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背精修机下顶缸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188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背精修机下顶缸机构,该顶缸机构包括下工作台、固定模块和移动模块;所以可知该顶缸机构通过在下工作台设施顶缸机构,可以使得工件更容易被顶出,使得整体机器的结构更简单从而降低制造成本;而且使用了加硬垫板,可以更加顶出垫板的使用寿命,加硬垫板与工作台的上表面平齐,保证了整理的平滑和工件移动的流畅;然后通过使用调节垫板,既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节整此垫板的厚度而令加硬垫板与工作台相平又可以降低成本;最终通过在油缸中设置升降杆,使得顶缸装置的升降上有更大的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背精修机下顶缸机构
本技术涉精冲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背精修机下顶缸机构。
技术介绍
数控精冲机是在近20年间迅猛发展的一种板材精密、高效、复合成形的机床装备,虽然与普通冲裁同属于分离工艺,但是由于是包含有特殊工艺参数的加工方法,生产的零件也具有不同的质量特征。特别是精冲与弯曲、拉深、翻边、镦挤、压沉孔、半冲孔和挤压等冷成型工艺相结合后,在精冲机上一次冲压就能获得尺寸公差等级IT6-IT9,粗糙度Ra=0.4-3.2μm的零件,对于大批量生产立体成形零件、复杂几何形状零件、厚板料零件等具有强大的优势。在现有的精冲机中,如公开号为CN201026671Y公开的精冲液压机,如图5所示,该精冲机该液压机在下工作台的两端连接的是立柱,立柱中部安装活动滑块,立柱上部固定有上横梁,主油缸安装于上横梁上,下工作台中间位置安装压边油缸,活动滑块中间位置安装反顶油缸。主油缸(为主油缸活塞)、压边油缸和反顶油缸都分别通过油路连接主油泵,提供精冲时所需的主压力、压边力和反顶力。并在油路系统设置换向阀和溢流阀,保证活塞的运动平稳、精确以及油缸内压力大小的稳定。当油缸压力大于所需压力时,反顶油缸和压边油缸通过连接在油路中的溢流阀的油路回路管道进行卸压。同时反顶油缸和压边油缸的活塞通过顶杆以传递压力和运动,可知现有的精冲机主要通过设置在上方的反顶装置进行顶出,所以往往需要在上侧安装多个油缸进行驱动,所以这种精冲机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设置在下工作台的钢背精修机下顶缸机构以解决所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背精修机下顶缸机构,包括下工作台、固定模块和移动模块;所述下工作台的顶面设置有T型槽,所述下工作台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了垫块升降槽、顶缸安装通孔和缸盖固定槽;所述固定模块包括缸盖、缸筒、下压盖、拉杆和固定螺母,所述缸盖包括上凸台、活塞杆安装通孔和缸筒上固定槽,所述缸盖的上凸台卡接在下工作台的缸盖固定槽上,所述缸筒的上端卡接在缸盖的缸筒上固定槽上,所述缸筒的下端安装在下压盖的缸筒下固定槽上,所述拉杆的上端与下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下端贯穿所述下压盖与所述固定螺母连接,所述下压盖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移动模块包括加硬垫块、连接杆、调节垫板和顶缸活塞杆,所述加硬垫块设置在下工作台的垫块升降槽内,所述顶缸活塞杆设置在下工作台、顶缸活塞杆和缸筒的内腔,所述加硬垫块通过连接杆与顶缸活塞杆连接,所述调节垫板设置在连接杆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拉杆设置有四个。进一步的,所述缸盖固定槽上设置有垫圈。进一步的,所述缸筒为圆筒形。进一步的,所述顶缸活塞杆上也设置有第一垫圈安装槽。进一步的,所述顶缸活塞杆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垫圈安装槽和承接槽。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在下工作台设置顶缸机构,可以使得工件更容易被顶出,使得整体机器的结构更简单。2、使用了加硬垫板,可以更加顶出垫板的使用寿命,而且加硬垫板与工作台的上表面平齐,保证了整理的平滑和工件移动的流畅。3、使用了调节垫板,提高了可以增加加硬垫板的负载能力。4、在油缸中还可以设置升降杆,使得顶缸装置的升降上有更大的作用力。