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23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循环装置,包括有一固定于天花板的支撑架,其固定有一风扇马达,并连接有一风扇;此风扇的下方设有一导风盘,其具有一面对风扇的弧形导风面;风扇及导风盘外以一罩体罩住,此罩体的底端具有一扩展延伸至导风盘的周缘的裙部,其与导风面的间形成有一导风空间及一环状的出风口,其中出风口可藉由罩体与导风盘的相对移动而变化其面积及方向,进而调节出风压力及出风方向。

Air circula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与空气循环装置有关,尤指一种可变化吹风压力及方向的空气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一种在天花板上向下吊挂的电扇种类称为吊扇。常见的吊扇是扇叶显露于外部的结构类型,被驱动转动时可使气流流动而产生风。然而扇叶显露于外者容易累积灰尘,在转动时灰尘将被吹落而影响环境。因此有一种将扇叶隐藏于结构内部的吊扇,如中国台湾地区专利技术专利公告I509159号所公开的,其以一壳体包覆扇叶,其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导风空间,并于所述壳体的周缘设有出风口,据此当扇叶转动时,气流沿着导风空间流动,并自所述出风口吹出。惟上述公知结构中,所述出风口为固定设置,其面积及出口方向不能调节变化,以致气流只能以固定的风量及风向输出,无法依实际使用需求做出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循环装置,其可变化出风口的面积及方向,进而调节输出气流的压力及风向,具有提升吹拂范围及使用便利的功效。为达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循环装置,其包括有:一支撑架,其固定于天花板,且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一风扇马达;一风扇,其连接于所述风扇马达;一导风盘,其设于所述风扇的下方;所述导风盘具有一面对所述风扇的弧形导风面;一罩体,其罩设于所述风扇及所述导风盘外;所述罩体的底端具有一扩展延伸至所述导风盘的周缘的裙部,所述裙部与所述导风面的间形成有一导风空间及一环状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可藉由所述罩体与所述导风盘的相对移动而变化其面积及方向,进而调节出风量及出风方向。r>于一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支撑架更固定有一控制马达,其伸出一具螺纹段的驱动轴,所述罩体设有一橫向的肋条,所述肋条设有一螺孔,而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螺孔螺接,藉以在所述控制马达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时,令所述罩体产生相对所述导风盘的位移。于一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导风盘的导风面上设有复数个导引块,各导引块自所述导风面的中心朝外呈弧状延伸。于一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罩体设有复数个呈栅栏状间隔设置的吸风口。于一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导风盘设有一灯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循环装置,包括有一固定于天花板的支撑架,其固定有一风扇马达,并连接有一风扇;此风扇的下方设有一导风盘,其具有一面对风扇的弧形导风面;风扇及导风盘外以一罩体罩住,此罩体的底端具有一扩展延伸至导风盘的周缘的裙部,其与导风面的间形成有一导风空间及一环状的出风口,其中出风口可藉由罩体与导风盘的相对移动而变化其面积及方向,进而调节出风压力及出风方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所示者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循环装置,包括有一支撑架1,其以复数个桿体及板体构成稳固的结构,可供固定一风扇马达2。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具有一顶板11,可利用螺丝等固定元件将所述顶板11锁固于天花板7上,使所述支撑架1得以固定设置。承上,所述风扇马达2向下伸出一传动轴21,并连接一风扇3,藉此可驱动所述风扇3转动并产生气流。上述所述传动轴21穿过风扇3后,更向下连接一导风盘4,其中所述导风盘4具有一面对所述风扇3的导风面41,其形成弧形且具有一大于所述风扇3的面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盘4的底部更可设置灯具42,以增加功能性及装饰性。又所述风扇3及所述导风盘4外更设有一罩体5,其上端具有一罩住所述支撑架1及所述风扇3的直筒部51,其设有复数个间隔设置的栅栏状吸风口511,下端具有一扩展状的裙部52,所述裙部52延伸至所述导风盘4的周缘处,并罩于所述导风盘4的上方。所述裙部52与所述导风面41的间形成有一导风空间43,而所述裙部52的周缘与所述导风盘4的周缘的间的间隙则形成一环状的出风口44。当所述风扇3转动时,所卷动的气流自所述吸风口511进入所述罩体5内,经过所述风扇3后向下受到所述导风盘4的阻挡,将于所述导风空间43中朝侧向沿所述导风面41流动,进而自所述出风口44排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盘4的导风面41上设有复数个导引块45,各导引块45自所述导风面41的中心朝外呈弧状延伸。据此,气流在所述导风面41上的流动将基于各导引块45的形状而形成回转状的旋风,可提升自所述出风口44输出的风速。再者,所述支撑架1于所述风扇马达2的上方更固定有一控制马达6,其设有一朝上伸出的驱动轴61,其中所述驱动轴61具有一螺纹段62;另一方面,所述罩体5的直筒部51内设有一橫向设置的肋条512,所述肋条512设有一螺孔513,而所述驱动轴61为螺接于所述螺孔513中。上述结构中,由于所述控制马达6、所述风扇马达2及所述支撑架1为固定为一体且固定于天花板7,则当所述控制马达6驱动所述驱动轴61转动时,藉由螺旋作用,所述肋条512将产生相对的上、下位移,进而同步带动所述罩体5移动。上述所述罩体5为相对于所述导风盘4移动,使所述裙部52的位置改变所述出风口44的面积及方向;细言的,如图2所示,所述裙部52里所述导风盘4较近时,所述出风口44的面积较小,且出风方向是朝下,而在所述裙部52朝所述导风盘4远离时,如图3所示,所述出风口44的面积变大,且出风方向转变为侧向。据此,可通过操作所述控制马达6移动所述罩体5,变化所述出风口44的面积及方向,进而调节出风量及出风方向,并提升吹拂范围。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一支撑架,其固定于天花板,且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一风扇马达;/n一风扇,其连接于所述风扇马达;/n一导风盘,其设于所述风扇的下方;所述导风盘具有一面对所述风扇的弧形导风面;/n一罩体,其罩设于所述风扇及所述导风盘外;所述罩体的底端具有一扩展延伸至所述导风盘的周缘的裙部,所述裙部与所述导风面之间形成有一导风空间及一环状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可藉由所述罩体与所述导风盘的相对移动而变化其面积及方向,进而调节出风量及出风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支撑架,其固定于天花板,且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一风扇马达;
一风扇,其连接于所述风扇马达;
一导风盘,其设于所述风扇的下方;所述导风盘具有一面对所述风扇的弧形导风面;
一罩体,其罩设于所述风扇及所述导风盘外;所述罩体的底端具有一扩展延伸至所述导风盘的周缘的裙部,所述裙部与所述导风面之间形成有一导风空间及一环状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可藉由所述罩体与所述导风盘的相对移动而变化其面积及方向,进而调节出风量及出风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万陈茂生
申请(专利权)人:摩士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