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钝化剂的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97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钝化剂的加工设备,包括外壳和反应釜,外壳内部一体化设置有反应釜,反应釜下沿四周均匀贯穿设置有贯通口,且每个贯通口外部嵌套设置有泵机,泵机另一侧贯穿设置有回流管,反应釜内壁夹层处嵌入设置有电热丝,外壳最外层一体化设置有隔热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取样皿直径小于开口直径但大于取样管直径,卡栓与卡空契合时,取样皿与内螺纹面紧贴,利用取样皿可以取样,使得装置功能更多样化,同时利用卡栓对栓孔进行卡接,进而使得取样管不会影响到装置正常使用,保证了装置的热量不会散失,保证了装置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钝化剂的加工设备
本技术属于钝化剂
,具体为一种金属钝化剂的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钝化是指金属经强氧化剂或电化学方法氧化处理,使表面变为不活泼态即钝态的过程,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另外,一种活性金属或合金,其中化学活性大大降低,而成为贵金属状态的现象,也叫钝化,所以需要用到钝化剂,钝化剂一般是在反应釜中合成。由于钝化剂在进行混合生产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同时也需要对产品进行取样,进而导致装置在对产品进行生产时,取样口会散失装置的热量,影响生产质量,同时,现有的装置在进行生产时,由于搅拌叶的设置,反应釜底部的物理不容易被搅动,易发生固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取样口会散失装置的热量,影响生产质量,同时,现有的装置在进行生产时,由于搅拌叶的设置,反应釜底部的物理不容易被搅动,易发生固化的问题,提供一种金属钝化剂的加工设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金属钝化剂的加工设备,包括外壳和反应釜,所述外壳内部一体化设置有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下沿四周均匀贯穿设置有贯通口,且每个所述贯通口外部嵌套设置有泵机,所述泵机另一侧贯穿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反应釜内壁夹层处嵌入设置有电热丝,所述外壳最外层一体化设置有隔热板;所述反应釜上方一侧嵌入设置有进料管道,所述反应釜正上方一体化设置有机盖,所述机盖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下方一体化设置有搅拌叶,且搅拌叶一直延伸至反应釜内部,所述机盖另一侧通管道固定连接有冷凝器。其中,所述机盖正面贯穿设置有开口,且开口的最上方外侧一体化设置有外螺纹面,同时,开口内部活动连接有取样管。其中,所述取样管上方嵌套设置有有内螺纹面,内螺纹面与外螺纹面之间契合,且内螺纹面与取样管接触处设有橡胶。其中,所述取样管底部一体化设置有取样皿,且取样皿直径小于开口直径但大于取样管直径。其中,所述取样皿的上方贯穿设置有栓孔,且栓孔外部设有卡栓,卡栓与卡空契合时,取样皿与内螺纹面紧贴。其中,所述回流管的另一侧一直延伸至反应釜的中部,且贯通口数量为若干个,在反应釜底部呈均匀分布。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外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开关,进料管道外部配套设置有物料输送泵,同时,反应釜底部配套设置有取料口,且取料口一直延伸至外壳外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有回流管的另一侧一直延伸至反应釜的中部,且贯通口数量为若干个,在反应釜底部呈均匀分布,利用泵机通过回流管可以将反应釜内部底部的溶液抽取到反应釜上方进行回流处理,进而使得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底部的反应物之间流通性更好,防止反应釜底部溶液发生沉淀,再通过搅拌叶的搅拌进而使得溶液整体的混合质量更高。2、本技术中,通过设有取样皿直径小于开口直径但大于取样管直径,卡栓与卡空契合时,取样皿与内螺纹面紧贴,利用取样皿可以取样,使得装置功能更多样化,同时利用卡栓对栓孔进行卡接,进而使得取样管不会影响到装置正常使用,保证了装置的热量不会散失,保证了装置的完整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技术中贯通口分布结构示意简图;图3为本技术中外壳内部分布结构示意简图;图4为本技术中取样管结构示意简图。