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08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包括主体单元、前侧透气单元、背部透气单元和侧面透气单元;主体单元:所述主体单元的保暖中层的外部套接有防水外衣;前侧透气单元:所述前侧透气单元设有两个,分别位于防水外衣的前侧面上部左右两边;背部透气单元:所述背部透气单元安装在防水外衣的后侧面中间;侧面透气单元:所述侧面透气单元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防水外衣的左右两侧面中间;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单元包含锁紧扣、松紧带、保暖中层、透气内层和底部束紧带,本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不但防水性好,透气效果更佳,而且还具有防风保暖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
本技术涉及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
,具体为一种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
技术介绍
1747年,法国工程师弗朗索瓦·弗雷诺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从橡胶木上获得胶乳,把在布鞋和外套放在这种胶乳溶液中进行浸涂处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防水透气面料应运而生,其成份由的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PTFE膜)与布料复合而成,根据不同产品需求作两层复合及三层复合,它被广泛应用于户外服饰、登山服、风衣、雨衣、鞋帽手套、防寒夹克、体育用品、医疗设备等,且被逐步应用于时尚服饰;传统的防水服装通气性不足,且市场上现有的防水服装透气性较差,防水性较低,而且保暖性能欠佳,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不但防水性好,透气效果更佳,而且还具有防风保暖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包括主体单元、前侧透气单元、背部透气单元和侧面透气单元;主体单元:所述主体单元的保暖中层的外部套接有防水外衣;前侧透气单元:所述前侧透气单元设有两个,分别位于防水外衣的前侧面上部左右两边;背部透气单元:所述背部透气单元安装在防水外衣的后侧面中间;侧面透气单元:所述侧面透气单元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防水外衣的左右两侧面中间。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单元包含锁紧扣、松紧带、保暖中层、透气内层和底部束紧带,所述锁紧扣为两个可相互配合锁紧的纽扣,分别固定于防水外衣的防水帽的前侧底端左右两侧,所述松紧带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在防水外衣的两个衣袖的袖口端部外侧,所述保暖中层的内部套接有透气内层,所述防水外衣的底部边缘环绕固定有束紧带,锁紧扣之间相互配合,使得防水帽在佩戴时更加牢固,松紧带和束紧带的作用主要是将袖口和衣服底端束紧,防止透风,起到保暖作用,保暖中层的作用主要是起到内部保暖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前侧透气单元包含第一防水布、上透气孔、第二防水布和下透气孔,所述上透气孔设与防水外衣的前侧上部,所述下透气孔设与上透气孔的下方,所述第二防水布的顶端与上透气孔和下透气孔之间的防水外衣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布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下透气孔的左右两侧的防水外衣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水布的顶端与上透气孔的顶部的防水外衣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水布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上透气孔的左右两侧的防水外衣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布的底端长于下透气孔的径向底端位置,所述第一防水布的底端长于第二防水布的顶端且位于第二防水布的上方,前侧透气单元的第一防水布和第二防水布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同时不影响上透气孔和下透气孔的透气作用。进一步的,所述背部透气单元包含子魔术贴、背部防水布、背部透气孔和母魔术贴,所述背部透气孔设于防水外衣的背面中间,所述背部透气孔的下方左右两侧设有母魔术贴,所述背部防水布顶端固定连接在背部透气孔的顶部的防水外衣的表面,所述背部防水布底部侧面左右两端设有两个子魔术贴,所述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配合使用,所述背部防水布的宽度大于背部透气孔的宽度,背部透气单元起主要的透气作用,可以散失掉人体排除的大部分水分。