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角度钻孔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651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钻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角度钻孔夹具,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底板、垫块及模板;底板呈方体状,底板的第一顶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呈倾斜状设置;垫块包括本体及凸部,凸部凸设于本体靠近底板的一侧,凸部的长度方向与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凸部容置于第一凹槽内;本体包括与水平面呈锐角状的第二顶面;模板包括底面及与底面呈垂直状连接的第三侧面,第三侧面设有呈水平状的盲孔;通过在底板设置水平式倾斜的第一凹槽、在垫块设置垂直倾斜状的第二顶面,实现模板双角度倾斜放置状态,即待加工工件放置在模板后呈双角度倾斜放置状态,外界水平钻头对工件加工后的通孔即双角度孔,实现快速精准的双角度钻孔的目的。

A double angle drilling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角度钻孔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钻孔
,尤其涉及一种双角度钻孔夹具。
技术介绍
产品设计中,根据功能要求,可能出现斜孔,斜孔相对水平面和垂直面均呈不同角度,该斜孔称为双角度斜孔,采用传统加工方法很难实现双角度斜孔的加工,通过CNC设备可以实现双角度斜孔的加工,但是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不能批量生产,故传统生产方法不能解决双角度斜孔的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角度斜孔加工困难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角度钻孔夹具,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角度钻孔夹具,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底板、垫块及模板;所述底板呈方体状,所述底板包括第一侧面及与第一侧面连接的第一顶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顶面相交呈第一相交线,所述第一顶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始自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相交线呈夹角设置;所述垫块包括本体及凸部,所述凸部凸设于本体靠近底板的一侧,所述凸部的长度方向与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凸部滑动设置于第一凹槽内;所述本体包括第二侧面及与第二侧面连接的第二顶面,所述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交呈锐角状;所述模板包括底面及与底面连接的第三侧面,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交呈垂直状,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二顶面贴合;所述第三侧面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的轴心呈水平状。进一步的,所述凸部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垫块的数量为两个,一个垫块连接于一个第一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垫块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连接于本体远离第二侧面的一端,所述挡块向上凸设,且挡块的顶面高于第二顶面。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凸部及挡块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底板设置水平式倾斜的第一凹槽、在垫块设置垂直倾斜状的第二顶面,实现模板双角度倾斜放置状态,即待加工工件放置在模板后呈双角度倾斜放置状态,外界水平钻头对工件加工后的通孔即双角度孔,实现快速精准的双角度钻孔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板和垫块平面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底板11—第一侧面12—第一顶面121—第一凹槽13—第一相交线2—垫块21—本体211—第二侧面212—第二顶面22—凸部23—挡块3—模板31—底面32—第三侧面321—盲孔100—水平钻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角度钻孔夹具,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底板1、垫块2及模板3;所述底板1呈方体状,所述底板1包括第一侧面11及与第一侧面11连接的第一顶面12,所述第一侧面11与所述第一顶面12相交呈第一相交线13,所述第一顶面12设有第一凹槽121,所述第一凹槽121始自第一侧面11,所述第一凹槽1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相交线13呈夹角设置;所述垫块2包括本体21及凸部22,所述凸部22凸设于本体21靠近底板1的一侧,所述凸部22的长度方向与本体2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凸部22滑动设置于第一凹槽121内;所述本体21包括第二侧面211及与第二侧面211连接的第二顶面212,所述第二侧面211与第一侧面1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顶面212与所述第二侧面211相交呈锐角状;所述模板3包括底面31及与底面31连接的第三侧面32,所述底面31与所述第三侧面32相交呈垂直状,所述底面31与所述第二顶面212贴合;所述第三侧面32设有盲孔321,所述盲孔321的轴心呈水平状。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底板1呈长方体状,在第一顶面12按照预设角度加工两个第一凹槽121,第一凹槽121的一端始自第一侧面11,方便垫块2的凸部22滑进滑出,实现模板3相对水平面的倾斜,垫块2的第二顶面212按照预设角度加工,使得第二顶面212相对水平面呈锐角设置,实现模板3相对垂直面的倾斜,垫块2的数量为两个,提高底板1、垫块2及模板3连接后整体的稳定性,模板3连接后,使用水平钻头100在第三侧面32加工一盲孔321,加工后的盲孔321与水平面相对呈夹角设置,并且盲孔321与垂直面也呈夹角设置,即为双角度盲孔,将外界待加工工件固定在模板3,水平钻头100对待加工工件进行钻孔,即实现工件的双角度孔加工。通过在底板1设置水平式倾斜的第一凹槽121、在垫块2设置垂直倾斜状的第二顶面212,实现模板3双角度倾斜放置状态,即待加工工件放置在模板3后呈双角度倾斜放置状态,外界水平钻头100对工件加工后的通孔即双角度孔,实现快速精准的双角度钻孔的目的。所述凸部22与所述本体21一体式成型,提高加工精度。所述垫块2还包括挡块23,所述挡块23连接于本体21远离第二侧面211的一端,所述挡块23向上凸设,且挡块23的顶面高于第二顶面212,挡块23的设置,具有对模板3限位的目的,提高加工精度。所述本体21、凸部22及挡块23一体成型,提高加工精度。以上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角度钻孔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底板(1)、垫块(2)及模板(3);/n所述底板(1)呈方体状,所述底板(1)包括第一侧面(11)及与第一侧面(11)连接的第一顶面(12),所述第一侧面(11)与所述第一顶面(12)相交呈第一相交线(13),所述第一顶面(12)设有第一凹槽(121),所述第一凹槽(121)始自第一侧面(11),所述第一凹槽(1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相交线(13)呈夹角设置;/n所述垫块(2)包括本体(21)及凸部(22),所述凸部(22)凸设于本体(21)靠近底板(1)的一侧,所述凸部(22)的长度方向与本体(2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凸部(22)滑动设置于第一凹槽(121)内;/n所述本体(21)包括第二侧面(211)及与第二侧面(211)连接的第二顶面(212),所述第二侧面(211)与第一侧面(1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顶面(212)与所述第二侧面(211)相交呈锐角状;/n所述模板(3)包括底面(31)及与底面(31)连接的第三侧面(32),所述底面(31)与所述第三侧面(32)相交呈垂直状,所述底面(31)与所述第二顶面(212)贴合;/n所述第三侧面(32)设有盲孔(321),所述盲孔(321)的轴心呈水平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角度钻孔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底板(1)、垫块(2)及模板(3);
所述底板(1)呈方体状,所述底板(1)包括第一侧面(11)及与第一侧面(11)连接的第一顶面(12),所述第一侧面(11)与所述第一顶面(12)相交呈第一相交线(13),所述第一顶面(12)设有第一凹槽(121),所述第一凹槽(121)始自第一侧面(11),所述第一凹槽(1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相交线(13)呈夹角设置;
所述垫块(2)包括本体(21)及凸部(22),所述凸部(22)凸设于本体(21)靠近底板(1)的一侧,所述凸部(22)的长度方向与本体(2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凸部(22)滑动设置于第一凹槽(121)内;
所述本体(21)包括第二侧面(211)及与第二侧面(211)连接的第二顶面(212),所述第二侧面(211)与第一侧面(1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顶面(212)与所述第二侧面(211)相交呈锐角状;
所述模板(3)包括底面(31)及与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庭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建铠压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