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042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解决了现有壳状牙齿矫治器表达率不足的问题。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包括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其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在同一矫治步骤的不同时间段佩戴在同一牙颌上;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与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形状不相同;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第一设计移动量,用于产生引起牙齿移动的第一牙齿移动量;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第二设计移动量,所述第二设计移动量至少保持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产生的第一牙齿移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
本技术属于牙齿矫治
,更确切的说涉及壳状牙齿矫治器,尤其涉及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
技术介绍
牙齿矫治器是一种治疗错颌畸形的装置,可称正畸矫治器。牙齿矫治器可产生作用力,或是咀嚼肌口周肌的功能作用力通过牙齿矫治器,使畸形的颌骨、错位牙及牙周支持组织发生变化,以利于牙颌面正常生长发育。传统的牙齿矫治器通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金属丝和托槽,或和塑料基托结合的机械性装置,戴在口内或颌面部。但是传统的矫治器佩戴麻烦,在口腔内异物感较强,会引起口腔不适,且不美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矫治器的美观性、舒适性、有效性、方便性、口腔卫生的保持等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固定矫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正畸需求,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应运而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患者通过佩戴一系列的透明壳体矫治器,使得患者的牙齿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现有的牙齿矫治方案中,每个矫治步骤使用一种牙齿矫治器。但是,目前使用的牙齿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会出现矫治力不足的问题,导致矫治步骤较多,进而导致矫治的周期延长,且矫治效果不理想。尤其是针对一些特定的病例类型,如目前隐形矫正对于牙齿去扭转和控根正轴的表达率严重不足,影响了隐形矫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解决了现有壳状牙齿矫治器表达率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其包括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多个收容牙齿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多个收容牙齿的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在同一矫治步骤的不同时间段佩戴在同一牙颌上;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与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形状不相同;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第一设计移动量,用于产生引起牙齿移动的第一牙齿移动量;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第二设计移动量,所述第二设计移动量至少保持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产生的第一牙齿移动量。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第一设计移动量大于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第二设计移动量。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第二设计移动量在所述牙齿在所述矫治步骤中的设计移动量的阈值范围内。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第二设计移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引起的第一牙齿移动量。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施加到牙齿上的矫治力和/或力矩大于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施加到牙齿上的矫治力和/或力矩。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厚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材料的弹性模量。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和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不同的透明程度和/或颜色。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上和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上具有不同的标记,用于对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和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进行区分。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牙齿矫治系统,包括多个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其中,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中至少一个为上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通过本技术提供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第一、在一个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中设计了两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分别用于产生较大的第一牙齿移动量和保持所述第一牙齿移动量,以在一个治疗周期的一个治疗区段以较大的设计移动量提高表达率,同时在另一个治疗区段用于牙齿移动量保持和牙周组织改建,解决了现有壳状牙齿矫治器表达率不足的问题;第二、由于提高了每个治疗周期的表达率,因而缩短了总的治疗时间;第三、设计了区分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和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透明度、颜色或标记,便于正确佩戴;第四、使用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能够增强矫治力、加快矫治速度,使用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可以使得矫治过程更加的舒适,两者配合使用,既可以有较好的矫治效果,同时也保证了矫治过程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不同厚度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B-B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不同透明度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七的设有标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八的牙齿矫治系统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九的牙齿矫治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能够补偿目前使用的隐形矫治器矫治表达率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去扭转和控根正轴方面表达率不足的问题。具体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包括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多个收容牙齿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多个收容牙齿的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在同一矫治步骤的不同时间段佩戴在同一牙颌上;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与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形状不相同;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第一设计移动量,用于产生引起牙齿移动的第一牙齿移动量;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第二设计移动量所述第二设计移动量至少保持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产生的第一牙齿移动量。本技术将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与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形状设置为不相同,是基于两者的不同功能定位,两者的具体形状是根据其需要实现的功能来设计的,其中,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主要功能定位为引起较大的牙齿移动,产生牙齿移动的第一牙齿移动量;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功能定位为至少产生与牙齿反弹相反方向的矫治力,进而至少保持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在牙齿上产生的第一牙齿移动量,使牙齿不发生向其矫治前所在位置的移动而反弹,或者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功能也可以定位为在保持牙齿移动量的前提下还在牙齿上产生一个较小的牙齿移动量。为了更好的实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和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上述的各自功能,在本技术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第一设计移动量大于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第二设计移动量。例如,针对患者的下颌尖牙去扭转的病例,在白天佩戴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设计移动量为2.5°或3°,在晚上佩戴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多个收容牙齿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多个收容牙齿的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在同一矫治步骤的不同时间段佩戴在同一牙颌上;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与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形状不相同;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第一设计移动量,用于产生引起牙齿移动的第一牙齿移动量;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第二设计移动量,所述第二设计移动量至少保持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产生的第一牙齿移动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多个收容牙齿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多个收容牙齿的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在同一矫治步骤的不同时间段佩戴在同一牙颌上;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与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形状不相同;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第一设计移动量,用于产生引起牙齿移动的第一牙齿移动量;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具有第二设计移动量,所述第二设计移动量至少保持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产生的第一牙齿移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第一设计移动量大于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第二设计移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第二设计移动量在所述牙齿在所述矫治步骤中的设计移动量的阈值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第二设计移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壳状牙齿矫治器引起的第一牙齿移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一冯舒钦庄慧敏王星星吴刚徐慧萍周瑞雪姚峻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雅齿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