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94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3
一种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包括支撑架、上横臂、下横臂、减震机构和车轮固定座;上、下横臂与支撑架间通过上、下固定主轴活动连接;减震机构的下端分别与支撑架活动连接;车轮固定座包括左轮固定座和右轮固定座,左轮固定座与上、下横臂的左端分别活动连接,右轮固定座与上、下横臂的右端分别活动连接。上、下横臂与支撑架活动连接,上、下横臂和左、右轮固定座之间形成类平行四边形的承载结构,左、右车轮在通过颠簸路面或者通过障碍物时能够使上述类平行四边形结构发生形变,从而使车轮在行进中适应路面变化,减震机构能够有效缓解震动,提高驾乘者的舒适度。在三轮车转弯时,两侧车轮能够适度倾斜,提高车辆的转弯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
本技术涉及三轮车辆的
,具体说是一种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三轮车与车体之间通常采用固定的连接方式,两侧车轮位置固定,而仅仅是在座垫下方部分设置减震器,通过减震器对三轮车行驶中的颠簸和震动进行缓冲,以提高驾驶的舒适性。但这种三轮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防侧倾能力和转弯能力都较差,车速稍高就会出现车辆侧倾,极易发生翻车事故,而同时针对颠簸路面的通过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包括支撑架、上横臂、下横臂、减震机构和车轮固定座;其中支撑架构成后悬挂结构的支撑主体,上横臂与支撑架间通过上固定主轴活动连接,下横臂与支撑架间通过下固定主轴活动连接,上、下固定主轴相互平行且在支撑架的中垂面上共面;减震机构包括左减震柱和右减震柱,左、右减震柱的下端分别与支撑架活动连接,左、右减震柱的上端分别与车体连接;车轮固定座包括左轮固定座和右轮固定座,左轮固定座与上、下横臂的左端分别活动连接,左车轮与左轮固定座相连,右轮固定座与上、下横臂的右端分别活动连接,右车轮与右轮固定座相连。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所述的上横臂左端通过左上固定轴与左轮固定座活动连接,下横臂左端通过左下固定轴与左轮固定座活动连接,上横臂右端通过右上固定轴与右轮固定座活动连接,下横臂右端通过右下固定轴与右轮固定座活动连接,左上固定轴、左下固定轴、右上固定轴、右下固定轴相互平行。所述的左上固定轴、左下固定轴、右上固定轴、右下固定轴、上固定主轴、下固定主轴相互平行。所述的左车轮通过左轮轴与左轮固定座相连,左轮轴与左上固定轴、左下固定轴分别垂直;右车轮通过右轮轴与右轮固定座相连,右轮轴与右上固定轴、右下固定轴分别垂直。所述的左减震柱和右减震柱分别为弹簧柱;支撑架上对应左、右减震柱分别固定设置左、右弹簧座,左、右减震柱分别与左、右弹簧座活动连接;左、右减震柱的中轴相互平行。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支撑座,上、下横臂分别与支撑座相连。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中,左车轮和右车轮通过左、右轮固定座分别与上、下横臂活动连接,而上、下横臂与支撑架活动连接,上、下横臂和左、右轮固定座之间形成类平行四边形的承载结构,左、右车轮在通过颠簸路面或者通过障碍物时能够使上述类平行四边形结构发生形变,从而使车轮在行进中适应路面变化,而与支撑架相连的减震机构能够有效缓解震动,提高驾乘者的舒适度。同时,在三轮车转弯时,两侧车轮能够适度倾斜,提高车辆的转弯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的后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发生形变时的后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形变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中所述的各部件方向均以三轮车在向前正常行驶时的方向为前向,与该方向背离的方向为后向;本技术中的左向和右向均与位于三轮车驾驶位置的驾驶者视角相对应。