时,旋开换气管7上的密封旋盖701,培养皿1内部的空气便会通过呈倒J型结构的换气管7排出,同时外部的空气在滤气网11的过滤处理后,便可通过换气管7进入到培养皿1的内侧,便完成了培养皿1内部的防尘换气处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肠道菌群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1)和设置在培养皿(1)的顶部的皿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皿盖(2)的上端面中部呈竖直连通有贯穿皿盖(2)的柱塞筒(4),所述柱塞筒(4)的顶部滑嵌有贯穿柱塞筒(4)的柱塞杆(5)所述柱塞杆(5)的底端位于柱塞筒(4)的内侧滑嵌有柱塞块(501),所述柱塞筒(4)的底端位于皿盖(2)的下方连通有喷洒盘(9),其中柱塞筒(4)的内侧位于柱塞块(501)和喷洒盘(9)之间嵌设有挤压弹簧(10),所述皿盖(2)的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储液盒(3),所述储液盒(3)和柱塞筒(4)之间连通有导液管(8),且导液管(8)的中部连通有单向进液阀(8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道菌群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1)和设置在培养皿(1)的顶部的皿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皿盖(2)的上端面中部呈竖直连通有贯穿皿盖(2)的柱塞筒(4),所述柱塞筒(4)的顶部滑嵌有贯穿柱塞筒(4)的柱塞杆(5)所述柱塞杆(5)的底端位于柱塞筒(4)的内侧滑嵌有柱塞块(501),所述柱塞筒(4)的底端位于皿盖(2)的下方连通有喷洒盘(9),其中柱塞筒(4)的内侧位于柱塞块(501)和喷洒盘(9)之间嵌设有挤压弹簧(10),所述皿盖(2)的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储液盒(3),所述储液盒(3)和柱塞筒(4)之间连通有导液管(8),且导液管(8)的中部连通有单向进液阀(8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菌群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盒(3)的顶部呈开口状结构,且储液盒(3)的顶部外侧嵌设有盒盖(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菌群培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中原医院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