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橡塑生产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将袋装塑料颗粒进行提升,减小使用者工作量;包括底板,底板顶部设置有四组支腿,四组支腿顶部设置有锥形料仓,锥形料仓内部中空,锥形料仓顶部连通设置有加料口,锥形料仓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螺旋输送机;还包括门型支架、棘轮、往复杆、弹簧、限位环、支撑杆、挡板和伸缩板,门型支架底端与底板连接,门型支架下半区域设置有两组下轴承,两组下轴承中部设置有下转轴,下转轴上设置有两组下链轮,门型支架上半区域设置有两组上轴承,两组上轴承中部设置有上转轴,上转轴上设置有两组上链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橡塑生产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是一种用于橡塑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塑料颗粒进行存储输送,使其更好进行后续处理的辅助装置,其在橡塑生产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设置有四组支腿,四组支腿顶部设置有锥形料仓,锥形料仓内部中空,锥形料仓顶部连通设置有加料口,锥形料仓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螺旋输送机;现有的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使用时,使用者搬起袋装塑料颗粒倒入到锥形料仓内部,开启螺旋输送机对塑料颗粒进行输送;现有的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使用中发现,由于锥形料仓具有一定的高度,在上料过程中需要手工将袋装塑料颗粒进行高度提升,增加了使用者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将袋装塑料颗粒进行提升,减小使用者工作量的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本技术的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设置有四组支腿,四组支腿顶部设置有锥形料仓,锥形料仓内部中空,锥形料仓顶部连通设置有加料口,锥形料仓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螺旋输送机;还包括门型支架、棘轮、往复杆、弹簧、限位环、支撑杆、挡板和伸缩板,所述门型支架底端与底板连接,门型支架下半区域设置有两组下轴承,两组下轴承中部设置有下转轴,下转轴上设置有两组下链轮,门型支架上半区域设置有两组上轴承,两组上轴承中部设置有上转轴,上转轴上设置有两组上链轮,每一组所述上链轮与对应位置所述下链轮均套装有链条,两组所述链条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内部设置有空腔,支撑板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伸缩板左端沿开口插入至空腔内部,所述棘轮与下转轴前端键连接,所述支撑杆底端底板连接,支撑杆设置有滑动孔,所述往复杆左端穿过滑动孔、弹簧和限位环然后与棘轮接触,限位环与往复杆焊接,弹簧两端分别与限位环和支撑杆紧密接触,往复杆右端与所述挡板连接,挡板与支撑杆接触,下转轴后端设置有电机。本技术的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还包括螺栓,空腔内底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伸缩板底部左端设置有滑块,滑块插入至限位槽内部,所述支撑板底部右半区域连通设置有螺纹口,所述螺栓螺装穿过螺纹口然后与伸缩板接触。本技术的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还包括拉环,所述挡板右端设置有过渡环,所述拉环穿过过渡环。本技术的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所述支撑杆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与底板连接的第一加强杆。本技术的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所述门型支架上设置有与底板连接的四组第二加强杆。本技术的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滑动孔内侧壁纵向截面形状呈四边形,所述往复杆与滑动孔内侧壁滑动配合。本技术的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所述往复杆左端端面呈倾斜状。本技术的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所述门型支架前端设置有盖板,盖板位于棘轮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门型支架、两组上轴承、两组下轴承、两组上链轮、两组下链轮、两组链条、上转轴和下转轴的配合下,电机通电后带动支撑板发生纵向位移,并且在电机在转动过程中,棘轮随电机转动,在棘轮、往复杆、弹簧、限位环、支撑杆和挡板的相互配合下,电机逆时针转动时,往复杆与棘轮上的斜齿交替接触,不妨碍棘轮转动,当电机停止时,在重力作用下棘轮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此时往复杆将棘轮卡住使其较难顺时针转动,正常工作时,首先将支撑板的高度调整至最低,然后将袋装原料放置在支撑板上,然后开启电机使袋装原料上升至合适高度上关闭电机,然后拉出伸缩板,然后在袋装原料包装袋上剪开一个开口进行倾倒即可,开启螺旋输送机对塑料颗粒进行输送,倾倒完毕后,推回伸缩板,向右移动挡板使往复杆与棘轮脱离,然后反转电机即可,最后松开挡板,本装置可大大降低袋装原料在上料时需要提升的高度,减小了使用者的工作强度,结构简单,便于将袋装塑料颗粒进行提升,减小使用者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锥形料仓和螺旋输送机的右视图;图5是往复杆和支撑杆的右视图;图6是门型支架、下轴承、下转轴、下链轮和电机的连接示意右视