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及装配有该内衬桶的包装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013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及装配有该内衬桶的包装桶,属于包装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衬桶体的内衬桶底上设置有凸起部,该凸起部的凸起方向朝向内衬桶体内侧;内衬桶底所在面为桶底面,所述凸起部与桶底面之间设置有空腔;通过内衬桶底凸起部的设置,在凸起部的下方形成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凸起部的设置,一方面内衬桶底部的强度得到加强;另一方面提高内衬桶底部的抗冲击强度,避免物料流体冲击时内衬桶底部发生破裂;同时空腔在内衬桶底形成的间隔,减少了内衬桶底部的接触面积,有效避免内衬桶底部使用过程中的粘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及装配有该内衬桶的包装桶
本技术涉及包装桶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及装配有该内衬桶的包装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以及铬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铬化工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在日益增加,而由此铬化工产品的包装消耗也不断增加,而市场上的铬化工用的产品桶多使用钢桶直接进行盛装,铬化工产品本身直接与钢桶内壁进行接触。为了节约材料,钢桶一般会回收二次使用,但是铬化工产品本身的粘度较高,桶内的铬化工产品使用完后一般难以清理干净,这也就限制了钢桶的二次回收使用,不仅导致材料的浪费,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保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检索,专利名称为:带防腐塑胶内胆的钢提桶及其制造方法(申请号:200710021497.5;申请日:2007年4月14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带防腐塑胶内胆的钢提桶,包括桶体、内胆,其特征在于桶体内壁贴覆有一塑胶桶状内胆,所述的桶状内胆是用塑胶原料压成片材后经桶形中空模具抽真空成型的、内径与形状与桶体一致的桶状物。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钢提桶回收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铬化工产品密度较大,在装桶过程中铬化工产品的流体容易对内胆造成巨大的冲击,如果形成的内胆与桶底完全配合,在铬化工产品装桶过程中内胆在冲击力作用下就会容易发生破裂,内胆破裂后铬化工产品仍会粘到钢桶的内壁;并且铬化工产品装桶温度较高,装桶后容易使得内胆与桶底发生粘接,不利于后续内胆的取出从而对钢桶进行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使用现有的钢桶盛装铬化工产品后钢桶难以再次回收利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及装配有该内衬桶的包装桶,通过在包装桶内的内衬桶底部设置凸起部,提高内衬桶底部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从而改善包装桶可回收性。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包括内衬桶侧壁、内衬桶沿和内衬桶底,内衬桶沿设置于内衬桶侧壁的上端,内衬桶底设置于内衬桶侧壁的下方;内衬桶底上设置有凸起部,该凸起部的凸起方向朝向内衬桶体内侧;内衬桶底所在面为桶底面,所述凸起部与桶底面之间形成空腔。优选地,凸起部上设置有支撑部,该支撑部用于在凸起部与桶底面之间对凸起部进行支撑。优选地,在竖直方向的截面上,凸起部为折线形和/或弧形和/或梯形和/或矩形。优选地,内衬桶底上凸起部为环形。优选地,凸起部在内衬桶底上扩散状分布,或交叉状分布。优选地,内衬桶底上的凸起部至少设置有2个。优选地,内衬桶体的上端为内衬桶沿,沿内衬桶沿的外侧设置有边沿限位件,边沿限位件包括上侧限位部和外侧限位部,所述上侧限位部的一端与内衬桶沿相连,外侧限位部设置在上侧限位部远离内衬桶沿的一端,内衬桶侧壁、上侧限位部和外侧限位部环绕形成限位腔。本技术的一种包装桶,包括外桶体和内衬桶体,内衬桶为前面所述的内衬桶,内衬桶体设置于外桶体的内部,内衬桶体的外桶底与内衬桶底对应设置,内衬桶体的外桶侧壁与内衬桶侧壁对应设置。优选地,外桶体的上端为外桶沿,内衬桶体的限位腔与所述外桶沿配合设置。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内衬桶体的内衬桶底上设置有凸起部,该凸起部的凸起方向朝向内衬桶体内侧;内衬桶底所在面为桶底面,所述凸起部与桶底面之间设置有空腔;通过内衬桶底凸起部的设置,在凸起部的下方形成空腔,一方面内衬桶底部的强度得到加强;另一方面提高内衬桶底部的抗冲击强度,避免物料流体冲击时内衬桶底部发生破裂;同时空腔在内衬桶底形成的间隔,减少了内衬桶底部的接触面积,有效避免内衬桶底部使用过程中的粘接。(2)本技术的一种包装桶,包括外桶体和内衬桶体,内衬桶为上述的内衬桶,内衬桶体设置于外桶体的内部,外桶体的外桶底与内衬桶底对应设置,外桶体的外桶侧壁与内衬桶侧壁对应设置;物料流体加入的过程中,内衬桶底与外桶底之间的空腔可以形成良好的缓冲作用,有效避免物料流体冲击力导致内衬桶底的破碎。(3)本技术的一种包装桶,外桶体的上端为外桶沿,内衬桶体的外侧设置有边沿限位件,边沿限位件包括上侧限位部和外侧限位部,所述上侧限位部的一端与内衬桶沿相连,外侧限位部设置在上侧限位部远离内衬桶沿的一端,内衬桶侧壁、上侧限位部和外侧限位部环绕形成限位腔,限位腔与所述外桶沿配合设置;上述设置使得内衬桶可以较为稳固地装配于外桶体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凸起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凸起件为弧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凸起件为梯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凸起件为矩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7的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8的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一种包装桶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00、内衬桶体;102、内衬桶侧壁;104、内衬桶沿;105、桶底中部;110、内衬桶底;111、桶底面;130、凸起部;131、空腔;132、支撑部;133、间隔;140、边沿限位件;141、上侧限位部;142、外侧限位部;143、限位腔;200、外桶体;201、外桶底;202、外桶侧壁;203、外桶沿。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除此之外,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可以进行组合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包装桶,包括外桶体200和内衬桶体100,内衬桶体100设置于外桶体200的内部,外桶体200的外桶底201与内衬桶底110对应设置,外桶体200的外桶侧壁202与内衬桶侧壁102对应设置。通过在包装桶的外桶体200内设置内衬桶,在物料装运过程中内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桶侧壁(102)、内衬桶沿(104)和内衬桶底(110),内衬桶沿(104)设置于内衬桶侧壁(102)的上端,内衬桶底(110)设置于内衬桶侧壁(102)的下方;内衬桶底(110)上设置有凸起部(130),该凸起部(130)的凸起方向朝向内衬桶体(100)内侧;内衬桶底(110)所在面为桶底面(111),所述凸起部(130)与桶底面(111)之间形成空腔(1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桶侧壁(102)、内衬桶沿(104)和内衬桶底(110),内衬桶沿(104)设置于内衬桶侧壁(102)的上端,内衬桶底(110)设置于内衬桶侧壁(102)的下方;内衬桶底(110)上设置有凸起部(130),该凸起部(130)的凸起方向朝向内衬桶体(100)内侧;内衬桶底(110)所在面为桶底面(111),所述凸起部(130)与桶底面(111)之间形成空腔(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其特征在于,凸起部(130)上设置有支撑部(132),该支撑部(132)用于在凸起部(130)与桶底面(111)之间对凸起部(130)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的截面上,凸起部(130)为折线形和/或弧形和/或梯形和/或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其特征在于,内衬桶底(110)上凸起部(130)为环形,且环形的凸起部(130)为封闭环形和/或非封闭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强化内衬桶,其特征在于,凸起部(130)在内衬桶底(110)上扩散状分布,或交叉状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西川黄国强廖荣程亮朱桂林段静王松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