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吉明专利>正文

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861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包括热磨系统和干燥风送系统,所述热磨系统的主要设备为热磨机,增大热磨机的磨片直径、并改变磨片形状,该磨片为扇形体,在该正面分布有呈放射状的磨齿;所述干燥风送系统的风机风量为11万m↑[3]/h以上,并延长干燥管道用于降低干燥管道进口温度,提高干燥管道出口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大热磨机的磨片直径并改变磨片形状,既提高了热磨机纤维产出量、又保证了纤维的质量;通过提高风机风量并延长干燥管道长度,降低了干燥管道进口温度,提高了干燥管道出口温度,达到了增加纤维干燥能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纤维制备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对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热磨工段中的热磨系统和干燥风送系统进行改进的热磨技术。
技术介绍
中密度纤维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室内装潢、建筑、包装、家电等行业的产品。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分为三个工段,第一工段为木片制备工段,亦称切片工段;第二工段为纤维制备工段,亦称热磨工段;第三工段为毛板制备工段,亦称热压工段。热磨工段的作用是将切片工段送来的木片磨成合格的纤维,同时加入胶粘剂和防水剂,并通过干燥程序后再送入干纤维料仓。热磨工段是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序,热磨工段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后面热压工段和砂光工段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分析得知,影响热磨工段的主要因素是热磨系统和干燥风送系统,现有热磨系统的热磨机不能满足高质、高产纤维制备的需要;现有干燥风送系统风量不足,干燥管道出口温度低,严重地影响了纤维干燥能力。所以必须对现有热磨系统和干燥风送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才能满足纤维质量和产量提高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提高纤维质量和产量的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通过对热磨系统的热磨机的磨片直径和形状进行改造,提高热磨机纤维产出量和纤维的质量,通过对干燥风送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以达到增加纤维干燥能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包括热磨系统和干燥风送系统,所述热磨系统的主要设备为热磨机,增大热磨机的磨片直径、并改变磨片形状,该磨片为扇形体,在该正面分布有呈放射状的磨齿;所述干燥风送系统的风机风量为11万m3/h以上,并延长干燥管道用于降低干燥管道进口温度,提高干燥管道出口温度。所述干燥风送系统中增设风机将锅炉尾气引入干燥机。所述干燥管道的延长度不少于15米。所述磨齿为45°夹角的扇形体,该磨齿正面根据磨齿的疏密分为A、B、C三个区。所述磨齿正面下部A区内磨齿数少,齿形粗,为纤维的粗磨区和纤维的引导区。所述磨齿正面中部B区的齿数比A区增加,且磨齿之间有加强筋连接,该B区为纤维的中磨区。所述磨齿正面C区齿形细密,磨齿之间有加强筋连接,该C区为纤维的细磨区。所述磨齿的齿面由里而外有1°斜角所述磨片的背面设有低于平面10mm的上、中、下三个槽、二个顶部小槽、上部三个空洞。所述下槽内均布两个受力柱,槽间的筋低于平面3mm,槽间筋上有受力柱。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增大热磨机的磨片直径并改变磨片形状,既提高了热磨机纤维产出量、又保证了纤维的质量;通过提高风机风量并延长干燥管道长度,降低了干燥管道进口温度,提高了干燥管道出口温度,达到了增加纤维干燥能力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磨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磨片的侧剖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磨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磨片本体,2-磨齿,3-下槽,4-中槽,5-上槽,6-顶部小槽,7-受力柱,8-空洞,9-定位凸台,10-沉孔,A-引导区,B-中磨区,C-细磨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包括热磨系统和干燥风送系统,所述热磨系统的主要设备为热磨机,现以12mm中密度板为例,计算纤维的产出量,如果要将4万立方米/年产量提升至8万立方米/年产量,热磨机每小时纤维产出量应为7904.57kg/h,因此须增大热磨机的磨片直径至38寸,并改变磨片形状,参见图1、图2和图3,该磨片本体1为扇形体,优选为45°夹角的扇形体,其正面分布磨齿2,磨齿2的齿面由里而外有1°斜角,这样磨片装配后相对的磨盘之间的间隙里大外小;磨齿2与磨片本体1的中线不平行有斜角,磨齿2呈放射状。