图中标记:1、外壳;2、反应釜;3、进料管道;4、机盖;5、搅拌叶;6、冷凝器;7、取样管;101、回流管;102、隔热板;201、贯通口;2011、泵机;202、电热丝;401、驱动电机;402、外螺纹面;701、内螺纹面;702、取样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中提到的泵机2011(型号为HL)、电热丝202(型号为Cr20Ni80)、驱动电机401均可在市场或者私人订购所得。本技术中:参照图1-4,一种金属钝化剂的加工设备,包括外壳1和反应釜2,外壳1内部一体化设置有反应釜2,反应釜2下沿四周均匀贯穿设置有贯通口201,且每个贯通口201外部嵌套设置有泵机2011,泵机2011另一侧贯穿设置有回流管101,反应釜2内壁夹层处嵌入设置有电热丝202,外壳1最外层一体化设置有隔热板102;反应釜2上方一侧嵌入设置有进料管道3,反应釜2正上方一体化设置有机盖4,机盖4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01,驱动电机401下方一体化设置有搅拌叶5,且搅拌叶5一直延伸至反应釜2内部,机盖4另一侧通管道固定连接有冷凝器6。进一步的,机盖4正面贯穿设置有开口,且开口的最上方外侧一体化设置有外螺纹面402,同时,开口内部活动连接有取样管7,取样管7可以在开口的内部进行伸缩,进而达到取样的目的。进一步的,取样管7上方嵌套设置有有内螺纹面701,内螺纹面701与外螺纹面402之间契合,且内螺纹面701与取样管7接触处设有橡胶,通过内螺纹面701与外螺纹面402之间契合,再将栓孔抽取到内螺纹面701的上方,利用卡栓对栓孔进行卡接,进而使得取样管7不会影响到装置正常使用,同时,由于内螺纹面701与取样管7接触处设有橡胶,橡胶具有耐高温以及密闭性好的优点,进而可以避免反应釜2内部的热量散失。进一步的,取样管7底部一体化设置有取样皿702,且取样皿702直径小于开口直径但大于取样管7直径,直接可以将取样管7从开口中抽出,达到取样的目的。进一步的,取样皿702的上方贯穿设置有栓孔,且栓孔外部设有卡栓,卡栓与卡空契合时,取样皿702与内螺纹面701紧贴,通过内螺纹面701与外螺纹面402之间契合,再将栓孔抽取到内螺纹面701的上方,利用卡栓对栓孔进行卡接,进而使得取样管7不会影响到装置正常使用,配合橡胶,保证了装置的热量不会散失,保证了装置的完整性。进一步的,回流管101的另一侧一直延伸至反应釜2的中部,且贯通口201数量为若干个,在反应釜2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钝化剂的加工设备,包括外壳(1)和反应釜(2),所述外壳(1)内部一体化设置有反应釜(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2)下沿四周均匀贯穿设置有贯通口(201),且每个所述贯通口(201)外部嵌套设置有泵机(2011),所述泵机(2011)另一侧贯穿设置有回流管(101),所述反应釜(2)内壁夹层处嵌入设置有电热丝(202),所述外壳(1)最外层一体化设置有隔热板(102);/n所述反应釜(2)上方一侧嵌入设置有进料管道(3),所述反应釜(2)正上方一体化设置有机盖(4),所述机盖(4)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01),所述驱动电机(401)下方一体化设置有搅拌叶(5),且搅拌叶(5)一直延伸至反应釜(2)内部,所述机盖(4)另一侧通管道固定连接有冷凝器(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钝化剂的加工设备,包括外壳(1)和反应釜(2),所述外壳(1)内部一体化设置有反应釜(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2)下沿四周均匀贯穿设置有贯通口(201),且每个所述贯通口(201)外部嵌套设置有泵机(2011),所述泵机(2011)另一侧贯穿设置有回流管(101),所述反应釜(2)内壁夹层处嵌入设置有电热丝(202),所述外壳(1)最外层一体化设置有隔热板(102);
所述反应釜(2)上方一侧嵌入设置有进料管道(3),所述反应釜(2)正上方一体化设置有机盖(4),所述机盖(4)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01),所述驱动电机(401)下方一体化设置有搅拌叶(5),且搅拌叶(5)一直延伸至反应釜(2)内部,所述机盖(4)另一侧通管道固定连接有冷凝器(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钝化剂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4)正面贯穿设置有开口,且开口的最上方外侧一体化设置有外螺纹面(402),同时,开口内部活动连接有取样管(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钝化剂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宏伟清洗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