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自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1825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自复位装置,属于复位装置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角度受限以及无法做到360度旋转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导向轴、复位滑块、凸轮、弹性件、限位件,所述复位滑块中间设有凸轮,所述凸轮与复位滑块活动连接,所述复位滑块两侧分别贯穿有导向轴,并与导向轴活动连接,所述导向轴两端分别与限位件固接,所述复位滑块与限位件之间的导向轴上套装有弹性件。结构紧凑,节省费用,简便易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自复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复位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自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复位装置在机械行业一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现有技术中线性复位装置居多,旋转复位装置很少。现有的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名称为自动复位的万向轮,专利公开号:CN203713418U,公开日期:20140716,公开内容:包括轮叉组件、滑轮,所述的轮叉组件包括轮叉座、轴承、螺杆、定位盖,滑轮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轮叉座的叉头上,轮叉座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在螺杆上,定位盖套在螺杆上并压住轴承,在定位盖与轮叉座之间设有使轮叉座自动复位的弹性复位机构。弹性复位机构是采用两根回位弹簧回位,这种万向轮旋转角度受限,无法做到360度旋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自复位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角度受限以及无法做到360度旋转的问题,结构紧凑,节省费用,简便易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自复位装置,包括导向轴、复位滑块、凸轮、弹性件、限位件,所述复位滑块中间设有凸轮,所述凸轮与复位滑块活动连接,所述复位滑块两侧分别贯穿有导向轴,并与导向轴活动连接,所述导向轴两端分别与限位件固接,所述复位滑块与限位件之间的导向轴上套装有弹性件。优选的,所述复位滑块包括左右对称的滑块支架。优选的,所述滑块支架包括滑块支架A、滑块支架B、弧形凹槽、矩形凹槽、基座和从动滑轮,所述滑块支架A与滑块支架B固接,所述滑块支架A和滑块支架B对应面中部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底部设有基座,所述从动滑轮轴的两端分别与基座固接,所述滑块支架A和滑块支架B对应面的两侧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导向轴穿过弧形凹槽。优选的,所述凸轮上端部包括凹圆弧R、凹圆弧R两端相交的凸圆弧R1,所述凹圆弧R和凸圆弧R1相连的交点为B点,相连的所述凸圆弧R1的交点为A点,所述凹圆弧R的弧形中心处为C点,所述凸轮下端部为矩形柱状体,所述凸轮中部设有沉头孔。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螺母和螺帽,所述螺母包括压紧螺母、十字开口螺母。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优选的,所述螺母与导向轴通过螺纹和/或销轴和/或卡簧和/或胶粘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区别在于:本技术任意转动若干圈后,在任何位置皆可旋转复位到指定位置;结构紧凑,性价比高,旋转复位角度可任意改变;搭配本技术任的万向轮在地面使用时,和正常万向轮无异,在万向轮离地时,立即回位到指定位置。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复位滑块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滑块支架A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滑块支架B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从动滑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固定凸轮透视图图中:1压紧端帽、2导向轴、3复位滑块、4凸轮、5复位弹簧、6螺母、7滑块支架A、8滑块支架B、9从动滑轮、10A点、11B点、12C点、13凹圆弧R、14凸圆弧R1、沉头孔15。