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305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若干个隔板,通过隔板将壳体分隔成若干个隔室,隔室内装有带微生物的污泥,每个隔板上均设有出水口,相邻隔室通过出水口互相连通,隔室上方连接有集气室,每个隔室内均设有折流板,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每个隔室底部均为呈下凹的弧形面,折流板底部设有引导板,引导板倾斜向下朝向下凹的弧形面。本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ABR反应器存在的厌氧死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技术介绍
ABR反应器是折流式水解反应器的简称,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ABR反应器由多个反应室串联而成,每个反应室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上流式污泥床(USB)系统(上流式污泥床(USB)系统处理污水的原理为:外界污水进入到上流式污泥床系统内,系统内装有含大量微生物的污泥,污水中富含有机物,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沼气,这个过程称为厌氧反应),采用该ABR反应器处理污水其结构简单、无需机械混合装置且造价低,相比于UASB反应器,ABR反应器的总体高度更低,使用和维护更加方便。然而现有技术中,ABR反应器采用多个反应室串联的方式,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因待处理的污水需要从一个反应室不断地流向下一个反应室,在厌氧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带有沼气的上窜气泡和上升液流,无论是气泡还是液流均是往上移动的,因而很容易在反应室内出现厌氧反应死区,厌氧反应死区的存在也就意味着污泥中富含的微生物长期得不到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厌氧反应的机会,导致污泥中的微生物死亡,浪费了污泥,还相对降低了反应器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ABR反应器存在的厌氧死区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若干个隔板,通过隔板将壳体分隔成若干个隔室,隔室内装有带微生物的污泥,每个隔板上均设有出水口,相邻隔室通过出水口互相连通,隔室上方连接有集气室,每个隔室内均设有折流板,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每个隔室底部均为呈下凹的弧形面,折流板底部设有引导板,引导板倾斜向下朝向下凹的弧形面。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案时,污水从进水口进入第一个隔室,在折流板的作用下,污水先沿着折流板的引导板向下流向隔室的底部,此时隔室的底部呈下凹的弧形面,而污水又在引导板的作用下始终引导污水朝着隔室弧形面的底部向下流动,在污水撞击到弧形面的底部后,污水反射回隔室中部,并从隔板的出水口上流到下一个隔室中,在污水流动过程中,污水与隔室中的污泥充分接触,发生厌氧反应,厌氧反应时会产生上窜的气泡和上升的液流上窜的气流上升至集气室中,而上升的液流则从隔板的出水口进入下一个隔室中继续进行厌氧反应;下一个隔室中的反应原理与第一个隔室中的原理相同;本方案中采用弧形面和引导板的配合,使得污水必然流经弧形面的底部,并在污水反射后沿着弧形面的内壁继续上升,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存在的厌氧死区的情况,本方案不存在厌氧死区,保证了污水与隔室底部污泥的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进一步,所述出水口的底部呈锯齿状。有益效果:锯齿状的出水口,使得在发生厌氧反应后,上窜的气泡和上升的液流中所携带的絮状的污泥能够被锯齿状的凸起所遮挡,进而减少污泥的流失;此外,锯齿状的出水口,使得进入下一个隔室的水体形成踹流,进而有利于水体与污泥的接触,有利于厌氧反应的进行。进一步,每个所述隔室上方均设有集气罩,每个隔室上部均设有高于出水口位置的气体反射板,气体反射板和集气罩形成集气室;每个隔室上均设有除沫器,除沫器位于出水口与气体反射板之间。有益效果:在污水处理时,有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泡沫呈半液半固状,严重时可充满集气室,甚至会从集气室进入沼气排出的管道,导致后续的沼气系统运行困难;而本方案在高于出水口而低于气体反射板的位置安装除沫器,则在隔室内泡沫高于出水口时,泡沫与除沫器接触后泡沫被去除;具体为在隔室中发生厌氧反应后产生上窜的气流并形成气泡,气泡上浮到隔室液位表面形成成堆的泡沫,泡沫接触到除沫器后,除沫器能够将泡沫形成液滴,液滴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再次滴到隔室内,进而避免泡沫进入到集气室内。