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192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实时检测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或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预设传输策略选取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或第二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当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选取所述第三通信链路传输数据。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自动切换通信链路,提升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终端设备在通信过程中的鲁棒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智能机器人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巡检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自主设定巡逻方案的智能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在室外运行时,需要将捕获的多路音视频数据、机器人状态数据等进行实时上传,也需要接收来自控制端的控制指令,巡航机器人通常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传输数据,对无线通信的网络带宽、网络时延要求较高。传统的巡航机器人采用4G移动网络的方式进行通信,在遇到基站距离远、基站接入量大等情况下时,巡航机器人通信过程中的网络带宽会降低、网络延迟高,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升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并且提高终端设备在通信过程中的鲁棒性。一种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三个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通信传输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后形成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包括第一通信链路、第二通信链路和第三通信链路,分别用于传输第一网络信号、第二网络信号和第三网络信号;所述方法包括:实时检测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或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预设传输策略选取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或第二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当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选取所述第三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传输的数据包括第一类数据和第二类数据;所述当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或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预设传输策略选取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或第二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括:当所述第一网络信号与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选取所述第一类数据通过第一通信链路进行传输,选取所述第二类数据通过第二通信链路传输;当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选取所述第一类数据、第二类数据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进行传输;当所述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选取所述第一类数据、第二类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传输。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数据包括控制指令、请求指令、对讲指令中的至少一种。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数据包括图片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G通信模块,所述通信传输平台包括移动基站,所述4G通信模块与所述移动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用于传输4G网络信号。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WiFi通信模块,所述通信传输平台还包括无线访问接入点,所述WiFi通信模块与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建立通信连接,用于传输WiFi网络信号。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COFDM通信模块,所述通信传输平台还包括COFDM设备,所述COFDM通信模块与COFDM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用于传输COFDM网络信号。一种通信链路的切换装置,包括:信号强度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选择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或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预设传输策略选取第一通信链路和/或第二通信链路传输数据;第二选择模块,用于当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选取第三通信链路传输数据。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方法的步骤。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实时检测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或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预设传输策略选取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或第二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当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选取所述第三通信链路传输数据。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自动切换通信链路,提升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终端设备在通信过程中的鲁棒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链路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应用程序称为第二应用程序,且类似地,可将第二进应用程序为第一应用程序。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两者都是应用程序,但其不是同一应用程序。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终端设备110和通信传输平台120,终端设备110和通信传输平台120通过网络进行通信连接。终端设备110可以是巡检机器人,也可以是其他提供特殊服务的智能机器人,如水下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110还可以是其他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穿戴式设备等。通信传输平台120可以是移动基站、无线访问接入点(WirelessAccessPoint,AP)或COFDM(Coded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三个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通信传输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后形成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包括第一通信链路、第二通信链路和第三通信链路,分别用于传输第一网络信号、第二网络信号和第三网络信号;所述方法包括:/n实时检测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n当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或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预设传输策略选取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或第二通信链路传输数据;/n当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选取所述第三通信链路传输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三个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通信传输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后形成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包括第一通信链路、第二通信链路和第三通信链路,分别用于传输第一网络信号、第二网络信号和第三网络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检测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
当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或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预设传输策略选取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或第二通信链路传输数据;
当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选取所述第三通信链路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传输的数据包括第一类数据和第二类数据;所述当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或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预设传输策略选取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或第二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信号与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选取所述第一类数据通过第一通信链路进行传输,选取所述第二类数据通过第二通信链路传输;
当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选取所述第一类数据、第二类数据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当所述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选取所述第一类数据、第二类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数据包括控制指令、请求指令、对讲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友军冼建勇黄创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