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41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主板、中框以及连接组件。中框包括中框主体和天线馈,天线馈点上设有安装孔;连接组件包括弹片和紧固件;弹片包括弹脚和弹臂,弹脚上设有紧固孔,弹臂的表面凸设有触点;紧固件穿设于紧固孔和安装孔中,使得弹片固定在中框上,以使弹脚抵触主板,并使触点弹性抵接天线馈点,从而使主板与天线馈点馈电连接。弹臂与弹脚之间具有弹性活动空间,即使紧固件没有锁紧,在弹性活动空间的作用下,弹脚弹性抵接紧固件,弹臂则弹性抵接中框,使得天线馈点同时承受紧固件的下压力和弹臂的弹性压力,以使弹臂上的触点稳定地弹性抵接中框上的天线馈点,从而保证主板与天线馈点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确保用户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终端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在移动终端的内部,通常需要通过垫片组件将天线信号传导至移动终端的主板上。目前,天线垫片固定在主板上,并通过螺钉与天线连接,以实现主板与天线的电性接触,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但是,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垫片组件中的螺钉通常会有安装不紧固的情况,导致垫片无法与天线之间建立稳固的馈电连接,使移动终端的信号传输不稳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移动终端中,垫片组件中的螺钉安装不紧固,导致垫片无法与天线之间建立稳固的馈电连接,使移动终端的信号传输不稳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壳体、主板、中框以及连接组件,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中框包括中框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中框主体上的天线馈点;所述天线馈点布置在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天线馈点上设有安装孔;连接组件包括弹片和紧固件;所述弹片包括弹脚和弹臂,所述弹臂折弯连接在所述弹脚的一端,所述弹臂与所述弹脚之间具有弹性活动空间;所述弹脚上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紧固孔,所述弹臂背离所述弹脚的表面凸设有触点;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紧固孔和所述安装孔中,使得所述弹片固定在所述中框上,以使所述弹脚抵触所述主板,并使所述弹臂上的触点弹性抵接所述天线馈点,从而使所述主板与所述天线馈点馈电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中,通过紧固件可使弹片固定在中框上,弹片中弹臂与弹脚之间具有弹性活动空间,即使紧固件没有锁紧,在弹性活动空间的作用下,弹脚仍可以弹性抵接紧固件,弹臂则可以弹性抵接中框,使得天线馈点同时承受紧固件的下压力和弹臂的弹性压力,以使弹臂上的触点稳定地弹性抵接中框上的天线馈点,从而保证主板与天线馈点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确保用户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中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弹片的侧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弹片的背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移动终端;10、壳体;20、主板;21、主板主体;22、延伸部;23、连接孔;24、固定孔;30、中框;31、中框主体;32、天线馈点;33、安装孔;40、连接组件;41、弹片;411、弹脚;4111、主体部;4112、连接臂;4112a、第一连接段;4112b、第二连接段;4113、固定臂;4113a、第一固定段;4113b、第二固定段;412、弹臂;4121、过渡部;4122、连接部;413、紧固孔;414、触点;42、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具有通信、存储及显示等功能的终端设备,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该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10、主板20、中框30以及连接组件40。其中,主板20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中框30包括中框主体31和设置在中框主体31上的天线馈点32,天线馈点32布置在主板20的一侧,该天线馈点32上设有安装孔33。连接组件40包括弹片41和紧固件42。弹片41包括弹脚411和弹臂412,弹臂412折弯连接在弹脚411的一端,弹脚411与弹臂412之间具有弹性活动空间。弹脚411上设有供紧固件42穿设的紧固孔413,弹臂412背离弹脚411的表面凸设有触点414。紧固件42穿设于紧固孔413和安装孔33中,使得弹片41固定在中框30上,以使弹脚411抵触主板20,并使弹臂412上的触点414弹性抵接天线馈点32,从而使主板20与天线馈点32馈电连接,实现信号传输。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和后壳相扣合,以在壳体10的内部构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中设有移动终端100的多种元器件,壳体10可用于防止灰尘、水汽等侵蚀移动终端100内部的元器件及相关结构,保证移动终端100的正常使用。