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增强摩擦力的电梯曳引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984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增强摩擦力的电梯曳引轮,包括轮体、支撑架、压力传动组件,轮体包括内轮圈和外轮圈,支撑架用以连接内轮圈与外轮圈,外轮圈侧端连接有轴承,轴承包括内圈、滚珠、外圈,内圈与外轮圈外壁固接,外圈设有孔洞,外圈与外设曳引机通过连接杆固接,压力传动组件包括至少一组以内轮圈圆心对称的插入杆,固接于插入杆端部的弹性杆,插入杆贯穿孔洞,当曳引绳沿外轮圈滚动时,位于内轮圈圆心以下的一插入杆将曳引绳给予的张力,插入杆在孔洞活动,并通过弹性杆传递,将张力转为另一插入杆对与之接触的曳引绳的压力以增强摩擦力通过增加曳引绳与曳引轮接触处的摩擦系数及接触面积增强摩擦力降低曳引绳对曳引轮的的直接磨损。

An elevator traction wheel for enhancing fri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增强摩擦力的电梯曳引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增强摩擦力的电梯曳引轮。
技术介绍
曳引轮是曳引机上的绳轮,也称曳引绳轮或驱绳轮。是电梯传递曳引动力的装置,利用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缘上绳槽的摩擦力传递动力,现有技术中曳引轮大都存在摩擦力不足,从而导致曳引轮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通常利用改变绳槽形态来更改摩擦力,如V形槽、半圆形带切口槽、半圆形槽等等,然而这些方法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增强摩擦力的电梯曳引轮,通过增加曳引绳与曳引轮接触处的摩擦系数及接触面积增强摩擦力,提升曳引轮使用效率,降低曳引绳对曳引轮的的直接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轮体、支撑架、压力传动组件,所述轮体包括内轮圈和外轮圈,所述支撑架用以连接所述内轮圈与外轮圈,所述外轮圈侧端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内圈、滚珠、外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轮圈外壁固接,所述外圈设有孔洞,所述外圈与外设曳引机通过连接杆固接,所述压力传动组件包括至少一组以内轮圈圆心对称的插入杆,固接于插入杆端部的弹性杆,所述插入杆贯穿所述孔洞,当曳引绳沿外轮圈滚动时,位于内轮圈圆心以下的一插入杆将曳引绳给予的张力,所述插入杆在所述孔洞活动,并通过弹性杆传递,将张力转为另一插入杆对与之接触的曳引绳的压力以增强摩擦力。优选地,所述插入杆与所述外轮圈横向直径的垂直距离为直径长度的±10%,所述孔洞直径大于插入杆直径。优选地,所述轴承下端部连接有重物块。优选地,所述弹性杆设有用于限位的止挡件。优选地,所属外轮圈套设有橡胶圈层,所述橡胶圈层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微凸起。优选地,所述外轮圈设有内绳槽,所述橡胶圈层设有外绳槽,所述内绳槽设有加强筋,所述外绳槽设有与所述加强筋匹配的凹槽。优选地,所述插入杆均贴合所述外绳槽槽口。本方案的实施过程及原理为,在曳引机牵引曳引轮转动,利用曳引轮与曳引绳摩擦力,使得曳引绳沿曳引轮的外轮圈运动,一端曳引绳向上运动,一端曳引绳向下运动,以控制轿厢的上下,此时,通常状态下,由于轿厢的重力作用,曳引绳与曳引轮接触并贴合的部位为曳引轮圆心以上部位,本方案中的一对插入杆为圆心对称,一根在圆心以下,一根在圆心以上,且通过弹性杆连接,弹性杆可与曳引轮外轮圈的直径相等也可略大于曳引轮外轮圈的直径,使得插入杆与外轮圈的外表面距离小于曳引绳的半径,保证插入杆能受到曳引绳的作用力,当曳引绳沿外轮圈顺时针运动时,圆心以下的插入杆被不贴合于外轮圈的曳引绳向远离圆心的方向拉扯,通过孔洞的位置与弹性杆的长度,可使曳引绳受圆心以下的插入杆的反作用力而贴合与外轮圈,增加曳引绳与曳引轮的接触面积而增大摩擦力,而圆心以上的插入杆,由于弹性杆传递力,与圆心以上的插入杆接触的曳引绳本身就与外轮圈贴合,当圆心以下的插入杆受到拉扯向远离圆心的方向运动时,由于弹性杆的弹力有限及孔洞直径大于插入杆直径,插入杆可在孔洞中移动,因此,圆心以上的插入杆向靠近圆心的方向运动,当触碰到曳引绳时,转变为对曳引绳的压力,根据物理学,增大压力即可增大摩擦力,而为了压力传动组件不随轮体而转动达不到对曳引绳施加压力的作用,设置套合在外轮圈壁的轴承,此处轴承有2个,以更好的承载插入杆,轴承的内圈与外轮圈可为焊接,内圈的厚度及滚珠的直径足够小以使得贯穿外圈孔洞的插入杆能与曳引绳有所接触。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增强摩擦力的电梯曳引轮,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传动组件与轴承的配合使用,当轮体转动时,对称的插入杆一边受未贴合于外轮圈的曳引绳的拉力作用,另一边通过弹性杆的传动将所述拉力转为对曳引绳对称边的压力,增加曳引绳与曳引轮的接触面积,且增加曳引绳与曳引轮的正压力,通过增加接触面积与正压力的方式增强摩擦力;2插入杆同时起到对曳引绳的限位作用,使曳引绳完全嵌入外绳槽,避免曳引绳错位;3设置橡胶圈层及其凸起,增加了曳引轮的摩擦系数,使得与曳引绳作用时,摩擦力增加;4加强筋配套凹槽,使得橡胶圈层与外轮圈套合更为牢固,避免不必要的力的损失;5橡胶圈层可以割裂,便于拆卸与更换,延长曳引轮本身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曳引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曳引轮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曳引轮侧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曳引轮右视图;图5为本实施例橡胶圈层的正面与反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外绳槽结构示意图;图7为压力传动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8为压力传动组件作用于曳引绳的示意图。