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针类装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442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针类装夹机构,包括下固定板、调节板、调节杆、第一夹板、夹块和开设有内腔的底座,底座设置于调节板上,夹块位于内腔中,底座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螺纹杆与第一螺纹孔连接,螺纹杆一端与调节杆固定,另一端与夹块固定,底座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夹块固定的加固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对于针类、轴类待加工物品的装夹效果,且装夹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针类装夹机构
本技术属于夹具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针类装夹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针类、轴类的待加工产品,需要利用夹具机构进行夹持以进行下一个加工工序,对于针类、轴类这类加工物品,现有夹具机构大多存在夹紧效果差的问题,这样在对于针类、轴类物品进行加工时,往往因为待加工物品脱离而导致加工质量差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针类装夹机构,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保证对于针类、轴类待加工物品的装夹效果,且装夹操作简单。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针类装夹机构,包括下固定板、调节板、调节杆、第一夹板、夹块和开设有内腔的底座,底座设置于调节板上,夹块位于内腔中,底座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螺纹杆与第一螺纹孔连接,螺纹杆一端与调节杆固定,另一端与夹块固定,底座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夹块固定的加固组件。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固定于下固定板上,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尺度线。优选地,调节板可在第二固定板上实现上下滑动。优选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内腔位于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第一螺纹孔位于第二定位块上,调节杆位于第二定位块右侧,转动调节杆使得螺纹杆转动以使得夹块在内腔中移动。优选地,加固组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滑块,底座底部设置有导轨,第二滑块可在导轨上移动,夹块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螺栓穿过第二滑块后与第二螺纹孔连接。本技术的新型针类装夹机构,有益效果如下:首先通过转动调节杆,实现夹块在底座的内腔中移动,以对于针类、轴类待加工产品进行第一次装夹固定,后通过加固组件对于夹块进行加固,以提高装夹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型针类装夹机构的第一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型针类装夹机构中底座、调节杆、螺纹杆、夹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着A-A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新型针类装夹机构中底座的底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新型针类装夹机构中调节板在第二固定板上滑动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图1为本技术新型针类装夹机构的第一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型针类装夹机构中底座、调节杆、螺纹杆、夹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着A-A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新型针类装夹机构中底座的底部示意图。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针类装夹机构,包括下固定板1、调节板2、调节杆5、螺纹杆51、夹块7和开设有内腔52的底座80,底座80设置于调节板2上,夹块7位于内腔52中,底座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螺纹杆与第一螺纹孔连接,螺纹杆一端与调节杆5固定,另一端与夹块7固定,底座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夹块固定的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第一螺栓1001和第二滑块1000,底座底部设置有导轨580,第二滑块1000可在导轨上移动,夹块7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螺栓1001穿过第二滑块1000后与第二螺纹孔连接。本技术的新型针类装夹机构,有益效果如下:首先通过转动调节杆,实现夹块在底座的内腔中移动,以对于针类、轴类待加工产品进行第一次装夹固定,后通过加固组件对于夹块进行加固,以提高装夹稳定性,以便于后续的磨削加工。如图4所示,具体地,夹块7上开设有V型槽777,以产生一个容纳针类、轴类待加工产品的空间,以便于夹持;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固定于下固定板上,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尺度线4,其中,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尺度线4可理解为,在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间尺,以能够提供一个测量功能;具体地,调节板2可在第二固定板3上实现上下滑动,调节板2上开设有滑动槽2222,第二固定板3上设置有可在滑动槽2222上进行滑动的第三滑块3333,以实现调节板2在第二固定板3上滑动;以调到需要加工的刻度。如图2所示,优选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块556和第二定位块555,内腔位于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第一螺纹孔位于第二定位块上,调节杆位于第二定位块右侧,转动调节杆5使得螺纹杆转动以使得夹块7在内腔中移动;内腔底部开设有导槽560,夹块底部设置有导块561,导块561可在导槽560上移动。上述优选实施例对于底座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使得推动夹块7往第一定位块556移动,将待加工产品66进行夹持。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针类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固定板、调节板、调节杆、第一夹板、夹块和开设有内腔的底座,底座设置于调节板上,夹块位于内腔中,底座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螺纹杆与第一螺纹孔连接,螺纹杆一端与调节杆固定,另一端与夹块固定,底座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夹块固定的加固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针类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固定板、调节板、调节杆、第一夹板、夹块和开设有内腔的底座,底座设置于调节板上,夹块位于内腔中,底座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螺纹杆与第一螺纹孔连接,螺纹杆一端与调节杆固定,另一端与夹块固定,底座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夹块固定的加固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针类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固定于下固定板上,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尺度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针类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调节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协
申请(专利权)人:森骏卓越精密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