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镜冲洗液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63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内镜冲洗液注射器,包括注射筒、推杆、胶塞Ⅰ及水壶;所述胶塞Ⅰ套在注射筒内,且内部中空,底部水平,两端斜相向倾斜,呈倒梯形;在所述胶塞Ⅰ底部两旁的倾斜内壁上按高低排布至少设有两组出液环口;所述推杆的内部中空,形成注液腔;所述推杆的端部设有胶塞Ⅱ,后部设有推环Ⅰ,尾部连有漏斗;所述胶塞Ⅱ的端部开有与注液腔连通的开口;所述胶塞Ⅱ套入胶塞Ⅰ中;所述胶塞Ⅱ的端部为与胶塞Ⅰ倾斜壁相互匹配的圆弧状;所述注射筒的前端设有出液管,尾部设有与所述推环Ⅰ对应的推环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设计巧妙合理,能够在不污染去泡剂无菌水的情况下对肠道进行冲洗,节省了一次性治疗碗,简化了操作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镜冲洗液注射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涉及一种消化内镜冲洗液注射器。
技术介绍
在使用消化内镜进行消化系统脏器检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肠道清洁欠佳或肠内泡沫较多的情况,阻挡消化内镜的拍摄。临床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做法是使用一次性治疗碗配置去泡剂无菌水,并用注射器抽取后直接对患者进行冲洗。多次抽取会造成一次性治疗碗及碗内的去泡剂无菌水污染,有时需经常更换一次性治疗碗,再重新配置去泡剂无菌水;在对不同病人进行检查时也需要更换一次性治疗碗,并重新配置去泡剂无菌水,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使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消化内镜冲洗液注射器,该装置设计巧妙合理,能够在不污染去泡剂无菌水的情况下对肠道进行冲洗,节省了一次性治疗碗,简化了操作步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镜冲洗液注射器,包括注射筒、推杆、胶塞Ⅰ及水壶;所述胶塞Ⅰ套在注射筒内,且内部中空,底部水平,两端相向倾斜,呈倒梯形;在所述胶塞Ⅰ的倾斜内壁上按高低排布至少设有两组出液环口;所述推杆的内部中空,形成注液腔;所述推杆的端部设有胶塞Ⅱ,后部设有推环Ⅰ,尾部连有漏斗;所述胶塞Ⅱ的端部开有与注液腔连通的开口;所述胶塞Ⅱ套入胶塞Ⅰ中;所述胶塞Ⅱ的端部为与胶塞Ⅰ倾斜壁相互匹配的圆弧状;所述注射筒的前端设有出液管,尾部设有与所述推环Ⅰ对应的推环Ⅱ。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胶塞Ⅰ的尾端向中间凸出,且设有排气口;所述胶塞Ⅰ与胶塞Ⅱ之间以及注射筒与推杆之间均留有空隙。去泡剂无菌水从所述胶塞Ⅰ最下端的出液环口流入注射筒内,所述注射筒内的空气从胶塞Ⅰ中位于相对上端的出液环口冒出,并通过所述胶塞Ⅰ与胶塞Ⅱ之间以及注射筒与推杆之间均留有的空隙,并最终从所述排气口排出。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出液环口与胶塞Ⅰ之间连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起到结构连接的作用,使得胶塞Ⅰ为一个整体。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胶塞Ⅰ的外侧面环绕设有至少一组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紧贴着注射筒的内壁。胶塞Ⅰ安装于注射筒内,所述密封凸起起到密封的作用。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出液管上套有挤压胶帽;所述挤压胶帽内设有两片相互紧贴的挤压橡胶片。通过所述推杆及胶塞Ⅰ的推动,所述注射筒内的去泡剂无菌水涌入出液管,并顶开所述挤压胶帽上的挤压胶片,喷出所述注射筒;当不推动所述推杆时,所述挤压橡胶片处于闭合状态,封住所述出液管。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水壶的壶口处套有一次性防污染套。所述一次性防污染套可避免水壶的壶口直接碰到推杆后方的漏斗,造成污染;如在同一场手术内所述一次性防污染套未碰到本冲洗液注射器,或其他可能造成污染的物品,则可继续使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前预先在水壶内配置好一定量的去泡剂无菌水;使用时先将推杆连带胶塞Ⅰ向后拉到适合位置;用水壶向推杆后端的漏斗内缓慢倾倒去泡剂无菌水;去泡剂无菌水进入注液腔内,并通过胶塞Ⅱ端部的开口,最后从胶塞Ⅰ底部的出液环口流入注射筒中,同时注射筒中的空气也从出液环口溢出;通过对推环Ⅰ及推环Ⅱ的同时发力,将推杆向前推,此时胶塞Ⅰ与胶塞Ⅱ匹配贴合,密封整个推杆中的注液腔;继续将推杆向前推,去泡剂无菌水即可从注射筒前端的出液管喷出,冲洗遮挡消化内镜视野的部位;如需要多次冲洗,可再次重复上述操作,无需重新配置去泡剂无菌水;如更换病人,则只需要更换新的消化内镜冲洗液注射器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采用水壶配置去泡剂无菌水,并直接倒入冲洗液注射器的形式,减省了一次性治疗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2.