磨片本体1正面根据磨齿2的疏密分为A、B、C三个区,下部A区齿数少,齿形粗,为纤维的粗磨区和纤维的引导区;中部B区的齿数增加,磨齿2之间有加强筋连接,以增加磨齿的强度,B区为纤维的中磨区;C区齿形细密,磨齿2之间有加强筋连接,以增加磨齿2的强度,C区为纤维的细磨区。磨片本体1正面均布两个沉孔10,磨片本体1通过沉孔10用两个专用不锈钢螺栓安装在磨盘上,要求螺栓的材质相同、规格相同、重量相同,以防破坏平衡。磨片本体1的背面铸造有低于平面10mm的上槽5、中槽4和下槽3、二个顶部小槽6、上部三个空洞8,节约材料。各槽间的筋低于平面3mm,以保证磨片本体1安装在磨盘后槽间相通,利于磨片工作时散热。下槽3内均布两个受力柱7、各槽间筋上有受力柱7,以承受磨片工作时的巨大压力。磨片的背面上部铸造有两个定位凸台9,磨片安装在磨盘定位精度高。磨片制造过程中经过校正平衡,并标位置序号。组装时按照位置序号按照,磨片之间间隙均等,连接螺栓有防松措施。要达到7904.57kg/h的纤维生产能力,经测算,将干燥风送系统中的风机风量提到11万m3/h,延长干燥管道15米用于降低干燥管道进口温度,提高干燥管道出口温度,以达到增加纤维干燥能力的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干燥能力并充分利用锅炉尾气节约能源,决定增设风机将锅炉尾气引入干燥机。干燥机改造后可满足干燥纤维量7904.57kg/h的生产要求。本专利技术实际应用后,中密度纤维板产品质量、产量得到了提高,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可在同行业同类生产线中推广应用。权利要求1.一种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包括热磨系统和干燥风送系统,所述热磨系统的主要设备为热磨机,其特征是增大热磨机的磨片直径、并改变磨片形状,该磨片为扇形体,在该正面分布有呈放射状的磨齿;所述干燥风送系统的风机风量为11万m3/h以上,并延长干燥管道用于降低干燥管道进口温度,提高干燥管道出口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其特征是所述干燥风送系统中增设风机将锅炉尾气引入干燥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其特征是所述干燥管道的延长度不少于15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其特征是所述磨齿为45°夹角的扇形体,该磨齿正面根据磨齿的疏密分为A、B、C三个区。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其特征是所述磨齿正面下部A区内磨齿数少,齿形粗,为纤维的粗磨区和纤维的引导区。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其特征是所述磨齿正面中部B区的齿数比A区增加,且磨齿之间有加强筋连接,该B区为纤维的中磨区。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其特征是所述磨齿正面C区齿形细密,磨齿之间有加强筋连接,该C区为纤维的细磨区。8.如权利要求1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其特征是所述磨齿的齿面由里而外有1°斜角。9.如权利要求1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其特征是所述磨片的背面设有低于平面10mm的上、中、下三个槽、二个顶部小槽、上部三个空洞。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包括热磨系统和干燥风送系统,所述热磨系统的主要设备为热磨机,增大热磨机的磨片直径、并改变磨片形状,该磨片为扇形体,在该正面分布有呈放射状的磨齿;所述干燥风送系统的风机风量为11万m文档编号F26B21/00GK1947973SQ20061012306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叶吉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密度纤维板热磨生产技术,包括热磨系统和干燥风送系统,所述热磨系统的主要设备为热磨机,其特征是:增大热磨机的磨片直径、并改变磨片形状,该磨片为扇形体,在该正面分布有呈放射状的磨齿;所述干燥风送系统的风机风量为11万m↑[3]/h以上,并延长干燥管道用于降低干燥管道进口温度,提高干燥管道出口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吉明
申请(专利权)人:叶吉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