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364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包括:底座、杯体、塞子;所述底座的上部设置有杯体,且底座与杯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杯体上部的外壁上,且出液管与杯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杯盖设置在杯体的上部,且杯盖与杯体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杯盖的内部,且密封圈与杯盖套接;所述塞子设置在杯盖内的中间位置,且塞子与杯盖插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微生物取样观察操作较为方便,并且防护措施完善,同时取样操作稳定性较高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有一定形态,能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一般通过实验研究后利用于病原、害虫、杂草防治或诱发作物,或是由实验中得出的微生物中的有效成分经由配方所制成产品,由于微生物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因此需要利用微生物培养装置来实现。但是目前微生物实验时所使用的培养装置还存在对微生物在取样观察时操作起来较为不便,并且取样时直接开盖容易使微生物造受外部环境及空气的影响出现死亡,从而大大降低其实用价值等问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微生物实验时所使用的培养装置还存在对微生物在取样观察时操作起来较为不便,并且取样时直接开盖容易使微生物造受外部环境及空气的影响出现死亡,从而大大降低其实用价值等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包括:底座、杯体、出液管、杯盖、密封圈、进气管、进液管、塞子、手环、单向阀;所述底座的上部设置有杯体,且底座与杯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杯体上部的外壁上,且出液管与杯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杯盖设置在杯体的上部,且杯盖与杯体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杯盖的内部,且密封圈与杯盖套接;所述进气管与进液管分别设置在杯盖内的两侧,且进气管及进液管与杯盖通过贯穿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塞子设置在杯盖内的中间位置,且塞子与杯盖插接;所述手环设置在塞子的上部,且手环与塞子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单向阀分别设置在出液管、进气管及进液管的中间,且单向阀与出液管、进气管及进液管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所述底座为医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圆台状,且底座的中间开设有用于安装杯体的圆形嵌入槽,并且底面设有压花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所述杯盖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圆盘状的凸起部,且杯盖中间圆盘状的凸起部中间开设有用于安装塞子的锥形插接孔,两侧开设有用于安装进气管与进液管的穿接固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所述进气管与进液管均为L形弯管,且进气管与进液管的末端通过杯盖固定设置在杯体的内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所述塞子为医用橡胶材料制成的锥体状,且塞子与杯盖中间开设有的锥形插接孔通过间隙配合插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通过在杯盖的中间设置塞子,并且利用插接方式连接,使该装置在对杯体内的微生物进行提取观察时只需拔开塞子使用吸管抽取即可,从而利用该装置对微生物的取样操作较为方便。2、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通过利用拔开塞子由杯盖处对微生物进行取样的设计方式,从而可以避免直接将杯盖打开取样容易造成杯体内微生物受外部环境及空气因素的影响造成死亡的问题。3、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通过设置底座,利用底座可以对杯体在放置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放置后利用底面的压花纹还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大大提高装置在取样时的操作稳定性。4、本技术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微生物取样观察操作较为方便,并且防护措施完善,同时取样操作稳定性较高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杯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杯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塞子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杯体2、出液管3、杯盖4、密封圈5、进气管6、进液管7、塞子8、手环9、单向阀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包括:底座1、杯体2、出液管3、杯盖4、密封圈5、进气管6、进液管7、塞子8、手环9、单向阀10;底座1的上部设置有杯体2,且底座1与杯体2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出液管3设置在杯体2上部的外壁上,且出液管3与杯体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杯盖4设置在杯体2的上部,且杯盖4与杯体2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密封圈5设置在杯盖4的内部,且密封圈5与杯盖4套接;进气管6与进液管7分别设置在杯盖4内的两侧,且进气管6及进液管7与杯盖4通过贯穿固定方式相连接;塞子8设置在杯盖4内的中间位置,且塞子8与杯盖4插接;手环9设置在塞子8的上部,且手环9与塞子8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单向阀10分别设置在出液管3、进气管6及进液管7的中间,且单向阀10与出液管3、进气管6及进液管7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具体的,底座1为医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圆台状,且底座1的中间开设有用于安装杯体2的圆形嵌入槽,并且底面设有压花纹。具体的,杯盖4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圆盘状的凸起部,且杯盖4中间圆盘状的凸起部中间开设有用于安装塞子8的锥形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包括:底座(1)、杯体(2)、出液管(3)、杯盖(4)、密封圈(5)、进气管(6)、进液管(7)、塞子(8)、手环(9)、单向阀(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部设置有杯体(2),且底座(1)与杯体(2)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液管(3)设置在杯体(2)上部的外壁上,且出液管(3)与杯体(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杯盖(4)设置在杯体(2)的上部,且杯盖(4)与杯体(2)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密封圈(5)设置在杯盖(4)的内部,且密封圈(5)与杯盖(4)套接;所述进气管(6)与进液管(7)分别设置在杯盖(4)内的两侧,且进气管(6)及进液管(7)与杯盖(4)通过贯穿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塞子(8)设置在杯盖(4)内的中间位置,且塞子(8)与杯盖(4)插接;所述手环(9)设置在塞子(8)的上部,且手环(9)与塞子(8)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单向阀(10)分别设置在出液管(3)、进气管(6)及进液管(7)的中间,且单向阀(10)与出液管(3)、进气管(6)及进液管(7)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取样观察的微生物实验培养装置,包括:底座(1)、杯体(2)、出液管(3)、杯盖(4)、密封圈(5)、进气管(6)、进液管(7)、塞子(8)、手环(9)、单向阀(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部设置有杯体(2),且底座(1)与杯体(2)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液管(3)设置在杯体(2)上部的外壁上,且出液管(3)与杯体(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杯盖(4)设置在杯体(2)的上部,且杯盖(4)与杯体(2)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密封圈(5)设置在杯盖(4)的内部,且密封圈(5)与杯盖(4)套接;所述进气管(6)与进液管(7)分别设置在杯盖(4)内的两侧,且进气管(6)及进液管(7)与杯盖(4)通过贯穿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塞子(8)设置在杯盖(4)内的中间位置,且塞子(8)与杯盖(4)插接;所述手环(9)设置在塞子(8)的上部,且手环(9)与塞子(8)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单向阀(10)分别设置在出液管(3)、进气管(6)及进液管(7)的中间,且单向阀(10)与出液管(3)、进气管(6)及进液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霞龚敏姚金平曾宏勋黎丛兵龚天保颜训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