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包括支撑架1、上横臂2、下横臂3、减震机构和车轮固定座;其中支撑架构成后悬挂结构的支撑主体,上横臂与支撑架间通过上固定主轴4活动连接,下横臂与支撑架间通过下固定主轴5活动连接,上、下固定主轴相互平行且在支撑架的中垂面上共面;减震机构包括左减震柱6a和右减震柱6b,左、右减震柱的下端分别与支撑架活动连接,左、右减震柱的上端分别与车体连接;车轮固定座包括左轮固定座7和右轮固定座8,左轮固定座与上、下横臂的左端分别活动连接,左车轮9与左轮固定座7相连,右轮固定座与上、下横臂的右端分别活动连接,右车轮10右轮固定座8相连。上横臂左端通过左上固定轴11a与左轮固定座7活动连接,下横臂左端通过左下固定轴12a与左轮固定座7活动连接,上横臂右端通过右上固定轴11b与右轮固定座8活动连接,下横臂右端通过右下固定轴12b右轮固定座8活动连接,左上固定轴、左下固定轴、右上固定轴、右下固定轴相互平行。左上固定轴、左下固定轴、右上固定轴、右下固定轴、上固定主轴、下固定主轴相互平行,从而在上、下横臂和左、右轮固定座之间形成类平行四边形的承载结构,当遇到颠簸、障碍物或者转弯时,平行四边形结构能够发生形变,从而适应当时的车辆使用状况,提供更好的车辆性能。左车轮通过左轮轴14a与左轮固定座相连,左轮轴与左上固定轴、左下固定轴分别垂直;右车轮通过右轮轴14b与右轮固定座相连,右轮轴与右上固定轴、右下固定轴分别垂直,以保证三轮车行驶中的稳定性。左减震柱和右减震柱分别为弹簧柱;支撑架上对应左、右减震柱分别固定设置左弹簧座13a和右弹簧座13b,左、右减震柱分别与左、右弹簧座活动连接,活动连接可以为,左、右减震弹簧也能够在行驶中根据情况进行转动;左、右减震柱的中轴相互平行。左、右减震柱在支撑车体的同时,对震动和车体姿态变化进行有效缓冲,提高车辆驾驶舒适度。支撑架上设置支撑座1b,上、下横臂分别与支撑座相连,支撑座可以位支撑架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设置而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然会利用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a,成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上横臂、下横臂、减震机构和车轮固定座;其中支撑架构成后悬挂结构的支撑主体,上横臂与支撑架间通过上固定主轴活动连接,下横臂与支撑架间通过下固定主轴活动连接,上、下固定主轴相互平行且在支撑架的中垂面上共面;减震机构包括左减震柱和右减震柱,左、右减震柱的下端分别与支撑架活动连接,左、右减震柱的上端分别与车体连接;车轮固定座包括左轮固定座和右轮固定座,左轮固定座与上、下横臂的左端分别活动连接,左车轮与左轮固定座相连,右轮固定座与上、下横臂的右端分别活动连接,右车轮与右轮固定座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上横臂、下横臂、减震机构和车轮固定座;其中支撑架构成后悬挂结构的支撑主体,上横臂与支撑架间通过上固定主轴活动连接,下横臂与支撑架间通过下固定主轴活动连接,上、下固定主轴相互平行且在支撑架的中垂面上共面;减震机构包括左减震柱和右减震柱,左、右减震柱的下端分别与支撑架活动连接,左、右减震柱的上端分别与车体连接;车轮固定座包括左轮固定座和右轮固定座,左轮固定座与上、下横臂的左端分别活动连接,左车轮与左轮固定座相连,右轮固定座与上、下横臂的右端分别活动连接,右车轮与右轮固定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横臂左端通过左上固定轴与左轮固定座活动连接,下横臂左端通过左下固定轴与左轮固定座活动连接,上横臂右端通过右上固定轴与右轮固定座活动连接,下横臂右端通过右下固定轴与右轮固定座活动连接,左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鹏刘建军崔宇航刘元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