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的一种旋转自复位装置,包括压紧端帽1、导向轴2、复位滑块3、凸轮4、复位弹簧5、螺母6,所述导向轴2的两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6内侧有内螺纹,所述螺母6为压紧螺母或十字开口螺母或其他形状的固定螺母,所述螺母6与导向轴2螺纹连接,所述螺母6与导向轴2的连接方式还可采用销轴连接、卡簧连接、胶粘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所述压紧端帽1通过螺母6与导向轴2固接,所述压紧端帽1可用于外端面为柱状体的旋转部件上进行固定,所述压紧端帽1形状也可为凸台样,可用于外端面为平面的旋转部件上进行固定,或为其它形状,用于其他各类旋转部件的固定;所述复位滑块3的两端分别贯穿有导向轴2,所述导向轴2与复位滑块3活动连接,所述导向轴2上套装有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的一端与压紧端帽1连接,其另一端与复位滑块3连接,所述复位滑块3中心处设有固定凸轮4,所述固定凸轮4与复位滑块3滑动连接。如图2-5所示,所述复位滑块3包括左右对称的滑块支架31,所述滑块支架31包括从动滑轮9以及用于固定从动滑轮9的滑块支架A311和滑块支架B312,所述滑块支架A311位于滑块支架B312的上方,所述滑块支架A311和滑块支架B312的相对侧两端分别设有弧形凹槽32,所述导向轴2穿过弧形凹槽,所述滑块支架A311和滑块支架B312的相对侧中间部分别设有矩形凹槽33,所述矩形凹槽33底部设有基座34,所述从动滑轮9位于矩形凹槽33内并套装在轴35上,所述轴35的两端分别与基座34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凸轮4上端部前后、左右对称,包括凹圆弧R13、凹圆弧R13两端相交的凸圆弧R114,所述凹圆弧R13与凸圆弧R114相交处设为B点11,所述凸圆弧R1的另一端为A点10,所述凹圆弧R的弧形中心处为C点12,所述凸轮4下端部为矩形柱状体,可与矩形卡口配合防转,所述凸轮4中间有一柱形沉头孔,使用时,将凸轮4通过圆柱头螺栓安装在固定部件对应的矩形卡口内。实现原理:首先将导向轴2固定在旋转部件上,凸轮4固定在固定部件上,也可以凸轮4固定在旋转部件上,导向轴2固定在固定部件上,视具体情况而定。下述为固定部件做固定用,旋转部件做旋转用的实施原理。当旋转部件旋转到不同位置,复位滑块3上的从动滑轮9会滚动到凸轮4外侧面的相应位置,下面我们对凸轮的A点、B点、C点进行分析,首先两复位滑块3分别收到导向轴2上两端的复位弹簧5的向内弹力作用,从A点到B点,凸轮4外径逐渐变小,故从动滑轮9的接触面与复位弹簧5弹力方向不垂直,形成斜面,产生延斜面的分力,产生加速度;但此段凸圆弧R1接近正圆,斜面分力较小,这使得旋转部件在A点到B点的旋转区间可以顺滑使用,在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同时,做到使用感受更好;在B点位置,凸轮4外径曲率突变,从动滑轮9与接触面的受力分析中,接触面与复位弹簧5弹力方向夹角变小,延斜面的分力增大,加速度变大,使用时体现出急回特性,复位效果好;B点到C点从动滑轮9的接触面与复位弹簧5弹力方向夹角逐渐变大,直至垂直,沿斜面的分力也逐渐变小,加速度变小,到C点时夹角为直角,加速度为零,且B点到C点的弧面组成了和从动滑轮9相契合的圆弧,使用时可减少旋转部件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自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轴、复位滑块、凸轮、弹性件、限位件,所述复位滑块中间设有凸轮,所述凸轮与复位滑块活动连接,所述复位滑块两侧分别贯穿有导向轴,并与导向轴活动连接,所述导向轴两端分别与限位件固接,所述复位滑块与限位件之间的导向轴上套装有弹性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自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轴、复位滑块、凸轮、弹性件、限位件,所述复位滑块中间设有凸轮,所述凸轮与复位滑块活动连接,所述复位滑块两侧分别贯穿有导向轴,并与导向轴活动连接,所述导向轴两端分别与限位件固接,所述复位滑块与限位件之间的导向轴上套装有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自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滑块包括左右对称的滑块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自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支架包括滑块支架A、滑块支架B、弧形凹槽、矩形凹槽、基座和从动滑轮,所述滑块支架A与滑块支架B固接,所述滑块支架A和滑块支架B对应面中部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底部设有基座,所述从动滑轮轴的两端分别与基座固接,所述滑块支架A和滑块支架B对应面的两侧设有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政郭轩夏小强段树杨司龙亭李文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