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波导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142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滤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一体压制成型的介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介质本体表面导电层;所述介质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介质本体上设有多组盲孔以形成多个谐振部;每个谐振部内开设两个盲孔,每个谐振部的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表面,每个谐振部的另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二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改善了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宽度过窄的问题,有效改善了谐波抑制情况。

Dielectric waveguide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波导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滤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技术介绍
在5G时代,由于大规模天线技术对大规模天线集成化的要求,滤波器需要更加小型化、集成化和轻量化。滤波器是一种选频装置,可以使信号中特定的频率成分通过,从而极大地衰减其它频率成分。现有的介质波导滤波器,由于介质材料高介电常数的原因,会带来高次模的拉近,造成了带外抑制宽度过窄的问题,导致带外抑制宽度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滤波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带外抑制宽度过窄问题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一体压制成型的介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介质本体表面导电层;所述介质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介质本体上设有多组盲孔以形成多个谐振部;每个谐振部内开设两个盲孔,每个谐振部的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表面,每个谐振部的另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二表面。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谐振部内的两个盲孔相对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盲孔位于所述谐振部的表面的中心。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谐振部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谐振部分别包括一个输入谐振部、一个输出谐振部和至少两个普通谐振部,所述输入谐振部和所述输出谐振部相邻设置,所述输入谐振部的位于第二表面的盲孔为输入盲孔,所述输出谐振部的位于第二表面的盲孔为输出盲孔,所述输入谐振部、输出谐振部和普通谐振部内的其他盲孔为谐振盲孔。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输入盲孔和所述输出盲孔的直径相等,所述谐振盲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输入盲孔的直径。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谐振部包括两列,所述输入谐振部和所述输出谐振部位于所述介质本体的端部。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开设有所述输入盲孔或所述输出盲孔的谐振部位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端。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介质本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还各开设有一耦合盲孔,两个所述耦合盲孔相对设置且位于两个谐振部之间。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耦合盲孔位于所述第二端。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介质本体上还开设有贯穿所述介质本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隔离槽,所述隔离槽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谐振部之间。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一体压制成型的介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介质本体表面导电层;所述介质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介质本体上设有多组盲孔以形成多个谐振部;每个谐振部内开设两个盲孔,每个谐振部的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表面,每个谐振部的另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二表面,介质波导滤波器改善了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宽度过窄的问题,有效改善了谐波抑制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本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本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本体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波导滤波器的S参数曲线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波导滤波器的远端抑制的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1,介质波导滤波器1用于使天线的信号中特定的频率通过,并极大地衰减其它频率。介质波导滤波器1包括一体压制成型的介质本体20和设置在所述介质本体20表面导电层10。导电层10由于设置在介质本体20的表面,故导电层10的结构由介质本体20的形状和结构限定。导电层10的结构和介质本体20的外表面的形状大致一致,本申请不再具体说明。导电层10的材质为金属,优选为铜或银。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介质本体20的材质为固态介电材料。介质本体20的材质优选为陶瓷,即介质本体20为一体压制成型的陶瓷介质本体20。介质本体2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介质本体上设有多个盲孔241以形成多个谐振部24。其中,每个谐振部24内开设两个盲孔241,每个谐振部24的一个盲孔241开设在所述第一表面21,每个谐振部24的另一个盲孔241开设在所述第二表面22。介质本体20上还开设贯穿所述介质本体20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的隔离槽23,隔离槽23位于谐振部24之间。介质本体20还包括相对的第一端25和第二端26,介质本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端25和第二端26。隔离槽23的数量和形状不做限定,能调谐相邻的谐振部24之间耦合度即可。隔离槽23包括2个,2个所述隔离槽23分别呈十字形和一字型。可以理解,十字形的隔离槽23由不同长度的一字型隔离槽连通形成。可以理解,隔离槽23的槽壁上也设置有导电层10。谐振部24内的两个盲孔241相对设置,即同一个谐振部24内的两个盲孔241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同一个谐振部24内的两个盲孔241不连通。同一个谐振部24内的两个盲孔241的直径可以相等或不等。优选地,盲孔241位于所述谐振部24的表面的中心。谐振部24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优选地,谐振部24的数量至少为四个,谐振部24分别包括一个输入谐振部242、一个输出谐振部243和至少两个普通谐振部244,输入谐振部242和所述输出谐振部243相邻设置。在本申请中,介质本体20的谐振部24包括两列,谐振部24的数量为偶数个,具体数量为6个,即谐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一体压制成型的介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介质本体表面导电层;所述介质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介质本体上设有多组盲孔以形成多个谐振部;每个谐振部内开设两个盲孔,每个谐振部的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表面,每个谐振部的另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二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一体压制成型的介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介质本体表面导电层;所述介质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介质本体上设有多组盲孔以形成多个谐振部;每个谐振部内开设两个盲孔,每个谐振部的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表面,每个谐振部的另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二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部内的两个盲孔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位于所述谐振部的表面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部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谐振部分别包括一个输入谐振部、一个输出谐振部和至少两个普通谐振部,所述输入谐振部和所述输出谐振部相邻设置,所述输入谐振部的位于第二表面的盲孔为输入盲孔,所述输出谐振部的位于第二表面的盲孔为输出盲孔,所述输入谐振部、输出谐振部和普通谐振部内的其他盲孔为谐振盲孔。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陆龙岳月华姜华韩莉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