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结构、散热组件及电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957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散热组件及电器盒,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封闭式电器盒的散热性能难以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该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基体和多个散热肋片,多个所述散热肋片倾斜设置于所述散热基体上形成多个倾斜的散热流道。散热结构的散热肋片之间形成倾斜的散热流道,与传统的竖直流道相比,缩短了流道长度,大大减薄了散热肋片附近的热边界层,消除了肋片流道内的热量积聚现象,大幅度提升了散热肋片的散热效率,从而确保了封闭式电器盒的散热性能满足功率元器件的散热需要。

A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a heat dissipating component and an electrical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结构、散热组件及电器盒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散热组件及电器盒。
技术介绍
电器盒内的各种功率元器件通电后发热,使得电器盒的散热问题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自然对流散热方式因其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在散热领域中应用广泛。但随着电子设备向着小型化和集成化发展,发热功率和热流密度越来越大,传统的自然对流方式仅依靠与空气换热,且空气流速非常小,换热系数较低,导致散热效率愈发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行业内采用的自然对流散热方式通常是在箱体上开设通风孔,增强对流换热。但通风孔的存在容易导致积灰、进虫以及受潮等问题,使内部元器件的寿命和可靠性大大降低。现阶段,有个别专利采用了全封闭箱体的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在内部布置风扇以达到散热要求。但风扇只是增强内部空气循环,均匀内部空气温度,对提高全封闭箱体散热性能的作用非常有限;在内部器件发热功率较大情况下,热量可能难以导出至外界从而损伤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散热组件及电器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封闭式电器盒的散热性能难以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基体和多个散热肋片,多个所述散热肋片倾斜设置于所述散热基体上形成多个倾斜的散热流道。可选地,多个所述散热肋片相平行。可选地,每个所述散热肋片与水平面的夹角θ的范围均在30°~60°。可选地,所述散热肋片与水平面的夹角θ=45°。可选地,所述散热肋片的高度h的范围在20mm~100mm。可选地,所述散热肋片的高度h=50mm。可选地,所述散热肋片的厚度δ的范围在2mm~6mm。可选地,相邻两个散热肋片之间的间距D的范围在3mm~10mm。可选地,所述散热流道中还设置有加密片,且所述加密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基体与热源对应位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单元,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散热结构。可选地,散热组件包括具有所述散热结构的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且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的散热肋片与所述第二散热单元的散热肋片以两个散热单元之间的交接面为对称面对称布置。可选地,多个所述散热单元组成多棱柱体,且棱柱的数量为偶数。可选地,所有所述散热单元均具有所述散热结构,且每相交两个散热单元的对应散热肋片之间均为面对称,从而形成三维镜像斜齿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器盒,包括热源和以上任一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热源安装于所述电器盒内且靠近所述散热流道的热气流出口端。可选地,所述热源为功率元器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散热组件及电器盒,散热结构的散热肋片之间形成倾斜的散热流道,与传统的竖直流道相比,缩短了流道长度,大大减薄了散热肋片附近的热边界层,消除了肋片流道内的热量积聚现象,大幅度提升了散热肋片的散热效率,从而确保了封闭式电器盒的散热性能满足功率元器件的散热需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全封闭式电器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电器盒采用了三维镜像斜齿结构;图2是图1中全封闭式电器盒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全封闭式电器盒的左视图;图4是图1中全封闭式电器盒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全封闭电器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倾斜散热肋片只布置于电器盒的一面;图6是散热肋片为竖直布置时的电器盒外空气流线图;图7是散热肋片为三维镜像斜齿结构时的电器盒外空气流线图,图中示出的是右侧板附近的流场;图8是散热肋片为三维镜像斜齿结构时的电器盒外空气流线图,图中示出的是背板附近的流场;图9是散热肋片为三维镜像斜齿结构时的电器盒外空气流线图,图中示出的是左侧板附近的流场;图10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三种全封闭电器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散热结构增设有加密片。图中1、散热肋片;2、散热基体;3、第一散热单元;4、第二散热单元;5、背板;6、左侧板;7、右侧板;8、热源;9、加密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基体2和多个散热肋片1,多个所述散热肋片1倾斜设置于所述散热基体2上形成多个倾斜的散热流道。散热结构的散热肋片1之间形成倾斜的散热流道,与传统的竖直流道相比,缩短了流道长度,大大减薄了散热肋片1附近的热边界层,消除了肋片流道内的热量积聚现象,大幅度提升了散热肋片1的散热效率,从而确保了封闭式电器盒的散热性能满足功率元器件的散热需要。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多个散热肋片1相平行。多个散热肋片1相平行,散热效果平稳,散热可靠。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每个散热肋片1与水平面的夹角θ的范围均在30°~60°。斜齿的布置角度是影响换热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散热肋片1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为锐角,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得出较佳的取值范围在30°~60°。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散热肋片1与水平面的夹角θ=45°。散热肋片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散热效率的提升效果最明显。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散热肋片1的高度h的范围在20mm~100mm。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得出散热肋片1的高度h的较佳范围在20mm~100mm。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散热肋片1的高度h=50mm。散热肋片1的高度在50mm时防止热量积聚的效果最好。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散热肋片1的厚度δ的范围在2mm~6mm。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得出散热肋片1的厚度δ的范围在2mm~6mm时性能较好。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相邻两个散热肋片1之间的间距D的范围在3mm~10mm。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得出相邻两个散热肋片1之间的间距D的范围在3mm~10mm时对散热效果的提升效果较好。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散热流道中还设置有加密片9,且加密片9设置于所述散热基体与热源对应位置。通过在散热基体2与热源8对应位置增设加密片9进行散热肋片的局部加密,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结构与热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基体和多个散热肋片,多个所述散热肋片倾斜设置于所述散热基体上形成多个倾斜的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中还设置有加密片,且所述加密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基体与热源对应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基体和多个散热肋片,多个所述散热肋片倾斜设置于所述散热基体上形成多个倾斜的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中还设置有加密片,且所述加密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基体与热源对应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肋片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肋片与水平面的夹角θ的范围均在30°~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肋片与水平面的夹角θ=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肋片的高度h的范围在20mm~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肋片的高度h=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肋片的厚度δ的范围在2mm~6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散热肋片之间的间距D的范围在3mm~10mm。


9.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散热单元,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散热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怀灿赵万东于博段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