此外在隔室上安装气体反射板,使得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可以透过气体反射板而其他固体或液体不能透过,避免发生在进入隔室中的污水突然增大时,隔室液位突然上升,未处理的污水直接进入到集气室而污染集气室的情况。进一步,所述除沫器位于折流板靠近下一个隔室的一侧;因污水进入隔室内的路径为先顺着折流板向下移动,再从隔室底部反射后向上移动,厌氧反应产生的上窜气流和上升液流在反射向上后才会产生泡沫,因而在折流板靠近下一个隔室的一侧(也即气流和液流反射后向上的一侧)安装,既能达到除去泡沫的功能,又能减少除沫器的规格和体积。进一步,每个所述集气罩上均连通有排气管;通过排气管外接沼气系统,便于沼气的排出。进一步,所述除沫器为丝网除沫器。有益效果:当泡沫与丝网除沫器碰撞时,泡沫与丝网除沫器的细丝相碰撞而被附着在细丝表面上,细丝表面上的泡沫会沿着细丝扩散并在自身重力下沉降而形成细小的液滴,液滴沿着细丝流至两根细丝的交接点;细丝的可润湿性、液体的表面张力及细丝的毛细管作用,使得液滴越来越大,直到聚集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沼气的上升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细丝上分离而下落至隔室内;采用细丝除沫器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除沫效率高,安装和维修方便。进一步,所述排水口连通最后一个隔室,排水口所在壳体的内壁呈斜面,斜面倾斜向下朝向隔室的下凹弧形面。有益效果:最后一个隔室的一面为斜面,则在处理完成的污水需要排出时,因最后一个隔室内依然是污泥、沼气和处理水(污水经过厌氧反应后的水称为处理水),在厌氧反应后气流上窜时,沼气进入集气室,处理水会从排水口流出,而污泥会发生絮凝,且污泥会逐渐增大并附着在斜面上,污泥的颗粒逐渐增大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斜面滑回至隔室底部。进一步,所述排水口外接缓冲池,缓冲池内设有溢流板,溢流板将缓冲池分为溢流区和排水区,溢流区连通排水口,排水区底部连接排水管。有益效果:最后一个隔室内处理完成的处理水从排水口排出后流到缓冲池的溢流区内,处理水在溢流区内发生沉降,使得与处理水一起排出的污泥得以沉降,避免污泥随水排出造成浪费。进一步,所述壳体上对应每个隔室的底部均设有泄污口,泄污口连接有泄污管。有益效果:通过泄污管和泄污口方便隔室内污泥的更换。进一步,所述进水口位于壳体的上部;污水从壳体上部顺着折流板进入到隔室内,再从隔室底部反射向上移动,相当于增加了污水在隔室内的时间,延长了微生物和污水中有机物的接触时长,有利于厌氧反应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正向剖视图;图2为图1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隔板的局部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正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隔板2、出水口3、集气室4、折流板5、进水口6、排水口7、引导板8、斜面9、缓冲池10、溢流板11、溢流区12、排水区13、排水管14、泄污管15、集气罩16、气体反射板17、丝网除沫器18。实施例一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A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若干个隔板,通过隔板将壳体分隔成若干个隔室,隔室内装有带微生物的污泥,每个隔板上均设有出水口,相邻隔室通过出水口互相连通,隔室上方连接有集气室,每个隔室内均设有折流板,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每个隔室底部均为呈下凹的弧形面,折流板底部设有引导板,引导板倾斜向下朝向弧形面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若干个隔板,通过隔板将壳体分隔成若干个隔室,隔室内装有带微生物的污泥,每个隔板上均设有出水口,相邻隔室通过出水口互相连通,隔室上方连接有集气室,每个隔室内均设有折流板,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每个隔室底部均为呈下凹的弧形面,折流板底部设有引导板,引导板倾斜向下朝向弧形面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底部呈锯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室上方均设有集气罩,每个隔室上部均设有高于出水口位置的气体反射板,气体反射板和集气罩形成集气室;每个隔室上均设有除沫器,除沫器位于出水口与气体反射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沫器位于折流板靠近下一个隔室的一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忠梅何修建李小娅任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展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