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181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包括转子本体,转子本体的端面设有第一沉孔,第一沉孔与转子本体同轴设置,第一沉孔的底面上设有第二沉孔,第二沉孔与第一沉孔同轴设置,第二沉孔的侧壁第一沉孔的底面通过倒角过渡,第二沉孔底面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转子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可以减小转子端板产生的湍流脉动,降低转子旋转阻力,优化气动噪声,同时减小端板质量。

A new type of motor rotor end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
技术介绍
转子端板是电机转子的主要零件,现有的电机转子端板设计没有考虑加强筋设计带来的湍流脉动,电机运行时加强筋“推动”周围空气运动,使得加强筋周围空气的气压突变,进而产生湍流脉动,容易产生较大风噪,且其声压频谱特性为宽频激励。现有的电机转子端板,在电机1000RPM~8000RPM升速时,电机侧0.6m处声压级达54dB(A)~73dB(A),端板周围会产生较大的湍流脉动,导致700Hz~5000Hz的宽频能量激励较大,不满足低噪声设计要求;且机转子端板设计时,转子端板质量为0.522kg,未考虑轻量化设计要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可以减小转子端板产生的湍流脉动,降低转子旋转阻力,优化气动噪声,同时减小端板质量。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2035276A,公开日为2011年04月27日,名称为“电机转子端板及其制作方法”,公开了了一种电机转子端板,该端板包括环形板体和齿压片。板体上开有与齿压片对应的定位孔,齿压片背面设有定位块,并置于板体的定位孔内紧配固定,环形板体和齿压片则通过点焊固定。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端板的制作方法,在环形板体上开设与齿压片对应的定位孔,并在齿压片背面设置相应的定位块,将定位块置于定位孔内进行齿压片的精确定位,从而不但有利于点焊的定位,而且还能够保证点焊的精度,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上述专利中的转子端板仍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机转子端板噪音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可以减小转子端板产生的湍流脉动,降低转子旋转阻力,优化气动噪声,同时减小端板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包括转子本体,转子本体的端面设有第一沉孔,第一沉孔与转子本体同轴设置,第一沉孔的底面上设有第二沉孔,第二沉孔与第一沉孔同轴设置,第二沉孔的侧壁第一沉孔的底面通过倒角过渡,第二沉孔底面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转子本体。上述优化后的电机转子端板,通过结构拓扑仿真,优化转子端板端面的两个沉孔直径,并增加倒角过渡,有效减小湍流脉动,降低转子旋转阻力,优化气动噪声,同时减小端板质量。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沉孔的直径为130.6mm,第二沉孔的90mm。上述直径为优化值,优化后端板质量为0.462kg。作为优选,所述倒角半径为5mm。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沉孔到第二沉孔之间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平面设计,可以减少转子端板的湍流脉动,从而降低噪音和振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三沉孔,第三沉孔沿的第一沉孔轴线周向分布。所述结构可以降低转子端板的重量。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配重沉孔,配重沉孔沿的第一沉孔轴线周向分布。所述结构可以降低转子端板的重量,同时可以提高转子端板的动平衡性能。作为优选,所述转子本体的另一个端面为平面。所述结构可降低端板附近区域湍流强度,减小转子旋转阻力,降低电机噪声。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沉孔的侧面为锥形斜面,锥形斜面靠近第一沉孔底面处的直径小于锥形斜面远离第一沉孔底面处的直径。所述结构可以使沉孔过渡更加平滑,降低端板附近区域湍流强度,减小转子旋转阻力,降低电机噪声。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沉孔的侧面为锥形斜面,锥形斜面靠近第二沉孔底面处的直径小于锥形斜面靠近第一沉孔底面处的直径。所述结构可以使沉孔过渡更加平滑,降低端板附近区域湍流强度,减小转子旋转阻力,降低电机噪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降低端板附近区域湍流强度,减小转子旋转阻力,降低电机噪声,改善宽频噪声频谱,提升电机声品质水平;同时减小端板质量,进一步实现轻量化、低成本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剖视图。图中:转子本体1、第一沉孔2、第二沉孔3、倒角4、通孔5、第三沉孔6、配重沉孔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包括转子本体1,转子本体1的端面为平面;转子本体1的另一个端面设有第一沉孔2,第一沉孔2的直径为130.6mm,第一沉孔2与转子本体1同轴设置;第一沉孔2的底面上设有第二沉孔3,第二沉孔3的90mm,第二沉孔3与第一沉孔2同轴设置,第一沉孔2到第二沉孔3之间的底面为平面;第二沉孔3的侧壁第一沉孔2的底面通过倒角4过渡,倒角4半径为5mm。第二沉孔3底面中心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贯穿转子本体1;第一沉孔2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三沉孔6,第三沉孔6沿的第一沉孔2轴线周向分布;第一沉孔2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配重沉孔7,配重沉孔7沿的第一沉孔2轴线周向分布。所述第一沉孔2的侧面为锥形斜面,所述第一沉孔2的侧面为锥形斜面,锥形斜面靠近第一沉孔2底面处的直径小于锥形斜面远离第一沉孔2底面处的直径。锥形斜面靠近第二沉孔3底面处的直径小于锥形斜面靠近第一沉孔2底面处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降低端板附近区域湍流强度,减小转子旋转阻力,降低电机噪声,改善宽频噪声频谱,提升电机声品质水平;同时减小端板质量,进一步实现轻量化、低成本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包括转子本体,其特征是,转子本体的端面设有第一沉孔,第一沉孔与转子本体同轴设置,第一沉孔的底面上设有第二沉孔,第二沉孔与第一沉孔同轴设置,第二沉孔的侧壁第一沉孔的底面通过倒角过渡,第二沉孔底面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转子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包括转子本体,其特征是,转子本体的端面设有第一沉孔,第一沉孔与转子本体同轴设置,第一沉孔的底面上设有第二沉孔,第二沉孔与第一沉孔同轴设置,第二沉孔的侧壁第一沉孔的底面通过倒角过渡,第二沉孔底面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转子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沉孔的直径为130.6mm,第二沉孔的9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其特征是,所述倒角半径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沉孔到第二沉孔之间的底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机转子端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元强宋建军马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