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65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源隔离模块、通讯电平转换模块、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远程控制传感器灵敏度的数字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该远程控制传感器灵敏度的数字信号传递至处理器模块,处理器模块通过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将该远程控制传感器灵敏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量电压信号,传感器模块通过读取所述模拟量电压信号改变其扫描灵敏度;从而可以实现远程调节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传感器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一般的传感器都要放置在高空中,为了保证传感器的正常稳定运行,需要对传感器的每个电路进行监控或检修,避免电路出现故障,从而影响传感器的正常运行,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目前,在现有的传感器中,传感器都是通过有线的方式传输,并且高空存放,当传感器长久放置在高空中,灵敏度会降低,此时为了对传感器进行检修,需要从高空中把传感器拆下,或者要在高空中进行检修作业;因此,现在的传感器无法实现远程调节灵敏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传感器无法实现远程调节灵敏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源隔离模块、通讯电平转换模块、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模块、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模块以及电源隔离模块连接;所述处理器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模块、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通讯电平转换模块、电源隔离模块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源隔离模块连接;所述通讯电平转换模块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极性转换单元、数模转换器、以及灵敏度控制单元;所述运算放大器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灵敏度控制单元、极性转换单元、以及数模转换器连接;所述极性转换单元还与所述数模转换器以及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还与所述处理器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所述灵敏度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灵敏度控制单元还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隔离模块包括:电阻R19、开关元件、电源隔离芯片以及电容C27;其中,所述电阻R19一端与处理器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电源隔离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电源隔离芯片的正电源输出端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电源隔离芯片的负电源输出端接电源隔离地,所述电源隔离芯片的接地端接冷地;所述电容C27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源隔离芯片的正电源输出端以及负电源输出端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传感器、电阻R20、光耦隔离芯片U15;其中,所述传感器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隔离芯片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传感器的感应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5的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传感器的电平输出端与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5的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5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处理器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5的发射极接冷地。更进一步地,所述灵敏度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9、电阻R8、光耦隔离芯片U14、电阻R24、电阻R35;其中,所述电阻R9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数模转换器以及所述运算放大器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4的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接冷地,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4的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4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模块以及所述电源隔离模块连接;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4的集电极与所电源隔离模块连接、以及串联电阻R24后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4的发射极串联所述电阻R35后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通信芯片U1、电阻R13、电阻R14、二极管D2、以及二极管D4;其中,所述通信芯片U1的第十三接口与所述电阻R14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正极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通信芯片U1的第十二接口与所述电阻R1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正极设置在所述二极管D2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的连接线上。更进一步地,所述通讯电平转换模块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其中,所述电阻R1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一端连接,并接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阻R6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并联接入所述通信芯片U1的第十一接口,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5一端并联接所述处理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阻R5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电阻R3一端接入所述电阻R1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的连接线上,所述电阻R3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7一端连接,并接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7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并联接入所述通信芯片U1的第十接口,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2一端并联接入所述处理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电阻R2另一端接入所述电阻R5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的连接线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整流单元、与所述第一整流单元连接的第一滤波单元、与所述第一滤波单元连接的变压单元、与所述变压单元以及第一滤波单元连接的电源管理单元、与所述变压单元连接的第二整流单元、与所述第二整流单元连接的第二滤波单元、与所述第二滤波单元连接的电源转换单元。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变压单元以及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连接的保护单元。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和所述第二滤波单元连接的反馈控制电压输出单元。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第二滤波单元和所述反馈控制电压输出单元连接的电压取样单元。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将远程控制传感器灵敏度的数字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该远程控制传感器灵敏度的数字信号传递至处理器模块,处理器模块通过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将该远程控制传感器灵敏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量电压信号,传感器模块通过读取所述模拟量电压信号改变其扫描灵敏度;从而可以实现远程调节灵敏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的模块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的电路图。1、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2、传感器模块;3、处理器模块;4、通讯电平转换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电源模块;7、电源隔离模块;8、灵敏度控制单元;9、第一整流单元;10、第一滤波单元;11、电源管理单元;12、第二滤波单元;13、保护单元;14、反馈控制电压输出单元;15、变压单元;16、第二整流单元;17、电源转换单元;18、电压取样单元;19、存储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源隔离模块、通讯电平转换模块、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模块、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模块以及电源隔离模块连接;所述处理器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模块、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通讯电平转换模块、电源隔离模块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源隔离模块连接;所述通讯电平转换模块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n所述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极性转换单元、数模转换器、以及灵敏度控制单元;所述运算放大器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灵敏度控制单元、极性转换单元、以及数模转换器连接;所述极性转换单元还与所述数模转换器以及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还与所述处理器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所述灵敏度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灵敏度控制单元还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源隔离模块、通讯电平转换模块、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模块、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模块以及电源隔离模块连接;所述处理器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模块、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通讯电平转换模块、电源隔离模块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源隔离模块连接;所述通讯电平转换模块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所述传感器灵敏度控制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极性转换单元、数模转换器、以及灵敏度控制单元;所述运算放大器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灵敏度控制单元、极性转换单元、以及数模转换器连接;所述极性转换单元还与所述数模转换器以及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还与所述处理器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所述灵敏度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灵敏度控制单元还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隔离模块包括:电阻R19、开关元件、电源隔离芯片以及电容C27;
其中,所述电阻R19一端与处理器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电源隔离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电源隔离芯片的正电源输出端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电源隔离芯片的负电源输出端接电源隔离地,所述电源隔离芯片的接地端接冷地;所述电容C27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源隔离芯片的正电源输出端以及负电源输出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传感器、电阻R20、光耦隔离芯片U15;
其中,所述传感器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隔离芯片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传感器的感应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5的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传感器的电平输出端与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5的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5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处理器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5的发射极接冷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远程控制的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敏度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9、电阻R8、光耦隔离芯片U14、电阻R24、电阻R35;其中,所述电阻R9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数模转换器以及所述运算放大器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4的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接冷地,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4的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光耦隔离芯片U14的集电极与所电源隔离模块连接、以及串联电阻R24后与所述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新良杨思阳陈庆欧东潘胜举吴友森李锦江田新宇潘杰夫宋开旭刘杰张春燕向坤
申请(专利权)人:凯里云瀚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