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包括第一贴片组和第二贴片组,第一贴片组包括一对背面设有背胶的一字型贴片,第二贴片组包括一对背面设有背胶的L型贴片,L型贴片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使用时,一字型贴片的一端粘贴在一条腹直肌的上端、另一端粘贴在另一条腹直肌的下端,两个一字型贴片交叉设置,两个L型贴片的竖直部分别竖向粘贴在两条腹直肌上,两个L型贴片的水平部横向粘贴在腹部且向腹部内侧收紧,两个L型贴片之间形成矩形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交叉设置的一字型贴片对两条腹直肌形成斜向内收紧的力,通过两个L型贴片对两条腹直肌形成竖向和横向向内拉伸的力,从而使两条腹直肌向内靠近,减轻腹直肌的分离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尤其是一种对分离的腹直肌进行向内聚拢收紧的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腹直肌是人体腹部两侧的一对长而扁的肌肉,腹直肌分离是腹部两侧的腹直肌被拉开并向两侧分开,腹直肌分离常见妊娠期及产后一年内。如果产妇自身腹壁薄弱,或者有双胞胎、胎儿过大、羊水过多或多次生产等情况时,产后半年腹直肌仍然不能回到原先位置的称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症。腹直肌分离容易造成如下危害:(1)腰酸背痛:腹直肌分离会导致腹部肌肉力量变弱,脊柱稳定性下降,因此常会出现腰酸背痛的情况;(2)内部器官移位、下垂:由于腹直肌分离导致压迫内部器官,容易出现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3)尿失禁:腹直肌分离会导致压迫膀胱,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现有技术腹直肌分离的矫正手段多采用手法按摩辅以电刺激的方式,手法按摩主要通过手法捏合分离的肌肉,促进腹直肌聚合;有时也会在按摩同时辅助电刺激,通过电刺激使腹部肌肉被动收缩,对腹部肌肉进行强化。目前的这种修复方式一次只能作用30分钟左右,对肌肉组织不能起到长时间固定和修复的作用。有些产妇回家后会使用产后收腹带对分离的腹直肌进行固定,但是产后束腹带从功能上说只能对腹部产生压力,而不是对腹直肌肌肉产生向中间聚拢的拉力,且束腹带增加对腹部器官的压力,不适合长期使用。现有技术还没有一种能够促进腹直肌分离修复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腹直肌分离矫正方法存在无法长时间固定、无法在产妇回家后自我修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包括第一贴片组和第二贴片组,第一贴片组包括一对背面设有背胶的一字型贴片,第二贴片组包括一对背面设有背胶的L型贴片,L型贴片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使用时,一字型贴片的一端粘贴在一条腹直肌的上端、另一端粘贴在另一条腹直肌的下端,两个一字型贴片交叉设置,两个L型贴片的竖直部分别竖向粘贴在两条腹直肌上,两个L型贴片的水平部横向粘贴在腹部且向腹部内侧收紧,两个L型贴片之间形成矩形框。所述一字型贴片的背胶位于一字型贴片的两个端部位置。所述L型贴片的水平部具有用于贴在腹直肌外侧的延伸端。所述第一贴片组为内层贴片,第二贴片组为外层贴片组。所述一字型贴片和L型贴片均由弹性布制成。所述弹性布上有透气孔。所述一字型贴片和L型贴片上的背胶均为间隔分布的波浪线型。所述背胶为中药胶层或医用压敏胶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贴片组和第二贴片组将分离的两条腹直肌聚拢在一起,交叉设置的一字型贴片对两条腹直肌形成斜向内收紧的力,形成矩形矫正框的两个L型贴片对两条腹直肌形成竖向和横向向内拉伸的力,从而使两条腹直肌向内靠近,减轻腹直肌的分离程度。本技术非常适用于经过按摩等手法修复后的腹直肌分离患者,经过按摩手法修复后,只需要粘贴上第一贴片组和第二贴片组后,就能够使腹直肌得到长时间的固定,不会对腹部器官造成压力,适合长时间使用。优选的,仅在一字型贴片的两个端部设置背胶,使两条腹直肌能较好的聚拢,不会对两条腹直肌之间的部位造成压力。优选的,L型贴片的水平部设置延伸端,一方面能使贴片的粘贴更加牢固可靠,另一方面适合偏胖体型的患者使用,能使患者腰腹部两侧的赘肉得到收紧。优选的,第一贴片组粘贴在内层,第二贴片组粘贴在外层,能更好的使两条腹直肌聚拢在一起。优选的,一字型贴片和L型贴片均由弹性布制成,具有一定的拉伸范围,可以在拉伸后贴于腹直肌从而利用两条腹直肌的聚拢。优选的,一字型贴片和L型贴片上的透气孔便于皮肤透气,减少长期粘贴使用的不适感。优选的,波浪线型的背胶减少背胶的使用量,从而减少皮肤与背胶的接触面积,并且能使皮肤在粘贴过程中与空气有一定接触,减少过敏几率或不适感。