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件机及混凝土试件快速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9678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制件机及混凝土试件快速成型方法,其中制件机包括推固定平台、推件气缸、遮台、进料筒、从动齿轮和主动轮,进料筒位置高于遮台,进料筒底部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远离进料筒的一端连通至遮台与固定平台之间的空间;主动轮周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弧形齿条,从动齿轮与弧形齿条间断性啮合,从动齿轮的中心设有复位扭簧,从动齿轮上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连接管位于弧形板的转动路径上,连接管内设有滑道,弧形板滑动连接在滑道中,主动轮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档杆,推件气缸推动试模移动时试模能推动一档杆。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效率低,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件机及混凝土试件快速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试件快速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都应按国家标准规定,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制作试件,通过试件的强度来评定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对自密实混凝土的试件成型需要有严格的标准化的方法和装置,才能使制作出来的试件保持自密实混凝土原有的性能特点,真实的反映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国标中,对普通混凝土试件的制作方法的每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标准化的规定。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分为两种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振实。用振动台振实制作试件时,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mm~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然后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拔数次。每层插捣次数按在10000mm2截面积内不得少于12次;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为止。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宜用直径为25mm的插入式振捣棒,插入试模振捣时,振捣棒距试模底板10mm~20mm且不得触及试模底板,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且应避免过振,以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振捣时间为20秒,振捣棒拔出时要缓慢,拔出后不得留有孔洞;刮除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但是,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抗离析性,浇筑时依靠自重流动,无需振捣而达到密实。成型试件时进行振捣或插捣操作,一方面成型的试件与工程实际情况不一致,不能客观反映自密实混凝土的实际工程强度,另一方面,振捣或插捣容易造成混凝土中的骨料分层或离析,导致自密实混凝土的试件成型失败,这样制作出来的试件无法真实地评定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因此,上述普通混凝土的试件制作方法并不适用于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的试件成型也有相关的规定,即《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制作方法规定如下:取样或试验室拌制的自密实混凝土在拌制后,应尽快成型,不宜超过15分钟;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拌三次,再装入盛料器。现有技术通常完全采用人工向试模中灌入自密实混凝土,效率低,且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件机及混凝土试件快速成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效率低,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制件机,包括推件机构和灌入机构,推件机构包括固定平台、用于将试模在固定平台上推动的推件气缸、用于遮挡试模顶部的遮台,灌入机构包括进料筒、从动齿轮和主动轮,进料筒位置高于遮台,进料筒底部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远离进料筒的一端连通至遮台与固定平台之间的空间;主动轮周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弧形齿条,从动齿轮与弧形齿条间断性啮合,从动齿轮的中心设有使从动齿轮在未与弧形齿条啮合时复位的复位扭簧,从动齿轮上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远离从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齿轮同心的弧形板,连接管位于弧形板的转动路径上,连接管内设有滑道,滑道贯穿连接管并与连接管互通,弧形板滑动连接在滑道中,主动轮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档杆,推件气缸推动试模移动时试模能推动一档杆。优化方案一:所述遮台上设有通孔。优化方案二:所述弧形板上设有半圆孔。优化方案三:所示连接管靠近固定平台的一端呈竖直状。优化方案四:利用该制件机的混凝土试件快速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制件机;S2.对自密实混凝土进行至少三次完全搅拌;S3.将步骤S2中的自密实混凝土盛装至盛料器,利用盛料器将自密实混凝土装入制件机的进料筒中;S4.当进料筒中自密实混凝土的液面高于遮台时,将试模放在固定平台上,启动制件机,使自密实混凝土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试模下部进入试模。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方案利用自密实混凝土,避免了人工振捣或插捣操作,节约了人工成本。2.本方案利用自密实混凝土的高度流动性,运用大气压将自密实混凝土压入试模,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使用动力设备,即最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同时自动化程度高能快速完成试模的罐装,提升了效率。3.本方案利用试模的运动使来实现连接管的通堵,进一步节省了感应器的使用。同时维护难度相对较低。4.本方案可连续对试模进行灌装,具有较高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混凝土试件快速成型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灌入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推件气缸1、通孔2、遮板3、档杆4、试模5、固定平台6、连接管7、从动齿轮8、主动轮9、第一转轴10、盛料器11、进料筒12、连杆13、第二转轴14、弧形齿条15、滑道16、弧形板17。实施例:本方案中的制件机,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推件机构和灌入机构。推件机构包括固定平台6、用于将试模5在固定平台6上推动的推件气缸1、用于遮挡试模5顶部的遮台。遮台位于固定平台6的上方,遮台上一体成型有通孔2。推件气缸1上连通有气泵,以驱动其伸缩。如图2所示,灌入机构包括机架、进料筒12、从动齿轮8和主动轮9,进料筒12位置高于遮台。进料筒12底部连通有连接管7,连接管7呈U型,连接管7远离进料筒12的一端连通至遮台与固定平台6之间的空间。主动轮9周侧一体成型有三个弧形齿条15,主动轮9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从动齿轮8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从动齿轮8与弧形齿条15间断性啮合。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转轴14上套设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一端固定在第二转轴14上,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机架上,使从动齿轮8在未与弧形齿条15啮合时复位。第二转轴14上固定连接有连杆13,连杆13远离从动齿轮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齿轮8同心的弧形板17。连接管7位于弧形板17的转动路径上,连接管7内一体成型有弧形的滑道16,滑道16贯穿连接管7并与连接管7互通。弧形板17滑动连接在滑道16中,第一转轴10中上固定连接有三根档杆4,三根档杆4在同一平面互呈120度夹角,推件气缸1推动试模移动时试模5能推动档杆4。如图4所示,弧形板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制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推件机构和灌入机构,推件机构包括固定平台、用于将试模在固定平台上推动的推件气缸、用于遮挡试模顶部的遮台,灌入机构包括进料筒、从动齿轮和主动轮,进料筒位置高于遮台,进料筒底部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远离进料筒的一端连通至遮台与固定平台之间的空间;主动轮周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弧形齿条,从动齿轮与弧形齿条间断性啮合,从动齿轮的中心设有使从动齿轮在未与弧形齿条啮合时复位的复位扭簧,从动齿轮上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远离从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齿轮同心的弧形板,连接管位于弧形板的转动路径上,连接管内设有滑道,滑道贯穿连接管并与连接管互通,弧形板滑动连接在滑道中,主动轮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档杆,推件气缸推动试模移动时试模能推动一档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制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推件机构和灌入机构,推件机构包括固定平台、用于将试模在固定平台上推动的推件气缸、用于遮挡试模顶部的遮台,灌入机构包括进料筒、从动齿轮和主动轮,进料筒位置高于遮台,进料筒底部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远离进料筒的一端连通至遮台与固定平台之间的空间;主动轮周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弧形齿条,从动齿轮与弧形齿条间断性啮合,从动齿轮的中心设有使从动齿轮在未与弧形齿条啮合时复位的复位扭簧,从动齿轮上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远离从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齿轮同心的弧形板,连接管位于弧形板的转动路径上,连接管内设有滑道,滑道贯穿连接管并与连接管互通,弧形板滑动连接在滑道中,主动轮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档杆,推件气缸推动试模移动时试模能推动一档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佳耀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