主板20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其具体为设计有电路及集成有电器元件的电路板。该主板2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软硬结合板等。主板20电连接壳体10内部的相关元器件,以控制元器件工作,使得移动终端100实现相应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主板20包括主板主体21和设置在主板主体21两侧的延伸部22。主板主体21与两个延伸部22可以一体成型。其中,两个延伸部22的端部均向外超出主板主体21的端部,以使主板主体21与两个延伸部22在主板20的一侧围合形成侧边开口的容置区域。本实施例的中框30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铝合金、不锈钢、钛合金等。该中框30包括中框主体31和设置在中框主体31上的天线馈点32,中框主体31与天线馈点32可以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中框主体31整体呈框体结构。天线馈点32凸设在中框主体31一侧边上,且位于中框主体31的内侧。中框30设置在主板20的一侧,该中框30的天线馈点32容置在主板20的容置区域中,中框主体31则位于主板主体21及延伸部22的外侧。本实施例的天线馈点32用于接收和发射电磁波,以实现其与主板20之间的信号传输。天线馈点32上开设有安装孔33,以供紧固件42穿设固定,从而实现紧固件42与中框30的锁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天线馈点32与主板20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0实现馈电连接,以进行信号传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0包括弹片41和紧固件42。紧固件42用于将弹片41固定在中框30中,以使弹片41与中框30一侧的主板20相抵触,并使弹片41弹性抵接中框30上的天线馈点32,从而在主板20与天线馈点32之间建立馈电连接。如图4至图6所示,具体地,弹片41包括弹脚411和弹臂412。弹臂412折弯连接在弹脚411的一端,该弹臂412与弹脚411之间具有弹性活动空间。弹脚411上设有供紧固件42穿设的紧固孔413,弹臂412背离弹脚411的表面凸设有触点414。当紧固件42同时穿设弹片41的紧固孔413和中框30的安装孔33,可使弹片41固定在中框30上。此时,由于弹臂412与弹脚411之间具有弹性活动空间,即使紧固件42没有锁紧,在弹性活动空间的作用下,弹脚411仍可以弹性抵接紧固件42,弹臂412可以弹性抵接中框30,使得天线馈点32同时承受紧固件42的下压力和弹臂412的弹性压力,以使弹臂412上的触点414稳定地弹性抵接中框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n中框,包括中框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中框主体上的天线馈点;所述天线馈点布置在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天线馈点上设有安装孔;/n连接组件,包括弹片和紧固件;所述弹片包括弹脚和弹臂,所述弹臂折弯连接在所述弹脚的一端,所述弹臂与所述弹脚之间具有弹性活动空间;所述弹脚上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紧固孔,所述弹臂背离所述弹脚的表面凸设有触点;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紧固孔和所述安装孔中,使得所述弹片固定在所述中框上,以使所述弹脚抵触所述主板,并使所述弹臂上的触点弹性抵接所述天线馈点,从而使所述主板与所述天线馈点馈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中框,包括中框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中框主体上的天线馈点;所述天线馈点布置在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天线馈点上设有安装孔;
连接组件,包括弹片和紧固件;所述弹片包括弹脚和弹臂,所述弹臂折弯连接在所述弹脚的一端,所述弹臂与所述弹脚之间具有弹性活动空间;所述弹脚上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紧固孔,所述弹臂背离所述弹脚的表面凸设有触点;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紧固孔和所述安装孔中,使得所述弹片固定在所述中框上,以使所述弹脚抵触所述主板,并使所述弹臂上的触点弹性抵接所述天线馈点,从而使所述主板与所述天线馈点馈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设有多个,每个所述弹臂均折弯连接在所述弹脚的端部,多个所述弹臂分布在所述紧固孔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上的触点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触点间隔布置在所述弹臂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包括过渡部和连接部,所述过渡部折弯连接在所述弹脚的端部,所述连接部由所述过渡部的自由端朝向靠近所述弹脚的方向延伸而成,所述触点凸设在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弹脚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林谷一平胡海金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