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28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组件。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堆叠部,在所述堆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彼此交替地堆叠,且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并且所述主体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表面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堆叠部上的金属层和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的陶瓷层。所述主体的拐角在所述主体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截面中具有圆形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组件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21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16765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容器组件。
技术介绍
在电容器组件中,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具有诸如小尺寸、高电容、易于安装特征等优点。随着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小型化和高电容的趋势,增加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有效容积率(对电容有贡献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率)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上,当形成外电极时,已主要使用将主体的其上形成内电极的表面浸渍在包含导电金属的膏中的方法。然而,通过浸渍法形成的外电极的厚度可能不均匀,并且外电极可能在主体的拐角处形成得过薄,同时外电极可能在其它部分中形成得过厚。结果是,存在可能难以确保高的有效容积率的问题。此外,当在外电极上形成镀层以增加连接性并且增强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安装性能时,由于镀液可能渗透到主体的内部中,因此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可靠性可能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电容器组件,其具有提高的防潮可靠性和提高的单位体积电容。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电容器组件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堆叠部,在所述堆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彼此交替地堆叠,且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并且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表面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堆叠部上的金属层和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的陶瓷层。所述主体的拐角在所述主体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截面中具有圆形形状。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电容器组件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堆叠部,在所述堆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彼此交替地堆叠,且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并且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表面上,并且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相对表面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堆叠部上的金属层和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的陶瓷层。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一种电容器组件包括:堆叠部,所述堆叠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交替地堆叠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且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堆叠部上的金属层和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的陶瓷层,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部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相对表面和第二相对表面上,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沿着所述第一相对表面和所述第二相对表面的边缘的拐角以及所述堆叠部的沿着所述第一相对表面和所述第二相对表面的边缘的拐角具有圆形形状。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做出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组件的透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电容器组件的主体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1的电容器组件的堆叠部的透视图;图4是沿图1的电容器组件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5A和图5B是沿图1的电容器组件的在X方向和Y方向上延伸的平面截取的截面图,其中,图5A示出了观察到第一内电极的截面图,图5B示出了观察到第二内电极的截面图;图6至图9是示出使用转印方法形成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组件的过程的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X方向是指第二方向、L方向或长度方向,Y方向是指第三方向、W方向或宽度方向,并且Z方向是指第一方向、T方向或厚度方向。电容器组件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组件的透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电容器组件的主体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1的电容器组件的堆叠部的透视图。图4是沿图1的电容器组件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5A和图5B是沿图1的电容器组件的在X方向和Y方向上延伸的平面截取的截面图,其中,图5A示出了观察到第一内电极的截面图,图5B示出了观察到第二内电极的截面图。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A和图5B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组件。根据本公开的电容器组件10可包括主体100,主体100包括堆叠部110以及第一连接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在堆叠部110中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在第一方向(Z方向)上堆叠,且介电层111介于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之间,第一连接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分别设置在堆叠部的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X方向)上的相对的端表面上。第一外电极151和第二外电极152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上。第一连接部141可包括设置在堆叠部110上的金属层141a和设置在金属层上的陶瓷层141b,第二连接部142可包括设置在堆叠部110上的金属层142a和设置在金属层上的陶瓷层142b。这里,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主体100的拐角在主体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上可具有圆形形状。另外,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主体100可包括第一边缘部131和第二边缘部132,第一边缘部131和第二边缘部132分别设置在堆叠部110的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相对表面上。主体100可包括堆叠部110以及第一连接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主体100的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主体100可形成为如所示出的六面体形状或与其类似的形状。由于在烧结过程中包含在主体100中的陶瓷粉末颗粒的收缩,因此虽然主体100可能不是具有完全直的边或线的六面体形状,但它可具有大体上六面体的形状。主体100可具有在主体100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连接到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且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X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以及连接到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且连接到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并且在主体100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在堆叠部110中,内电极121和内电极122可交替地堆叠,且介电层111设置在内电极121和内电极12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组件,包括:/n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堆叠部,在所述堆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彼此交替地堆叠,且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并且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表面上;以及/n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n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堆叠部上的金属层和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的陶瓷层,并且/n所述主体的拐角在所述主体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截面中具有圆形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1 KR 10-2018-01676591.一种电容器组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堆叠部,在所述堆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彼此交替地堆叠,且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并且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表面上;以及
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堆叠部上的金属层和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的陶瓷层,并且
所述主体的拐角在所述主体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截面中具有圆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每个的厚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比为0.9至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每个的金属层的厚度为2μm至7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每个的陶瓷层的厚度为3μm至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每个的陶瓷层包括的有机材料成分的量比所述介电层的有机材料成分的量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中,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设置在所述堆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相应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个的厚度为Wm,所述主体的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截面上的拐角的曲率半径为R2,并且R2/Wm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中,R2/Wm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中,所述堆叠部包括:
电容形成部,所述电容形成部通过包括设置为彼此面对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同时具有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的介电层来形成电容,以及
上保护部和下保护部,所述上保护部设置在所述电容形成部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中的最上面的内电极的上方,所述下保护部设置在所述电容形成部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中的最下面的内电极的下方,
其中,所述上保护部和所述下保护部中的每个的厚度为tp,所述主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截面上的拐角的曲率半径为R1,并且R1/tp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中,R1/tp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4。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中,所述上保护部和所述下保护部中的每个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的厚度为tc,tc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比为0.8至1.0。


13.一种电容器组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堆叠部,在所述堆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彼此交替地堆叠,且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并且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表面上,并且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相对表面上;以及
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堆叠部上的金属层和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的陶瓷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设置为延伸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表面,并且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每个的金属层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上暴露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相应一个,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所述相应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龙洪奇杓朴正泰李钟和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