进一步的,所述侧面透气单元包含防水透气面料和侧面透气孔,所述侧面透气孔设在防水外衣的衣袖底部左右两侧,所述防水透气面料的四周边缘分别固定在侧面透气孔的四周边缘的防水外衣的表面,侧面透气单元配合前侧透气单元和背部透气单元起到更好的透气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具有以下好处:1、本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通过提供的主体单元的保暖中层使得人体的热量能够被阻拦在衣服的内部,减少热量的散失,通过提供的松紧带和束紧带将衣服的底端和袖口束紧,进一步起到防风保暖的作用;2、本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通过提供的前侧透气单元和背部透气单元使得衣服的透气性增强,通过提供的侧面透气单元的配合使得衣服的透气性更佳;3、本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不但防水性好,透气效果更佳,而且还具有防风保暖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部透气单元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水外衣、2主体单元、21锁紧扣、22松紧带、23保暖中层、24透气内层、25束紧带、3前侧透气单元、31第一防水布、32上透气孔、33第二防水布、34下透气孔、4背部透气单元、41子魔术贴、42背部防水布、43背部透气孔、44母魔术贴、5侧面透气单元、51防水透气面料、52侧面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包括主体单元2、前侧透气单元3、背部透气单元4和侧面透气单元5;主体单元2:主体单元2的保暖中层23的外部套接有防水外衣1,主体单元2包含锁紧扣21、松紧带22、保暖中层23、透气内层24和底部束紧带25,锁紧扣21为两个可相互配合锁紧的纽扣,分别固定于防水外衣1的防水帽的前侧底端左右两侧,松紧带22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在防水外衣1的两个衣袖的袖口端部外侧,保暖中层23的内部套接有透气内层24,防水外衣1的底部边缘环绕固定有束紧带25,锁紧扣21之间相互配合,使得防水帽在佩戴时更加牢固,松紧带22和束紧带25的作用主要是将袖口和衣服底端束紧,防止透风,起到保暖作用,保暖中层23的作用主要是起到内部保暖作用;前侧透气单元3:前侧透气单元3设有两个,分别位于防水外衣1的前侧面上部左右两边,前侧透气单元3包含第一防水布31、上透气孔32、第二防水布33和下透气孔34,上透气孔32设与防水外衣1的前侧上部,下透气孔34设与上透气孔32的下方,第二防水布33的顶端与上透气孔32和下透气孔34之间的防水外衣1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防水布3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下透气孔34的左右两侧的防水外衣1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防水布31的顶端与上透气孔32的顶部的防水外衣1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防水布3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上透气孔32的左右两侧的防水外衣1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防水布33的底端长于下透气孔34的径向底端位置,第一防水布31的底端长于第二防水布33的顶端且位于第二防水布33的上方,前侧透气单元3的第一防水布31和第二防水布33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同时不影响上透气孔32和下透气孔34的透气作用;背部透气单元4:背部透气单元4安装在防水外衣1的后侧面中间,背部透气单元4包含子魔术贴41、背部防水布42、背部透气孔43和母魔术贴44,背部透气孔43设于防水外衣1的背面中间,背部透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单元(2)、前侧透气单元(3)、背部透气单元(4)和侧面透气单元(5);/n主体单元(2):所述主体单元(2)的保暖中层(23)的外部套接有防水外衣(1);/n前侧透气单元(3):所述前侧透气单元(3)设有两个,分别位于防水外衣(1)的前侧面顶部左右两边;/n背部透气单元(4):所述背部透气单元(4)安装在防水外衣(1)的后侧面中间;/n侧面透气单元(5):所述侧面透气单元(5)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防水外衣(1)的衣袖下方左右两侧面中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单元(2)、前侧透气单元(3)、背部透气单元(4)和侧面透气单元(5);
主体单元(2):所述主体单元(2)的保暖中层(23)的外部套接有防水外衣(1);
前侧透气单元(3):所述前侧透气单元(3)设有两个,分别位于防水外衣(1)的前侧面顶部左右两边;
背部透气单元(4):所述背部透气单元(4)安装在防水外衣(1)的后侧面中间;
侧面透气单元(5):所述侧面透气单元(5)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防水外衣(1)的衣袖下方左右两侧面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2)包含锁紧扣(21)、松紧带(22)、保暖中层(23)、透气内层(24)和底部束紧带(25),所述锁紧扣(21)为两个可相互配合锁紧的纽扣,分别固定于防水外衣(1)的防水帽的前侧底端左右两侧,所述松紧带(22)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在防水外衣(1)的两个衣袖的袖口端部外侧,所述保暖中层(23)的内部套接有透气内层(24),所述防水外衣(1)的底部边缘环绕固定有束紧带(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透气与防水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透气单元(3)包含第一防水布(31)、上透气孔(32)、第二防水布(33)和下透气孔(34),所述上透气孔(32)设与防水外衣(1)的前侧上部,所述下透气孔(34)设与上透气孔(32)的下方,所述第二防水布(33)的顶端与上透气孔(32)和下透气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丽亚丁长洪郑少凌陈铁平陈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康诚天使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