图;附图中标记:1、底板;2、支腿;3、锥形料仓;4、螺旋输送机;5、门型支架;6、棘轮;7、往复杆;8、弹簧;9、限位环;10、支撑杆;11、挡板;12、伸缩板;13、下轴承;14、下转轴;15、下链轮;16、链条;17、支撑板;18、电机;19、螺栓;20、滑块;21、拉环;22、过渡环;23、第一加强杆;24、第二加强杆;25、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设置有四组支腿2,四组支腿2顶部设置有锥形料仓3,锥形料仓3内部中空,锥形料仓3顶部连通设置有加料口,锥形料仓3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螺旋输送机4;还包括门型支架5、棘轮6、往复杆7、弹簧8、限位环9、支撑杆10、挡板11和伸缩板12,门型支架5底端与底板1连接,门型支架5下半区域设置有两组下轴承13,两组下轴承13中部设置有下转轴14,下转轴14上设置有两组下链轮15,门型支架5上半区域设置有两组上轴承,两组上轴承中部设置有上转轴,上转轴上设置有两组上链轮,每一组上链轮与对应位置下链轮15均套装有链条16,两组链条16上设置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内部设置有空腔,支撑板17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伸缩板12左端沿开口插入至空腔内部,棘轮6与下转轴14前端键连接,支撑杆10底端底板1连接,支撑杆10设置有滑动孔,往复杆7左端穿过滑动孔、弹簧8和限位环9然后与棘轮6接触,限位环9与往复杆7焊接,弹簧8两端分别与限位环9和支撑杆10紧密接触,往复杆7右端与挡板11连接,挡板11与支撑杆10接触,下转轴14后端设置有电机18;在门型支架、两组上轴承、两组下轴承、两组上链轮、两组下链轮、两组链条、上转轴和下转轴的配合下,电机通电后带动支撑板发生纵向位移,并且在电机在转动过程中,棘轮随电机转动,在棘轮、往复杆、弹簧、限位环、支撑杆和挡板的相互配合下,电机逆时针转动时,往复杆与棘轮上的斜齿交替接触,不妨碍棘轮转动,当电机停止时,在重力作用下棘轮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此时往复杆将棘轮卡住使其较难顺时针转动,正常工作时,首先将支撑板的高度调整至最低,然后将袋装原料放置在支撑板上,然后开启电机使袋装原料上升至合适高度上关闭电机,然后拉出伸缩板,然后在袋装原料包装袋上剪开一个开口进行倾倒即可,开启螺旋输送机对塑料颗粒进行输送,倾倒完毕后,推回伸缩板,向右移动挡板使往复杆与棘轮脱离,然后反转电机即可,最后松开挡板,本装置可大大降低袋装原料在上料时需要提升的高度,减小了使用者的工作强度,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设置有四组支腿(2),四组支腿(2)顶部设置有锥形料仓(3),锥形料仓(3)内部中空,锥形料仓(3)顶部连通设置有加料口,锥形料仓(3)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螺旋输送机(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型支架(5)、棘轮(6)、往复杆(7)、弹簧(8)、限位环(9)、支撑杆(10)、挡板(11)和伸缩板(12),所述门型支架(5)底端与底板(1)连接,门型支架(5)下半区域设置有两组下轴承(13),两组下轴承(13)中部设置有下转轴(14),下转轴(14)上设置有两组下链轮(15),门型支架(5)上半区域设置有两组上轴承,两组上轴承中部设置有上转轴,上转轴上设置有两组上链轮,每一组所述上链轮与对应位置所述下链轮(15)均套装有链条(16),两组所述链条(16)上设置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内部设置有空腔,支撑板(17)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伸缩板(12)左端沿开口插入至空腔内部,所述棘轮(6)与下转轴(14)前端键连接,所述支撑杆(10)底端底板(1)连接,支撑杆(10)设置有滑动孔,所述往复杆(7)左端穿过滑动孔、弹簧(8)和限位环(9)然后与棘轮(6)接触,限位环(9)与往复杆(7)焊接,弹簧(8)两端分别与限位环(9)和支撑杆(10)紧密接触,往复杆(7)右端与所述挡板(11)连接,挡板(11)与支撑杆(10)接触,下转轴(14)后端设置有电机(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塑生产用上料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设置有四组支腿(2),四组支腿(2)顶部设置有锥形料仓(3),锥形料仓(3)内部中空,锥形料仓(3)顶部连通设置有加料口,锥形料仓(3)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螺旋输送机(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型支架(5)、棘轮(6)、往复杆(7)、弹簧(8)、限位环(9)、支撑杆(10)、挡板(11)和伸缩板(12),所述门型支架(5)底端与底板(1)连接,门型支架(5)下半区域设置有两组下轴承(13),两组下轴承(13)中部设置有下转轴(14),下转轴(14)上设置有两组下链轮(15),门型支架(5)上半区域设置有两组上轴承,两组上轴承中部设置有上转轴,上转轴上设置有两组上链轮,每一组所述上链轮与对应位置所述下链轮(15)均套装有链条(16),两组所述链条(16)上设置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内部设置有空腔,支撑板(17)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伸缩板(12)左端沿开口插入至空腔内部,所述棘轮(6)与下转轴(14)前端键连接,所述支撑杆(10)底端底板(1)连接,支撑杆(10)设置有滑动孔,所述往复杆(7)左端穿过滑动孔、弹簧(8)和限位环(9)然后与棘轮(6)接触,限位环(9)与往复杆(7)焊接,弹簧(8)两端分别与限位环(9)和支撑杆(10)紧密接触,往复杆(7)右端与所述挡板(11)连接,挡板(11)与支撑杆(10)接触,下转轴(14)后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和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