图中:1、轮体;2、支撑架;3、压力传动组件;11、内轮圈;12、外轮圈;131、孔洞;13、轴承;31、插入杆;32、弹性杆;4、重物块;311、连接孔;5、橡胶圈层;51、微凸起;121、内绳槽;52、外绳槽;122、加强筋;53、凹槽;321、止挡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增强摩擦力的电梯曳引轮,包括轮体1、支撑架2、压力传动组件3,所述轮体1包括内轮圈11和外轮圈12,所述支撑架2用以连接所述内轮圈11与外轮圈12,所述外轮圈12侧端连接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包括内圈、滚珠、外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轮圈12外壁固接,所述外圈设有孔洞131,所述外圈与外设曳引机通过连接杆固接,此处固接方式可为焊接,使得外圈不会因外轮圈12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压力传动组件3包括至少一组以内轮圈11圆心对称的插入杆31,固接于插入杆31端部的弹性杆32,所述插入杆31贯穿所述孔洞131,当曳引绳沿外轮圈12滚动时,位于内轮圈11圆心以下的一插入杆31将曳引绳给予的张力,所述插入杆31在所述孔洞131活动,并通过弹性杆32传递,将张力转为另一插入杆31对与之接触的曳引绳的压力以增强摩擦力,如图2所示,通过传动组件与轴承13的配合使用,当轮体1转动时,曳引绳由于轿厢的重力作用,轮体1的横向直径以上贴合于轮体1,轮体1的横向直径以下脱离轮体1,自然下垂,如图8所示,当插入杆31对称设于横向直径附近时,由于曳引绳被轿厢牵引,曳引绳紧绷,对称的插入杆31一边受未贴合于外轮圈12的曳引绳的拉力作用,同时曳引绳产生形变,被插入杆31限制形成β角,此处弹性杆32起到拉扯与传递力的作用,另一边通过弹性杆32的传动将所述拉力转为对曳引绳对称边的压力,增加对称边曳引绳与曳引轮的接触面积,且增加对称边曳引绳与曳引轮的正压力,通过增加接触面积与正压力的方式增强摩擦力,如图3所示,插入杆31同时起到对曳引绳的限位作用,使曳引绳完全嵌入外绳槽52,避免曳引绳错位;设有的轴承13被曳引机固定,使得轴承13的外圈不会由于轮体1的影响而转动,内圈贴合于外轮体1,当内圈随外轮体1转动时,由于轴承13本身设有滚珠,且轴承13外圈被曳引机固定,进而使得插入杆31相对于轮体1的位置相对固定,不影响曳引绳的正常转动,同时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增强摩擦力的电梯曳引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体(1)、支撑架(2)、压力传动组件(3),所述轮体(1)包括内轮圈(11)和外轮圈(12),所述支撑架(2)用以连接所述内轮圈(11)与外轮圈(12),所述外轮圈(12)侧端连接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包括内圈、滚珠、外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轮圈(12)外壁固接,所述外圈设有孔洞(131),所述外圈与外设曳引机通过连接杆固接,所述压力传动组件(3)包括至少一组以内轮圈(11)圆心对称的插入杆(31),固接于插入杆(31)端部的弹性杆(32),所述插入杆(31)贯穿所述孔洞(131),当曳引绳沿外轮圈(12)滚动时,位于内轮圈(11)圆心以下的一插入杆(31)将曳引绳给予的张力,所述插入杆(31)在所述孔洞(131)活动,并通过弹性杆(32)传递,将张力转为另一插入杆(31)对与之接触的曳引绳的压力以增强摩擦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增强摩擦力的电梯曳引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体(1)、支撑架(2)、压力传动组件(3),所述轮体(1)包括内轮圈(11)和外轮圈(12),所述支撑架(2)用以连接所述内轮圈(11)与外轮圈(12),所述外轮圈(12)侧端连接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包括内圈、滚珠、外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轮圈(12)外壁固接,所述外圈设有孔洞(131),所述外圈与外设曳引机通过连接杆固接,所述压力传动组件(3)包括至少一组以内轮圈(11)圆心对称的插入杆(31),固接于插入杆(31)端部的弹性杆(32),所述插入杆(31)贯穿所述孔洞(131),当曳引绳沿外轮圈(12)滚动时,位于内轮圈(11)圆心以下的一插入杆(31)将曳引绳给予的张力,所述插入杆(31)在所述孔洞(131)活动,并通过弹性杆(32)传递,将张力转为另一插入杆(31)对与之接触的曳引绳的压力以增强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增强摩擦力的电梯曳引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杆(31)与所述外轮圈(12)横向直径的垂直距离为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智伟许开新莫卫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西沃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