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放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201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容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及电阻‑电容电路。放大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且第二输入端接收第二输入信号。放大器还包括第一电流源及第二电流源。第一电流源耦接第一输出端且第二电流源耦接第二输出端。电阻‑电容电路耦接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及接地端。电阻‑电容电路包括电阻、电容及节点。节点位于电阻及电容之间且节点通过第二输出端耦接第二电流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不影响输出电压的情况下达到放大电容的效果。

Capacitance amplifier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放大电路
本专利技术与放大器有关,尤其是关于一种电容放大电路。
技术介绍
于放大器电路中,会在放大器输出端使用电容对输出信号进行补偿。但大容值的电容元件面积相当大,一般而言,于集成电路中,常常会使用小容值的电容搭配电容放大电路来避免使用过大容值的电容,以减少集成电路晶片的面积。然而,现有技术的电容放大电路,电路设计较为复杂、晶片面积难以缩小。此外,现有技术利用小电流通过小容值的电容,容易受到元件误差影响而导致放大后的电容值产生误差。上述问题均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容放大电路,以有效解决先前技术所遭遇到的上述问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电容放大电路。于此实施例中,电容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及电阻-电容电路。放大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且第二输入端接收第二输入信号。放大器还包括第一电流源及第二电流源。第一电流源耦接第一输出端且第二电流源耦接第二输出端。电阻-电容电路耦接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及接地端。电阻-电容电路包括电阻、电容及节点。节点位于电阻及电容之间且节点通过第二输出端耦接第二电流源。于一实施例中,电容放大电路利用第一电流源及第二电流源使得流经电阻的电阻电流为△I,流经电容的电容电流为△I/(1+K),K为正整数,电阻电流为相关于第一输入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的差值。于一实施例中,电阻耦接于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电容耦接于第二输出端及接地端之间。于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流源所提供之补偿电流为K△I/(1+K),且补偿电流是由节点流向第二电流源。于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流源包括第一电流镜电路及第二电流镜电路。第一电流镜电路提供第一电流。第二电流镜电路提供第二电流,且第二电流为补偿电流与第一电流之和。第一电流镜电路耦接第一输入端;第二电流镜电路耦接第二输入端。于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流源包括第一电流镜电路及第二电流镜电路。第一电流镜电路提供第一电流。第二电流镜电路提供第二电流,且第二电流为补偿电流与第一电流之和。第一电流镜电路及第二电流镜电路同时耦接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于一实施例中,电容耦接于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之间,电阻耦接于第二输出端及接地端之间。于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流源所提供之补偿电流为K△I/(1+K),由第二电流源流向节点。于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流源为电流镜电路,用以产生放大K倍的电容电流做为补偿电流。相较于先前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电容放大电路设置额外的电流镜做为电流源,产生与放大器接收的两输入信号的电压差相关的输出电流,并透过在与电容耦接的节点抽/灌大部分的电流K△I/(1+K),致使流经电容的电容电流减少为△I/(1+K),而又能将流经电阻的电阻电流维持于△I,故可在不影响输出电压VCOMP的情况下达到将电容放大(1+K)倍的效果。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电容放大电路的示意图。图2为电阻-电容电路中的第一元件为电阻且第二元件为电容的示意图。图3为应用图2的电容放大电路的一实施例。图4为应用图2的电容放大电路的另一实施例。图5为电阻-电容电路中的第一元件为电容且第二元件为电阻的示意图。