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KDDI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1888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2
经由基站装置与通信装置建立通信链路的终端装置,其具备无线通信部,在建立所述通信链路时,多个架构使一部分通信链路保留在第一基站装置中,并使其他通信链路经由第二基站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建立,所述无线通信部将表示所述多个架构中的所述终端装置支持的架构的支持架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3月12日、申请号为201580014166.1、专利技术名称为“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本申请基于2014年3月20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059098号并要求优先权,其内容援用于本文。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由标准化组织“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进行了标准化的称作LTE(长期演进技术:LongTermEvolution)的蜂窝网络系统(以下,称作LTE系统)。图10是表示LTE系统的一个构成例的概念图。图10中,基站装置(E-UTRANNodeB)eNB_m提供各个小区Cell_m。相邻的各个小区Cell_m部分重叠而配置。各个基站装置eNB_m,与称作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的通信装置S-GW连接。终端装置(userequipment)UE与一个基站装置eNB_m连接。通信装置S-GW经由基站装置eNB_m与终端装置UE建立通信链路。这里,将通信装置S-GW经由基站装置eNB_m与终端装置UE建立的通信链路称作承载(bearer)。通信装置S-GW用作终端装置UE变更作为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_m时的锚点(执行通信路径的切换的点)。终端装置UE变更作为连接对象的基站装置eNB_m的过程被称作handover切换(handover)或handoff切换(handoff)。图11是表示LTE系统的另一构成例的概念图。图11中,针对图10的LTE系统还设置了基站装置eNB_s。各基站装置eNB_s与通信装置S-GW连接。各个基站装置eNB_s分别提供小区Cell_s。小区Cell_s比小区Cell_m的覆盖范围(coverage)小。相对于小区Cell_m重叠配置Cell_s。由于今后的高频带的利用、容纳多个终端装置UE的必要性等,人们正在研究引入图11的LTE系统。下文中,无需特意区分基站装置eNB_m和eNB_s时,将它们统称为“基站装置eNB”。另外,在3GPP中,正在研究这样的架构:通信装置S-GW经由基站装置eNB与终端装置UE建立承载时,一部分承载保留在某个基站装置eNB中,其他承载经由其他基站装置eNB与终端装置UE建立(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图12、图13是表示该架构的例子的概念图。[架构1A(参照图12)]图12中,示出称作“1A”的架构。架构1A是经由不同的基站装置eNB在通信装置S-GW与终端装置UE之间分别建立承载而构成。图12中,通信装置S-GW与终端装置UE之间,经由基站装置eNB(a)建立承载Br1。另外,通信装置S-GW与终端装置UE之间,经由基站装置eNB(b)建立承载Br2。该架构1A中,以承载为单位来观察时,通信装置S-GW与基站装置eNB之间以及基站装置eNB与终端装置UE之间,可认为是通常的通信路径,针对每个承载可以仅通过不同的通信路径进行通信装置S-GW和终端装置UE间的通信。[架构3C(参照图13)]图13中,示出了称作“3C”的架构。架构3C是这样的构成:通信装置S-GW与基站装置eNB之间的通信路径为一个,该基站装置eNB与终端装置UE之间,经由该基站装置eNB的承载中的一部分被该基站装置eNB分割成多个,被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经由其他的基站装置eNB到达终端装置UE。图13中,在通信装置S-GW与终端装置UE之间建立了经由基站装置eNB(a)的承载Br3。该承载Br3没有被分割。另外,在通信装置S-GW与终端装置UE之间建立了经由基站装置eNB(a)的承载Br4。该Br4被基站装置eNB(a)分割成承载Br4(a)和承载Br4(b)。承载Br4(a)从基站装置eNB(a)直接到达终端装置UE。另一方面,承载Br4(b)从基站装置eNB(a)经由基站装置eNB(b)到达终端装置UE。使用被称作X2链路的逻辑线路来进行基站装置eNB(a)、eNB(b)之间的通信转发。如上述的架构1A、3C,终端装置UE经由多个基站装置eNB与通信装置S-GW之间建立承载的过程被称作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另外,在进行双连接的状态下,将保留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承载的基站装置eNB称作主基站装置(MeNB(MasterE-UTRANNodeB)),将作为用于传输一部分承载的目标的基站装置eNB称作第二基站装置(SeNB(SecondaryE-UTRANNodeB))。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3GPP、TR36.842、“关于E-UTRA和E-UTRAN的小区增强的研究;高层方面(StudyonSmallCellenhancementsforE-UTRAandE-UTRAN;Higherlayeraspects)”、V12.0.0、2013-1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根据上述架构1A以及3C,能够使例如传输控制信息的承载等一部分承载保留在某个基站装置eNB中,并且能够使经由其他基站装置eNB与终端装置UE建立其他的承载。