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施肥旋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902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施肥旋耕机,包括车体、旋耕刀、弹簧固定架、车轮、施肥装置、保护壳、方向杆、扶手、储料箱、送料管、传动轴和传动链条。所述旋耕刀通过弹簧固定架与所述车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车轮设于所述车体后方的底部,所述保护壳设于所述车体的后方,所述方向杆一端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扶手,所述储料箱设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施肥装置设于所述保护壳内,并通过送料管与所述储料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旋耕机上固定设置储料箱和施肥装置,方便在旋耕机行进的过程中进行施肥操作,节省人力,解放人工劳动力的同时,确保了施肥均匀,提高了农业种植的速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施肥旋耕机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施肥旋耕。
技术介绍
旋耕机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农业机械设备,能机械化实现耕地和起垄功能,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并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然而农业种植作业生产作业不是一个单一的作业过程,即便在一个种植阶段也需要多种作业过程,如耕地、起垄、开沟、栽苗、施肥、浇水等,然后现有的旋耕机只能够解决耕地和起垄的问题,虽然极大程度的节省了人力和劳动力,但是后续的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完成;在施肥作业时,人工施肥不仅效率低,而且可能会出现施肥不均匀的现象,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劳动力,降低了农业种植的速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施肥旋耕机。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可施肥旋耕机,包括车体、旋耕刀、弹簧固定架、车轮、施肥装置、保护壳、方向杆、扶手、储料箱、送料管、传动轴和传动链条。所述旋耕刀通过弹簧固定架与所述车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车轮设于所述车体后方的底部,所述保护壳设于所述车体的后方,所述方向杆一端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扶手,所述储料箱设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施肥装置设于所述保护壳内,并通过圆形的送料管与所述储料箱连通,所述传动轴一端设于所述施肥装置内,另一端穿过保护壳并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储料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盖板,所述储料箱与所述送料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连接的限流板,所述限流板由板体、标记板和旋转钮构成,其中所述板体设置于所述储料箱内并为半圆状,所述旋转钮一端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储料箱设置于所述储料箱外,所述标记板与所述旋转钮固定连接,且设置于储料箱外,其中所述旋转钮与所述板体形状相同;所述施肥装置包括下料箱、出料口和间隔均匀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的搅拌叶片,其中所述下料箱的底部为半圆形,且半径等于所述搅拌叶片的端部至所述传动轴的距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施肥旋耕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旋耕机后方设置有施肥装置,无需人工来进行后续的施肥操作,节省了人力和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种植的效率。进一步限定,所述储料箱远离送料管的一端下方设置有支撑座。进一步限定,所述储料箱的底部呈弧形,且所述支撑座的一端高于所述送料管的一端。进一步限定,所述板体的半径等于所述送料管的半径。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结构简单,通过在旋耕机上固定设置储料箱和施肥装置,方便在旋耕机行进的过程中进行施肥操作,节省人力,解放人工劳动力的同时,确保了施肥均匀,提高了农业种植的速度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施肥旋耕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施肥旋耕机中保护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可施肥旋耕机中限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对应标示分别为:1-车体,2-旋耕刀,3-弹簧固定架,4-车轮,5-施肥装置,6-储料箱,7-送料管,8-传动轴,9-传动链条,11-方向杆,12-扶手,51-保护壳,52-下料箱,53-出料口,61-进料口,62-盖板,63-限流板,64-板体,65-标记板,66-旋转钮,67-支撑座,81-搅拌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可施肥旋耕机包括车体1、旋耕刀2、弹簧固定架3、车轮4、施肥装置5、保护壳51、方向杆11、扶手12、储料箱6、送料管7、传动轴8和传动链条9。