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085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和系统,其中钢轨的位移与受力点载荷和受力面积相关,通过控制各钢轨扣压点位移相同保证刚度均匀性。使用上述方法的系统包括扣件本体和钢轨下部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上设置弹性结构单元,所述弹性结构单元提供扣件的弹性和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不仅适用于双层可拆卸扣件,而且同样适用于单层分离式扣件,不仅可用于扣件的中间弹性层,也可用于轨下弹性垫,有效保证道岔区域减振性能的同时,保持不同区域的刚度一致性,提高车辆过岔区的平顺性,减小钢轨磨耗程度,降低道岔区域养护成本,提高乘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的道岔扣件主要有两种结构型式,分别是硫化式道岔扣件和单层铁垫板道岔扣件。单层铁垫板道岔扣件即采用单层铁垫板作为钢轨连接和承载部件,铁垫板下铺设弹性减振单元。硫化式道岔扣件分为整体硫化式与硫化底座+铁垫板式扣件两种。整体硫化式即将道岔铁垫板与弹性材料整体硫化为一体,铁垫板上设置与钢轨的连接机构,利用弹性材料起减振作用。硫化底座+铁垫板式扣件即采用硫化粘接型的减振底座作为减振单元,采用道岔扣件铁垫板作为钢轨联结单元。由于道岔区域结构较为复杂,钢轨出现并行、交错等多种形式,在钢轨交错区域,相邻扣件上钢轨间距均不同,根据线路设计特点,对应的扣件的设计长度不一,单个扣件上承载的钢轨数量不同,且钢轨扣压点也不一样。若扣件的刚度设计不合理,则列车经过岔区时,道岔区域沿钢轨横向、纵向均存在刚度不均匀性,列车经过扣压点时的位移量不均匀,由此会带来列车运行平稳性差、钢轨磨耗程度不一、道岔区域养护量大、乘坐舒适性差等系列问题。简单地控制钢轨扣件的整体刚度对线路刚度均匀性意义不大,需要保证钢轨扣压点处纵向、横向的刚度均匀,才可保证道岔区域线路的刚度均匀性。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道岔区域刚度均匀化设计已引起越来越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的重视。目前市场采用的上述扣件型式在生产实施及现场使用过程中均未实现刚度均匀化设计。在专利(ZL201220682492.3)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普通轨道路段的易拆卸分离式双层减振扣件。该结构采用上下铁垫板自锁连接,易拆卸、制造简单,但未涉及道岔减振路段,也未提及如何解决道岔区域刚度均匀化设计问题。在专利(ZL201420515221.8)中,提出一种减振道岔基座系统。该系统重点解决了零部件更换问题,但是其采用了三层铁垫板结构,成本高、零部件多、结构复杂,也未提及如何解决道岔区域刚度均匀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列车经过道岔区域时运行平稳性差、钢轨磨耗程度不一、道岔区域养护量大、乘坐舒适性差等系列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其中钢轨的位移与受力点载荷和受力面积相关,通过控制各钢轨扣压点位移相同保证刚度均匀性。进一步的,所述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列车运行工况计算单个扣件整体所受载荷;(2)根据项目要求或安全及减振量要求确定扣件受压点刚度范围;(3)根据受压点在扣件上的位置和受压点刚度范围确定扣件整体刚度;(4)根据车辆运行工况下扣件节点载荷和扣件整体刚度确定整体有效受压面积;(5)根据扣件受压点刚度和整体有效受压面积确定弹性结构的数量和排布。进一步的,当扣件的弹性层只有一层时,所述扣件受压点刚度范围为弹性层受压点刚度范围;当扣件的弹性层超过一层时,则可根据扣件受压点刚度和弹性层已知刚度计算出扣件受压点刚度范围。进一步的,根据受压点在扣件上的位置和受压点刚度范围确定扣件整体刚度的计算方法如下:其中kl为受压点刚度,k0为整体刚度,l1为受压点到扣件边缘的距离,l0为扣件整体长度。进一步的,a的取值范围为1.80~2.10,b的取值范围为0.05~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系统,使用上述的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扣件本体和钢轨下部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上设置弹性结构单元,所述弹性结构单元提供扣件的弹性和刚度。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结构单元设置在弹性层的同一个受力面或两个受力面。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结构单元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凸起或凹陷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结构单元根据不同位置处的载荷确定排列位置及数量。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层包括轨下弹性垫和中间弹性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和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不仅适用于双层可拆卸扣件,而且同样适用于单层分离式扣件,不仅可用于扣件的中间弹性层,也可用于轨下弹性垫,有效保证道岔区域减振性能的同时,保持不同区域的刚度一致性,提高车辆过岔区的平顺性,减小钢轨磨耗程度,降低道岔区域养护成本,提高乘车舒适性。(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系统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泛,便于加工和维修更换,且能有效保证道岔区域减振性能的同时,保持不同区域的刚度一致性,提高车辆过岔区的平顺性。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钉柱式垫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沟槽式垫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立柱式垫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名称:1-垫板本体,2-钉柱,3-沟槽,4-立柱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扣件本体和钢轨下部的弹性层,通过扣件本体和钢轨下部的弹性层形成一个整体的扣件,进而对钢轨进行减震。在所述弹性层上设置弹性结构单元,所述弹性结构单元提供扣件的弹性和刚度,且根据不同位置处的载荷确定弹性结构单元的排列位置以及数量。对于非粘接型钢轨扣件普遍包含两个弹性层,分别为轨下弹性垫和中间弹性层。在轨道运输中,为保证车辆运行平稳性,轨下弹性垫的刚度普遍较高,通常取在80-200kN/mm范围,且轨下弹性垫采用标准或制式结构,因此道岔扣件的弹性及刚度贡献由中间弹性层提供,本专利技术设计方法也主要针对中间弹性层,特殊情况下可用于轨下弹性垫。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结构单元设置在弹性层的同一面或两个受力面,保证弹性层各个角度的刚度尽量均匀,提高扣件整体刚度的均匀程度。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结构单元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凸起或凹陷的结构,优选的,弹性结构单元可以设置为钉柱、沟槽或者立柱等凸起或凹陷结构,且同一个弹性层中凸起或凹陷结构可以设置中的一种或多种,且凸起或凹陷结构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钢轨的位移与受力点载荷和受力面积相关,通过控制各钢轨扣压点位移相同保证刚度均匀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轨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列车运行工况计算单个扣件整体所受载荷;(2)根据项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钢轨的位移与受力点载荷和受力面积相关,通过控制各钢轨扣压点位移相同保证刚度均匀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钢轨的位移与受力点载荷和受力面积相关,通过控制各钢轨扣压点位移相同保证刚度均匀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列车运行工况计算单个扣件整体所受载荷;
(2)根据项目要求或安全及减振量要求确定扣件受压点刚度范围;
(3)根据受压点在扣件上的位置和受压点刚度范围确定扣件整体刚度;
(4)根据车辆运行工况下扣件节点载荷和扣件整体刚度确定整体有效受压面积;
(5)根据扣件受压点刚度和整体有效受压面积确定弹性结构的数量和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扣件的弹性层只有一层时,所述扣件受压点刚度范围为弹性层受压点刚度范围;当扣件的弹性层超过一层时,则可根据扣件受压点刚度和弹性层已知刚度计算出扣件受压点刚度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岔区域扣件刚度均匀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受压点在扣件上的位置和受压点刚度范围确定扣件整体刚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kl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张用兵曾飞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