附图说明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图1是本技术顶缸机构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国A面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下工作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缸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的精冲机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下工作台1、T型槽101、垫块升降槽102、顶缸安装通孔103、缸盖固定槽104、固定模块2、缸盖201、上凸台2011、活塞杆安装通孔2012、缸筒上固定槽2013、缸筒202、下压盖203、进油口2031、拉杆204、固定螺母205、移动模块4、加硬垫块401、连接杆402、调节垫板403、顶缸活塞杆404、垫圈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钢背精修机下顶缸机构,包括下工作台1、固定模块2和移动模块4;所述下工作台1的顶面设置有T型槽101,所述下工作台1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了垫块升降槽102、顶缸安装通孔103和缸盖201固定槽104;所述固定模块2包括缸盖201、缸筒202、下压盖203、拉杆204和固定螺母205,所述缸盖201包括上凸台2011、活塞杆安装通孔2012和缸筒上固定槽2013,所述缸盖201的上凸台2011卡接在下工作台1的缸盖201固定槽104上,所述缸筒202的上端卡接在缸盖201的缸筒上固定槽2013上,所述缸筒202的下端安装在下压盖203的缸筒202下固定槽上,所述拉杆204的上端与下工作台1固定连接,所述拉杆204的下端贯穿所述下压盖203与所述固定螺母205连接,所述下压盖203上设置有进油口2031;所述移动模块4包括加硬垫块401、连接杆402、调节垫板403和顶缸活塞杆404,所述加硬垫块401设置在下工作台1的垫块升降槽102内,所述顶缸活塞杆404设置在下工作台1、顶缸活塞杆404和缸筒202的内腔,所述加硬垫块401通过连接杆402与顶缸活塞杆404连接,所述调节垫板设置在连接杆402的外侧。所述拉杆204设置有四个。所述缸盖201固定槽104上设置有垫圈5。所述缸筒202为圆筒形。所述顶缸活塞杆404上也设置有第一垫圈安装槽。所述顶缸活塞杆404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垫圈安装槽和承接槽。实施例二。一种钢背精修机下顶缸机构,包括下工作台1、固定模块2和移动模块4;所述下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背精修机下顶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工作台、固定模块和移动模块;/n所述下工作台的顶面设置有T型槽,所述下工作台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了垫块升降槽、顶缸安装通孔和缸盖固定槽;/n所述固定模块包括缸盖、缸筒、下压盖、拉杆和固定螺母,所述缸盖包括上凸台、活塞杆安装通孔和缸筒上固定槽,所述缸盖的上凸台卡接在下工作台的缸盖固定槽上,所述缸筒的上端卡接在缸盖的缸筒上固定槽上,所述缸筒的下端安装在下压盖的缸筒下固定槽上,所述拉杆的上端与下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下端贯穿所述下压盖与所述固定螺母连接,所述下压盖上设置有进油口;/n所述移动模块包括加硬垫块、连接杆、调节垫板和顶缸活塞杆,所述加硬垫块设置在下工作台的垫块升降槽内,所述顶缸活塞杆设置在下工作台、顶缸活塞杆和缸筒的内腔,所述加硬垫块通过连接杆与顶缸活塞杆连接,所述调节垫板设置在连接杆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背精修机下顶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工作台、固定模块和移动模块;
所述下工作台的顶面设置有T型槽,所述下工作台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了垫块升降槽、顶缸安装通孔和缸盖固定槽;
所述固定模块包括缸盖、缸筒、下压盖、拉杆和固定螺母,所述缸盖包括上凸台、活塞杆安装通孔和缸筒上固定槽,所述缸盖的上凸台卡接在下工作台的缸盖固定槽上,所述缸筒的上端卡接在缸盖的缸筒上固定槽上,所述缸筒的下端安装在下压盖的缸筒下固定槽上,所述拉杆的上端与下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下端贯穿所述下压盖与所述固定螺母连接,所述下压盖上设置有进油口;
所述移动模块包括加硬垫块、连接杆、调节垫板和顶缸活塞杆,所述加硬垫块设置在下工作台的垫块升降槽内,所述顶缸活塞杆设置在下工作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记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柏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