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通系统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035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暖通系统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暖通系统包括供冷系统和供暖系统,供冷系统和供暖系统共用同一套水源热泵机组,供冷季将供暖系统中除水源热泵机组之外的其他制热设备切出暖通系统;供暖时地下水源接入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侧,供冷时地下水源接入水源热泵机组的放热侧;供暖结束后,将地下水源的接口从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侧切换到放热侧,以便供冷系统使用地下水源吸收供冷管网内冷冻水的热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供暖系统和供冷系统共用一套水源热泵机组,既节约暖通系统的建设成本,又便于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暖通系统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观光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暖通系统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
技术介绍
在室内建设植物园景观既有艺术的外貌又有科学的内涵,寓教于乐,使游人身临其境地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满足了游客的多层次需求。现有的室内植物园是使用钢结构建造的透明植物温室,其通常采用供暖供冷系统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和游客的舒适度。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暖通系统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在满足植物和游客需求的同时降低系统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暖通系统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供暖系统和供冷系统共用一套水源热泵机组,既节约暖通系统的建设成本,又便于节能降耗。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暖通系统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暖通系统包括供冷系统和供暖系统,供冷系统和供暖系统共用同一套水源热泵机组,供冷季将供暖系统中除水源热泵机组之外的其他制热设备切出暖通系统;供暖时地下水源接入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侧,供冷时地下水源接入水源热泵机组的放热侧;供暖结束后,将地下水源的接口从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侧切换到放热侧,以便供冷系统使用地下水源吸收供冷管网内冷冻水的热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供冷系统包括水源热泵机组和冷水机组;把供冷季分成部分负荷工况和全负荷工况;部分负荷工况运行时,仅水源热泵机组作为制冷设备运行于供冷系统;全负荷工况运行时,水源热泵机组与冷水机组串联,水源热泵机组和冷水机组同时运行于供冷系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部分负荷工况运行时,12℃的高温水进入所述水源热泵机组与地下水源交换热量降温成7℃低温水;16℃的地下水源输送到水源热泵机组的放热侧,与12℃的高温水交换热量后升温至27℃,27℃的地下水源回灌到地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全负荷工况运行时,一路12℃的高温水进入所述水源热泵机组与地下水源交换热量降温成7℃低温水;16℃的地下水源输送到水源热泵机组的放热侧,与12℃的高温水交换热量后升温至27℃;27℃的地下水源进入冷水机组的放热侧,另一路12℃的高温水进入冷水机组的吸热侧;27℃地下水源吸收12℃高温水的热量后,27℃地下水源升温至38℃,12℃高温水排热后降温成7℃低温水;38℃的地下水源回灌到地下,两路7℃低温水汇聚后供给末端设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同一套水源热泵机组包括两组水源热泵机组,两组水源热泵机组并联安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供冷季两组水源热泵机组同时接入供冷系统;供暖季至少一组水源热泵机组接入供暖系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把供暖季分成部分负荷工况和全负荷工况;部分负荷工况运行时,只有一组水源热泵机组运行于供暖系统;全负荷工况运行时,两组水源热泵机组都运行于供暖系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供暖系统包括地热水换热器、散热器、分集水器和热泵装置,系统内回水和70~80℃的地热水在地热水换热器换热,系统内回水从15~25℃被加热至成60~70℃热水,地热水在地热水换热器降温成20~30℃并回灌至地下;在地热水换热器换热后的60~70℃热水在散热器内降温至45~55℃;散热器向室内供热,自散热器流出的45~55℃的高品位水通过分集水器分成至少三路使用;三路中的第一路已利用完的低品位水和第二路45~55℃的高品位水进入热泵装置换热,低品位水降温至15~25℃再次进入地热水换热器加热至60~70℃;一部分低品位水进入热泵装置同45~55℃的高品位水换热,另一部分低品位水进入水源热泵机组同15~20℃浅层地下水换热成45~55℃重复利用;15~20℃浅层地下水在水源热泵机组内降温成10~15℃被排至水源回灌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供暖系统和供冷系统共用一套水源热泵机组,既节约暖通系统的建设成本,又便于节能降耗。