图6为应用图5的电容放大电路的一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2、3:电容放大电路10、20、30:放大器32:电阻-电容电路IN1:第一输入端IN2:第二输入端OUT:输出端OUT1:第一输出端OUT2:第二输出端CS1:第一电流源CS2:第二电流源320:第一元件322:第二元件N:节点GND:接地端VCOMP:输出电压S1:第一输入信号S2:第二输入信号ΔV:电压差R、KR:电阻C:电容K:正整数ΔI、ΔI/(1+K)、KΔI/(1+K):电流I、KI、(1+K)I:电流源VF:电压随耦器M1~M15:晶体管CM:电流镜电路CM1:第一电流镜电路CM2:第二电流镜电路IP:第一输入电流IN:第二输入电流Isource:第一电流Isink:第二电流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并在附图中说明所述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在图式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电容放大电路。请参照图1,图1为此实施例中的电容放大电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容放大电路3包括放大器30及电阻-电容电路32。放大器30耦接电阻-电容电路32。放大器30具有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第一输出端OUT1及第二输出端OUT2。第一输入端IN1接收第一输入信号S1且第二输入端IN2接收第二输入信号S2。第一输入信号S1与第二输入信号S2之间的电压差为△V。放大器30还包括第一电流源CS1及第二电流源CS2,且第一电流源CS1及第二电流源CS2均与电压差△V有关。第一电流源CS1耦接第一输出端OUT1且第二电流源CS2耦接第二输出端OUT2。电阻-电容电路32耦接第一输出端OUT1、第二输出端OUT2及接地端GND。电阻-电容电路32包括第一元件320、第二元件322及节点N。节点N位于第一元件320及第二元件322之间且节点N透过第二输出端OUT2耦接第二电流源CS2。于实际应用中,第一元件320为电阻且第二元件322为电容,或是第一元件320为电容且第二元件322为电阻。此外,放大器30可以是电源转换电路中的误差放大器。若第一输入端IN1所接收的第一输入信号S1与第二输入端IN2所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S2分别为回授电压(VFB)及参考电压(VREF),则其电压差ΔV即为回授电压(VFB)与参考电压(VREF)的差值,且其输出电压为VCOMP。请参照图2,图2为电阻-电容电路32中的第一元件320为电阻R且第二元件322为电容C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电流源CS1耦接于第一输出端OUT1与接地端GND之间且第二电流源CS2耦接于第二输出端OUT2与接地端GND之间。电阻R耦接于第一输出端OUT1与节点N之间且电容C耦接于节点N与接地端GND之间。位于电阻R与电容C之间的节点N耦接第二输出端OUT2。于此实施例中,第一电流源CS1所提供的电流ΔI与电压差ΔV有关,亦即电流ΔI相关于第一输入信号S1与第二输入信号S2的差值。电流ΔI透过第一输出端OUT1流向电阻R,使得流经电阻的电阻电流亦为△I。第二电流源CS2所提供的补偿电流为K△I/(1+K),K为正整数,且补偿电流K△I/(1+K)是由节点N流向第二电流源CS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容放大电路包括:/n放大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上述第一输入端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上述第二输入端接收第二输入信号,上述放大器还包括第一电流源及第二电流源,上述第一电流源耦接上述第一输出端,上述第二电流源耦接上述第二输出端;以及/n电阻-电容电路,耦接上述第一输出端、上述第二输出端及接地端,上述电阻-电容电路包括电阻、电容及节点,上述节点位于上述电阻及上述电容之间且上述节点通过上述第二输出端耦接上述第二电流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容放大电路包括:
放大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上述第一输入端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上述第二输入端接收第二输入信号,上述放大器还包括第一电流源及第二电流源,上述第一电流源耦接上述第一输出端,上述第二电流源耦接上述第二输出端;以及
电阻-电容电路,耦接上述第一输出端、上述第二输出端及接地端,上述电阻-电容电路包括电阻、电容及节点,上述节点位于上述电阻及上述电容之间且上述节点通过上述第二输出端耦接上述第二电流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容放大电路利用上述第一电流源及上述第二电流源使得流经上述电阻的电阻电流为△I,流经上述电容的电容电流为△I/(1+K),K为正整数,上述电阻电流△I为相关于上述第一输入信号及上述第二输入信号的差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电阻耦接于上述第一输出端及上述第二输出端之间,上述电容耦接于上述第二输出端及上述接地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电流源所提供的补偿电流为K△I/(1+K),且上述补偿电流是由上述节点流向上述第二电流源。


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柏州柯圣安
申请(专利权)人:力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