优选的,中药胶层内的一些中药成分对于产后妇女子宫恢复、排净恶露、促进子宫收缩宫颈闭合有一定作用,同时也适用于妇女子宫调理、暖宫宫寒痛经的改善;背胶采用医用压敏胶,具有无毒无害,过敏几率小的特点,适合人体皮肤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图1中的第一贴片组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图1中的第二贴片组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图1中L型贴片的背面的示意图;图5是图1中一字型贴片的背面的示意图。图中,1-一字型贴片,2-L型贴片,21-水平部,21.1-延伸端,22-竖直部,3-背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包括第一贴片组和第二贴片组,第一贴片组包括一对背面设有背胶3的一字型贴片1,第二贴片组包括一对背面设有背胶的L型贴片2,L型贴片2包括竖直部22和水平部21,使用时,一字型贴片1的一端粘贴在一条腹直肌的上端、另一端粘贴在另一条腹直肌的下端,两个一字型贴片1交叉设置,两个L型贴片2的竖直部22分别竖向粘贴在两条腹直肌上,两个L型贴片2的水平部21横向粘贴在腹部且向腹部内侧收紧,两个L型贴片2之间形成矩形框。所述L型贴片2的水平部21具有用于贴在腹直肌外侧的延伸端21.1。所述第一贴片组为内层贴片,第二贴片组为外层贴片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一字型贴片1和L型贴片2上的背胶3均为间隔分布的波浪线型。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字型贴片1的背胶3位于一字型贴片1的两个端部位置。所述一字型贴片1和L型贴片2均由弹性布制成,所述弹性布上有透气孔,由于透气孔孔径比较小,附图上不再显示。弹性布可以是由棉丝和弹力尼龙丝混合纺织而成不含乳胶,有良好的伸缩性,可保障在纵向超过原长度的60%左右的拉伸范围,可以在拉伸后贴于腹直肌从而利用伸缩性聚拢。背胶可以采用中药胶层,也可以采用医用压敏胶层。中药胶层内融合的中药成分为川芎(行风祛风止痛)、肉桂(散寒止痛温通经脉)、蕲艾(稳经散痛止痛)、木香(行气止痛)、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砂仁(行气调中化湿理气),以草本精油的形式融于贴片,有利于对于产后妇女子宫恢复、排恶露、卵巢子宫保养的功效。本实施例的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两个一字型贴片拉伸后粘贴,使每个一字型贴片的一端粘贴在一条腹直肌的上端、另一端粘贴在另一条腹直肌的下端,两个一字型贴片交叉设置;接着粘贴两个L型贴片,使L型贴片的竖直部竖向粘贴在腹直肌上,L型贴片的水平部横向粘贴在腹部且向腹部内侧收紧,水平部的延长端粘贴在腹直肌的外侧面,最终两个L型贴片之间形成矩形框。本实施例的矫正装置通过交叉设置的一字型贴片对两条腹直肌形成斜向内收紧的力,通过两个L型贴片对两条腹直肌形成竖向和横向向内拉伸的力,对腹直肌形成向内、向中心的内收力,从而使两条腹直肌向内靠近聚拢,减轻腹直肌的分离程度。经过按摩手法修复后,只需要粘贴上第一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贴片组和第二贴片组,第一贴片组包括一对背面设有背胶的一字型贴片,第二贴片组包括一对背面设有背胶的L型贴片,L型贴片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使用时,一字型贴片的一端粘贴在一条腹直肌的上端、另一端粘贴在另一条腹直肌的下端,两个一字型贴片交叉设置,两个L型贴片的竖直部分别竖向粘贴在两条腹直肌上,两个L型贴片的水平部横向粘贴在腹部且向腹部内侧收紧,两个L型贴片之间形成矩形框。/n
【技术特征摘要】
1.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贴片组和第二贴片组,第一贴片组包括一对背面设有背胶的一字型贴片,第二贴片组包括一对背面设有背胶的L型贴片,L型贴片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使用时,一字型贴片的一端粘贴在一条腹直肌的上端、另一端粘贴在另一条腹直肌的下端,两个一字型贴片交叉设置,两个L型贴片的竖直部分别竖向粘贴在两条腹直肌上,两个L型贴片的水平部横向粘贴在腹部且向腹部内侧收紧,两个L型贴片之间形成矩形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字型贴片的背胶位于一字型贴片的两个端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直肌分离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贴片的水平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中阳,陈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本颜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