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装置、无线耳机充电盒和无线耳机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883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装置、无线耳机充电盒和无线耳机系统,其中,隔离装置应用于无线耳机充电盒,隔离装置包括:连接端口,连接端口可与无线耳机电连接;充电模块,充电模块通过连接端口为无线耳机充电;隔离模块,隔离模块分别与充电模块以及连接端口连接,隔离模块用于接通或断开充电模块和连接端口之间的连接;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与连接端口连接,通信模块通过连接端口与无线耳机进行通信。该装置通过隔离模块使无线耳机进行充电与通信之间的自动切换,无需MCU进行主动控制,大大提高了充电或通信的可靠性。

Isolation device, wireless headset charging box and wireless headse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离装置、无线耳机充电盒和无线耳机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线耳机
,特别涉及一种隔离装置、无线耳机充电盒和无线耳机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耳机的不断普及,人们对无线耳机工作效率的需求越来越高,就无线耳机的充电和通信而言,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开关控制无线耳机的充电模式和通信模式之间的切换,且通过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单元)对开关进行主动控制,以在通信时,通过Vbus的脉冲信号对无线耳机进行通信,该方法不仅使得通信速率缓慢,而且对MCU的依赖性较大,一旦出现MCU死机等情况,会造成器件损坏,导致充电或通信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离装置,以通过隔离模块使无线耳机进行充电与通信之间的自动切换,无需MCU主动控制,大大提高充电或通信的可靠性。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本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线耳机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隔离装置,应用于无线耳机充电盒,包括: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可与无线耳机电连接;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通过所述连接端口为所述无线耳机充电;隔离模块,所述隔离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模块以及所述连接端口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用于接通或断开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连接端口之间的连接;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连接端口连接,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无线耳机进行通信。根据本技术的隔离装置,通过隔离模块接通或断开充电模块与连接端口之间的连接,其充电模块通过连接端口为无线耳机充电,其通信模块通过连接端口与无线耳机进行通信。由此,通过隔离模块使无线耳机进行充电与通信之间的自动切换,无需MCU进行主动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充电或通信的可靠性。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隔离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隔离模块包括: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与所述连接端口连接,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连接端口的电压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控制信号,所述基准电压介于所述连接端口的通信电压和充电电压之间;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比较单元、所述连接端口和所述充电模块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接通或断开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连接端口之间的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比较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输入所述基准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第一电阻,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充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连接端口连接;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比较单元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直流电源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比较单元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隔离装置。根据本技术的无线耳机充电盒,采用上述的隔离装置,通过隔离模块使无线耳机进行充电与通信之间的自动切换,无需MCU的主动控制,大大提高了充电或通信的可靠性。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耳机系统,包括:无线耳机和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无线耳机充电盒。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系统,采用上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盒,通过隔离模块使无线耳机进行充电与通信之间的自动切换,无需MCU主动控制,大大提高了充电或通信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隔离装置的结构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示例的隔离装置的结构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示例的比较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示例的开关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示例的隔离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无线耳机充电盒的结构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系统的结构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一个示例的无线耳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目前,TWS(Truewireless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一般通过如下方案实现无线耳机的充电或通信:方案一、通过Vbus的脉冲信号实现通信;方案二、用开关进行切换,当不充电时将通路从充电端口切换至通信串口,以实现通信;方案三、用开关进行切换,并增加单线转I2C(Inter-IntegratedCircuit,内部集成电路)的器件,当不充电时通过I2C进行通信。然而,上述方案具有如下不足之处:采用Vbus通信方式速率较慢,造成信息无法同步传输的现象;充电和通信的模式切换需要控制切换开关,而且常常需要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单元)进行主动控制,对MCU的依赖性较大,一旦出现MCU死机等情况,会造成器件损坏,导致充电或通信可靠性较差。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充电通讯隔离装置、无线充电耳机盒和无线充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线耳机充电或通信可靠想较差的问题。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充电通讯隔离装置、无线充电耳机盒和无线充电系统。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隔离装置的结构框图。该隔离装置应用于无线耳机充电盒,如图1所示,该隔离装置100包括:连接端口10、充电模块20、隔离模块30和通信模块40。其中,连接端口10可与无线耳机电连接;充电模块20通过连接端口10为无线耳机充电;隔离模块30分别与充电模块20以及连接端口10连接,隔离模块30用于接通或断开充电模块20和连接端口10之间的连接;通信模块40与连接端口10连接,通信模块40通过连接端口10与无线耳机进行通信。具体地,在无线耳机需要充电时,隔离模块30可接通充电模块20和连接端口10之间的连接,其中,连接端口10可以是触点,使充电模块20通过连接端口10为无线耳机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在无线耳机需要与通信模块40进行通信时,隔离模块30可断开充电模块20和连接端口10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离装置,应用于无线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可与无线耳机电连接;/n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通过所述连接端口为所述无线耳机充电;/n隔离模块,所述隔离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模块以及所述连接端口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用于接通或断开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连接端口之间的连接;/n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连接端口连接,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无线耳机进行通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装置,应用于无线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可与无线耳机电连接;
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通过所述连接端口为所述无线耳机充电;
隔离模块,所述隔离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模块以及所述连接端口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用于接通或断开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连接端口之间的连接;
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连接端口连接,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无线耳机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包括:
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与所述连接端口连接,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连接端口的电压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控制信号,所述基准电压介于所述连接端口的通信电压和充电电压之间;
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比较单元、所述连接端口和所述充电模块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接通或断开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连接端口之间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单元包括:
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输入所述基准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绍斌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