所述旋耕刀2通过弹簧固定架3与所述车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车轮4设于所述车体1后方的底部,所述保护壳51设于所述车体1的后方,所述方向杆11一端与所述保护壳5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扶手12,所述储料箱6设于所述车体1的顶部,所述施肥装置5设于所述保护壳51内,并通过圆形的送料管7与所述储料箱6连通,所述传动轴8一端设于所述施肥装置5内,另一端穿过保护壳51并通过传动链条9与所述车轮4连接(通常都与车轮的中心轴上的外设齿轮连接);所述储料箱6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61,所述进料口61处设置有盖板62,所述储料箱6与所述送料管7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连接的限流板63,所述限流板63由板体64、标记板65和旋转钮66构成,其中所述板体64设置于所述储料箱6内并为半圆状,所述旋转钮66一端与所述板体64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储料箱6设置于所述储料箱6外,所述标记板65设置于储料箱6外,与所述旋转钮66位于所述储料箱6的部分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旋转钮66与所述板体64形状相同;所述施肥装置5包括下料箱52、出料口53和间隔均匀设置在所述传动轴8上的搅拌叶片81,其中所述下料箱52的底部为半圆形,且半径等于所述搅拌叶片81的端部至所述传动轴8的距离。所述储料箱6远离送料管7的一端下方设置有支撑座67。所述储料箱6的底部呈弧形,且所述支撑座67的一端高于所述送料管7的一端。所述板体64的半径等于所述送料管7的半径。本技术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前,首先将板体64转动至挡住送料管7进口处的角度,也就是用板体堵住化肥,不让其往下漏;然后,打开进料口的盖板62,通过进料口61向储料箱6内添加足够的化肥。当设备运行时,通过观察标记板65,并调节旋转钮66来控制储料箱6内化肥流入施肥装置5内的速度,旋耕机前行,车轮4转动,并由传动链条9带动传动轴8及搅拌叶片81转动,由于搅拌叶片81间隔均匀的设置在传动轴8上,因此在设备前行时,化肥由送料管7落入两个相隔搅拌叶片81中间的化肥为等量,并在继续转动的同时由出料口53落入施肥土壤中,完成施肥。由于标记板65的形状与板体64的形状相同,而板体64的形状是半圆体形状,根据旋转的角度能控制限流板63和储料箱6的开口大小,因此在转动旋转钮66时,通过观察标记板65即可知道板体64在储料箱6内的角度,从而控制化肥的落入速度,在储料箱6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67,既能够加快化肥的排出速度,又能将剩余在储料箱6底部的化肥完整的排出,避免造成浪费。由于传动轴8与车轮4由传动链条9连接,当设备停止运行时,传动轴8停止转动,因此下料箱52内的化肥也不会继续从出料口53处排出。以上对本技术提供的可施肥旋耕机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可施肥旋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旋耕刀、弹簧固定架、车轮、施肥装置、保护壳、方向杆、扶手、储料箱、送料管、传动轴和传动链条;所述旋耕刀通过弹簧固定架与所述车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车轮设于所述车体后方的底部,所述保护壳设于所述车体的后方,所述方向杆一端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扶手,所述储料箱设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施肥装置设于所述保护壳内,并通过圆形的送料管与所述储料箱连通,所述传动轴一端设于所述施肥装置内,另一端穿过保护壳并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储料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盖板,所述储料箱与所述送料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连接的限流板,所述限流板由板体、标记板和旋转钮构成,其中所述板体设置于所述储料箱内并为半圆状,所述旋转钮一端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储料箱设置于所述储料箱外,所述标记板与所述旋转钮固定连接,且设置于储料箱外,其中所述旋转钮与所述板体形状相同;所述施肥装置包括下料箱、出料口和间隔均匀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的搅拌叶片,其中所述下料箱的底部为半圆形,且半径等于所述搅拌叶片的端部至所述传动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施肥旋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旋耕刀、弹簧固定架、车轮、施肥装置、保护壳、方向杆、扶手、储料箱、送料管、传动轴和传动链条;所述旋耕刀通过弹簧固定架与所述车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车轮设于所述车体后方的底部,所述保护壳设于所述车体的后方,所述方向杆一端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扶手,所述储料箱设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施肥装置设于所述保护壳内,并通过圆形的送料管与所述储料箱连通,所述传动轴一端设于所述施肥装置内,另一端穿过保护壳并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储料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盖板,所述储料箱与所述送料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连接的限流板,所述限流板由板体、标记板和旋转钮构成,其中所述板体设置于所述储料箱内并为半圆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鹏邹毅王东生李超尹乐严锦申胡东华代先强田凤进徐鹏飞唐勇郭保银黄克久李长华马浩戴成宗吴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烟叶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