本技术装置在使用时接触了病人后不会再接直接触盛装去泡剂无菌水的容器,大大降低了污染的几率,避免重复配置去泡剂无菌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3.本技术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卫生,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适合在临床手术上推广使用。4.本技术的挤压胶帽可在不使用本注射器时对出液管口进行封闭,使用时随液体冲击而打开,让装置的使用更方便快捷。5.本技术的一次性防污染套可保护水壶口不易被污染,进一步确保了装置的安全卫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胶塞Ⅰ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挤压胶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注射筒,2-推杆,3-胶塞Ⅰ,4-胶塞Ⅱ,5-注液腔,6-出液环口,7-出液管,8-挤压胶帽,9-水壶,10-一次性防污染套,11-压橡胶片,12-推环Ⅰ,13-漏斗,14-开口,15-连接片,16-排气口,17-密封凸起,18-推环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消化内镜冲洗液注射器,包括注射筒1、推杆2、胶塞Ⅰ3及水壶9;所述胶塞Ⅰ3套在注射筒1内,且内部中空,底部水平,两端相向倾斜,呈倒梯形;在所述胶塞Ⅰ3的倾斜内壁上按高低排布至少设有两组出液环口6;所述推杆2的内部中空,形成注液腔5;所述推杆2的端部设有胶塞Ⅱ4,后部设有推环Ⅰ12,尾部连有漏斗13;所述胶塞Ⅱ4的端部开有与注液腔连通的开口14;所述胶塞Ⅱ4套入胶塞Ⅰ3中;所述胶塞Ⅱ4的端部为与胶塞Ⅰ3倾斜壁相互匹配的圆弧状;所述注射筒1的前端设有出液管7,尾部设有与所述推环Ⅰ12对应的推环Ⅱ18。所述胶塞Ⅰ3的尾端向中间凸出,且设有排气口16;所述胶塞Ⅰ3与胶塞Ⅱ4之间以及注射筒1与推杆2之间均留有空隙。去泡剂无菌水从所述胶塞Ⅰ3最下端的出液环口6流入注射筒1内,所述注射筒1内的空气从胶塞Ⅰ3中位于相对上端的出液环口6冒出,并通过所述胶塞Ⅰ3与胶塞Ⅱ4之间以及注射筒1与推杆2之间均留有的空隙,并最终从所述排气口16排出。所述出液环口6与胶塞Ⅰ3之间连有连接片15。所述连接片15起到结构连接的作用。所述胶塞Ⅰ3的外侧面环绕设有至少一组密封凸起17;所述密封凸起17紧贴着注射筒1的内壁。所述密封凸起17起到密封的作用。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前预先在水壶9内配置好一定量的去泡剂无菌水;使用时先将推杆2连带胶塞Ⅰ3向后拉到适合位置;用水壶9向推杆2后端的漏斗13内缓慢倾倒去泡剂无菌水;去泡剂无菌水进入注液腔5内,并通过胶塞Ⅱ4端部的开口,最后从胶塞Ⅰ3底部的出液环口6流入注射筒1中,同时注射筒1中的空气也从出液环口6溢出;通过推环Ⅰ12及推环Ⅱ18的配合,将推杆2向前推,此时胶塞Ⅰ3与胶塞Ⅱ4匹配贴合,密封整个推杆2中的注液腔5;继续将推杆2向前推,去泡剂无菌水即可从注射筒5前端的出液管7喷出,冲洗遮挡消化内镜视野的部位;如需要多次冲洗,可再次重复上述操作,无需重新配置去泡剂无菌水;如更换病人,则只需要更换新的消化内镜冲洗液注射器即可。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出液管7上套有挤压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内镜冲洗液注射器,包括注射筒(1)、推杆(2)、胶塞Ⅰ(3)及水壶(9);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Ⅰ(3)套在注射筒(1)内,且内部中空,底部水平,两端相向倾斜,呈倒梯形;在所述胶塞Ⅰ(3)的倾斜内壁上按高低排布至少设有两组出液环口(6);所述推杆(2)的内部中空,形成注液腔(5);所述推杆(2)的端部设有胶塞Ⅱ(4),后部设有推环Ⅰ(12),尾部连有漏斗(13);所述胶塞Ⅱ(4)的端部开有与注液腔连通的开口(14);所述胶塞Ⅱ(4)套入胶塞Ⅰ(3)中;所述胶塞Ⅱ(4)的端部为与胶塞Ⅰ(3)倾斜壁相互匹配的圆弧状;所述注射筒(1)的前端设有出液管(7),尾部设有与所述推环Ⅰ(12)对应的推环Ⅱ(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镜冲洗液注射器,包括注射筒(1)、推杆(2)、胶塞Ⅰ(3)及水壶(9);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Ⅰ(3)套在注射筒(1)内,且内部中空,底部水平,两端相向倾斜,呈倒梯形;在所述胶塞Ⅰ(3)的倾斜内壁上按高低排布至少设有两组出液环口(6);所述推杆(2)的内部中空,形成注液腔(5);所述推杆(2)的端部设有胶塞Ⅱ(4),后部设有推环Ⅰ(12),尾部连有漏斗(13);所述胶塞Ⅱ(4)的端部开有与注液腔连通的开口(14);所述胶塞Ⅱ(4)套入胶塞Ⅰ(3)中;所述胶塞Ⅱ(4)的端部为与胶塞Ⅰ(3)倾斜壁相互匹配的圆弧状;所述注射筒(1)的前端设有出液管(7),尾部设有与所述推环Ⅰ(12)对应的推环Ⅱ(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冲洗液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Ⅰ(3)的尾端向中间凸出,且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钧梁运啸农兵卓文金曾义庆张国蔡联英郭先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