附图说明图1为供冷系统和供暖系统共用一套水源热泵机组的示意图;图2为水源热泵机组在供冷系统运行的原理图;图3为水源热泵机组在供暖系统运行的原理图;图4为部分负荷工况下的供冷系统原理图;图5为满负荷工况下的供冷系统原理图;图6为供暖系统的流程图;图7为供暖系统的原理图;图8为部分负荷工况下的水源热泵机组在供暖系统运行的原理图;图9为全负荷工况下的水源热泵机组在供暖系统运行的原理图;图10为供暖系统和供冷系统的阀门切换表;图11为夏季满负荷和部分负荷供冷时的供热附件示意图。附图标记:1、地热井(抽);2、地热井(回);3、水源井(抽);4、水源井(回);5、除砂器;6、地热水换热器;7、分集水器;8、预热水器;9、热泵装置;10、水源热泵机组;11、热水型水暖风机;12、散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暖通系统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暖通系统包括供冷系统和供暖系统,供冷系统和供暖系统共用同一套水源热泵机组,供冷季将供暖系统中除水源热泵机组之外的其他制热设备停用,并且加入冷水机组一并制冷。如图3所示,供暖时地下水源接入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侧,如图2所示,供冷时地下水源接入水源热泵机组的放热侧;供暖结束后,将地下水源的接口从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侧切换到放热侧,以便供冷系统使用地下水源吸收供冷管网内冷冻水的热量。如图4、图5、图8、图9和图11所示,供冷供热的运行模式主要有:"全负荷供冷模式+供热模式";"部分负荷供冷模式+供热模式";"全负荷供热模式";"部分负荷供热模式"。"全负荷供冷模式+供热模式"为夏季大负荷运行模式,开启水源热泵机组、冷水机组、中深层高温热水系统及配套水泵附件。"部分负荷供冷模式+供热模式"为夏季小负荷运行模式,开启水源热泵机组、中深层高温热水一级换热及配套水泵附件。"部分负荷供热模式"为冬季小负荷运行模式,开启中深层热水一级换热和中深层热泵机组、一套水源热泵机组及配套水泵附件。"全负荷供热模式"为冬季大负荷运行模式,开启中深层热水一级换热和中深层热泵机组、二套水源热泵机组及配套水泵附件。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供冷季的全负荷供冷模式+供热模式,还是供冷季的部分负荷供冷模式+供热模式,供冷模式与供热模式并无关联,与供热模式相关的供热系统独立工作,如图11所示,夏季的供热系统向取热设备供应50℃左右的热水。本专利技术的供暖系统和供冷系统共用一套水源热泵机组,既节约暖通系统的建设成本,又便于节能降耗。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供冷系统的详细方案。把供冷季分成部分负荷工况和全负荷工况,图4所示为部分负荷工况下的供冷系统原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暖通系统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暖通系统包括供冷系统和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供冷系统和供暖系统共用同一套水源热泵机组,供冷季将供暖系统中除水源热泵机组之外的其他制热设备切出暖通系统;/n供暖时地下水源接入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侧,供冷时地下水源接入水源热泵机组的放热侧;/n供暖结束后,将地下水源的接口从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侧切换到放热侧,以便供冷系统使用地下水源吸收供冷管网内冷冻水的热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暖通系统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暖通系统包括供冷系统和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供冷系统和供暖系统共用同一套水源热泵机组,供冷季将供暖系统中除水源热泵机组之外的其他制热设备切出暖通系统;
供暖时地下水源接入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侧,供冷时地下水源接入水源热泵机组的放热侧;
供暖结束后,将地下水源的接口从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侧切换到放热侧,以便供冷系统使用地下水源吸收供冷管网内冷冻水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供冷系统包括水源热泵机组和冷水机组;
把供冷季分成部分负荷工况和全负荷工况;
部分负荷工况运行时,仅水源热泵机组作为制冷设备运行于供冷系统;
全负荷工况运行时,水源热泵机组与冷水机组串联,水源热泵机组和冷水机组同时运行于供冷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负荷工况运行时,12℃的高温水进入所述水源热泵机组与地下水源交换热量降温成7℃低温水;
16℃的地下水源输送到水源热泵机组的放热侧,与12℃的高温水交换热量后升温至27℃,27℃的地下水源回灌到地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冷供暖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负荷工况运行时,一路12℃的高温水进入所述水源热泵机组与地下水源交换热量降温成7℃低温水,16℃的地下水源输送到水源热泵机组的放热侧,与12℃的高温水交换热量后升温至27℃;
27℃的地下水源进入冷水机组的放热侧,另一路12℃的高温水进入冷水机组的吸热侧;27℃地下水源吸收12℃高温水的热量后,27℃地下水源升温至38℃,12℃高温水排热后降温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占魁周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