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931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稻脱粒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针对脱粒不彻底,会有较多残留,造成浪费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进料斗,机架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机架的左侧转动安装有蜗杆,转轴和蜗杆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皮带轮,机架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蜗轮,蜗轮的前侧顶部固定焊接有圆轴,圆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的顶端,机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省时省力,对水稻脱粒彻底,不需要过多的人工操作,不会对水稻造成过多浪费,大大的提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稻脱粒
,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
技术介绍
我国是粮食大国,水稻就是一种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水稻被收割后,对于打谷步骤来说,以前常采用的措施是用木棒或敲或抨将稻谷从稻穗上打下来,这样难免会有稻谷飞溅,一部分稻谷就会遗失,同时稻谷中会掺杂一些杂物,这会降低稻谷的质量。后来随着各种机械的大规模应用,打谷机也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机械结构,但一般都是采用人工动力,比如手摇、脚踏,速度虽然比之前要快,但依然不好对脱落的谷物进行收集,并且人工对水稻脱粒不彻底,会有较多残留,造成浪费。现有的设备不好对脱落的谷物进行收集,并且对水稻脱粒不彻底,会有较多残留,造成浪费,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脱粒不彻底,会有较多残留,造成浪费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进料斗,机架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机架的左侧转动安装有蜗杆,转轴和蜗杆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机架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蜗轮,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轮的前侧顶部固定焊接有圆轴,圆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的顶端,机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的中心位置,第一连接杆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的底端,机架的右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过滤板,第三连接杆的顶端与过滤板转动连接,机架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出料口,机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接料槽。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底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腿,支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方便移动该设备。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圈,转轴与轴承的内圈固定套接,方便将转轴转动安装在该设备上。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安装有圆轴叶,圆轴叶上固定焊接有多个脱粒齿,可以对水稻更好的脱粒。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底部内壁上设有第一接料槽,第一接料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方便将脱粒好的水稻取出。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底侧与过滤板的顶侧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第二接料槽的顶侧与出料口的底侧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方便让未完成脱粒的叶杆进入第二接料槽。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通过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轴转动,然后转轴带动皮带轮转动,两个皮带轮通过同一个皮带传动,从而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相啮合,从而带动蜗轮缓慢转动,使得圆轴随着蜗轮转动而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随着蜗轮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将第二连接杆的左端向下压,使得第二连接杆的有右端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过滤板的左端向上运动,使得未完全脱粒的叶杆通过出料口进去第二接料槽,然后通过人工将未完全脱粒的叶杆从进料斗放入该设备,从而实现彻底脱粒;本技术结构简单,省时省力,对水稻脱粒彻底,不需要过多的人工操作,不会对水稻造成过多浪费,大大的提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支腿;3、万向轮;4、进料斗;5、电机;6、转轴;7、圆轴叶;8、脱粒齿;9、皮带轮;10、蜗杆;11、皮带;12、固定杆;13、蜗轮;14、圆轴;15、第一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杆;17、第三连接杆;18、过滤板;19、第一接料槽;20、把手;21、出料口;22、第二接料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4,机架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6,机架1的左侧转动安装有蜗杆10,转轴6和蜗杆10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皮带轮9,两个皮带轮9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11,机架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2的一端,固定杆12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蜗轮13,蜗杆10与蜗轮13相啮合,蜗轮13的前侧顶部固定焊接有圆轴14,圆轴1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5的顶端,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6的中心位置,第一连接杆15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7的底端,机架1的右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过滤板18,第三连接杆17的顶端与过滤板18转动连接,机架1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出料口21,机架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接料槽22。机架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腿2,支腿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3,机架1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圈,转轴6与轴承的内圈固定套接,转轴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安装有圆轴叶7,圆轴叶7上固定焊接有多个脱粒齿8,机架1的底部内壁上设有第一接料槽19,第一接料槽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20,出料口21的底侧与过滤板18的顶侧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第二接料槽22的顶侧与出料口21的底侧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本技术中,通过启动电机5,将水稻从进料斗4放入该设备中,电机5带动转轴6转动,从而带动圆轴叶7转动,使得圆轴叶7上的脱粒齿8带水稻脱粒,脱粒完成的水稻通过过滤板18进入第一接料槽19,未脱粒完整的叶杆落到过滤板18上,然后转轴6带动皮带轮9转动,两个皮带轮9通过同一个皮带11传动,从而带动蜗杆10转动,蜗杆10与蜗轮13相啮合,从而带动蜗轮13缓慢转动,蜗轮13的前侧顶部上固定焊接有圆轴14,圆轴14与第一连接杆15转动连接,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杆15随着蜗轮13的转动而转动,第一连接杆15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6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第二连接杆16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17的底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17的顶端与过滤板18转动连接,过滤板18转动连接在机架1的内壁上,从而带动过滤板18转动,过滤板18转动左端升起,使得未完全脱粒的叶杆通过出料口21进去第二接料槽22,然后通过人工将未完全脱粒的叶杆从进料斗4放入该设备,从而实现彻底脱粒,本技术结构简单,省时省力,对水稻脱粒彻底,不需要过多的人工操作,不会对水稻造成过多浪费,大大的提高的工作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4),机架(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6),机架(1)的左侧转动安装有蜗杆(10),转轴(6)和蜗杆(10)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皮带轮(9),两个皮带轮(9)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11),机架(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2)的一端,固定杆(12)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蜗轮(13),蜗杆(10)与蜗轮(13)相啮合,蜗轮(13)的前侧顶部固定焊接有圆轴(14),圆轴(1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5)的顶端,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6)的中心位置,第一连接杆(15)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7)的底端,机架(1)的右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过滤板(18),第三连接杆(17)的顶端与过滤板(18)转动连接,机架(1)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出料口(21),机架(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接料槽(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半自动水稻脱粒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4),机架(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6),机架(1)的左侧转动安装有蜗杆(10),转轴(6)和蜗杆(10)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皮带轮(9),两个皮带轮(9)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11),机架(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2)的一端,固定杆(12)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蜗轮(13),蜗杆(10)与蜗轮(13)相啮合,蜗轮(13)的前侧顶部固定焊接有圆轴(14),圆轴(1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5)的顶端,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6)的中心位置,第一连接杆(15)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7)的底端,机架(1)的右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过滤板(18),第三连接杆(17)的顶端与过滤板(18)转动连接,机架(1)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出料口(21),机架(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接料槽(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迎王杰王邦阳滕波龙翔罗元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