例如,如图11所示,当配置有多个覆盖范围小的基站装置eNB_s时,由于终端装置UE移动而产生的切换次数增多,其结果是,流经LTE系统内的控制信息的量增大,有抑制终端装置UE的数据通信的交换之虞。作为一个对策,可考虑架构1A以及3C。但是,在以往的LTE系统中没有考虑在同一系统内并用架构1A以及3C两者。例如,在各终端装置UE支持的(可使用的)架构不相同的情况下,想要实施双连接时,基站装置eNB需要识别与自己连接的终端装置UE所支持的架构。然而,在以往的LTE系统中,基站装置eNB无法识别与自己连接的终端装置UE支持的架构。另外,在架构3C中,被基站装置eNB分割的承载能够使用终端装置UE和多个基站装置eNB之间的无线资源,因此能够提高每单位承载的峰值吞吐量。另一方面,送达某基站装置eNB的承载的通信的一部分经由其他的基站装置eNB传送达终端装置UE,因此一般情况下,可认为通信装置S-GW与终端装置UE之间的延迟时间变长。由此,根据这样的各架构的特性区分使用不同架构作为课题被列举出。本专利技术鉴于此类事实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存在支持各种不同的架构的多个终端装置时,能够有助于进行双连接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使用架构确定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终端装置是经由基站装置与通信装置建立通信链路的终端装置,其具备无线通信部,在建立上述通信链路时,多个架构使一部分通信链路保留在第一基站装置中,并使其他通信链路经由第二基站装置与上述终端装置之间建立,上述无线通信部将表示上述多个架构中的上述终端装置支持的架构的支持架构信息发送给上述第一基站装置或第二基站装置。(2)在上述终端装置中,可以在上述终端装置响应于来自上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装置,经由基站装置在与通信装置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其特征在于,/n具备无线通信部,所述无线通信部向基站装置发送支持架构信息,所述支持架构信息表示在多个如下的架构中所述终端装置支持的架构:在一方的基站装置保留通信链路、且经由其他基站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建立其他通信链路,/n将所述支持架构信息或表示所述终端装置能够同时使用所述多个架构的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在所述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的信息、或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对于无线通信系统功能的对应状况的信息中添加来发送。/n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320 JP 2014-0590981.一种终端装置,经由基站装置在与通信装置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其特征在于,
具备无线通信部,所述无线通信部向基站装置发送支持架构信息,所述支持架构信息表示在多个如下的架构中所述终端装置支持的架构:在一方的基站装置保留通信链路、且经由其他基站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建立其他通信链路,
将所述支持架构信息或表示所述终端装置能够同时使用所述多个架构的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在所述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的信息、或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对于无线通信系统功能的对应状况的信息中添加来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支持架构信息或所述可否同时使用多个架构的信息在所述终端装置响应于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查询而发送的终端能力的信息、或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对于无线通信系统功能的对应状况的信息中添加来发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架构信息适用于LTE系统之外的所述无线通信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架构信息适用于包括LTE系统的所述无线通信系统。


5.一种基站装置,在通信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其特征在于,
具备:
无线通信部,所述无线通信部接收第一支持架构信息,所述第一支持架构信息表示在多个如下的架构中所述终端装置支持的架构:在一方的基站装置保留通信链路、且经由其他基站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建立其他通信链路,
第二支持架构信息,在所述多个架构中所述基站装置支持的架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关武雄山本俊明小西聪
申请(专利权)人:KD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