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754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包括滑轨和设在至滑轨上的承载板,在承载板上设有车架,车架装配在承载板上方,两者形成空置腔,在空置腔内设有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在车架顶面设有固定产品的定位装置,在承载板的底面上设有匹配滑轨传送的滚轮,其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输出轴、传动轮、由传动轮带动的滚轮和为电机提供电源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强自动化设备应用的柔性化,可以规范自动化设备开发和应用的设计标准,可以通过滑轨的变化,就能满足不同工艺的需求,应用的前景大,运载小车的灵活性大,不受空间的限制。可充电的高能锂电池的运用,可实现远距离自主运动;滑轨的设置,解决了空间限制的问题。

A transporter that can move autonomous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用的传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根据自动化工位生产需求,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和人力成本不断的提升,产线实现自动化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一个紧迫要求,现在自动化改造技术存在两种模式:集成式自动化和分布式自动化。集成式自动化:即一个大的设备完成产品的多个工序的组装。因为开发设备动作复杂,控制多线程,使用过程中调整工序复杂,逐渐被淘汰,只有在工艺非常标准,产品单一的场合下有少量应用;分布式自动化:即聚焦单个通用工序的自动化设备开发来节能增效,如自动焊接、点胶、锁螺丝、检测等等单个工序;上下物料通过机械手和视觉装置来完成整个工序的全自动化运行,该模式有一定的柔性,逐渐成为现在自动化设备开发领域的主流,但使用机械手和视觉要进行二次开发并且成本较高。电子产品的分布式自动化组装生产线,常采用的配送模式主要有皮带传送和手工传送。手工传送对于人力的依赖性大,且定位麻烦;皮带传送在变更工艺路线时,拆装麻烦比较费时,且人机(机械手)混合,存在安全风险,适用产品结构相对固定,适用范围窄、自主运动的距离短。介于此,急需研发一种新的配送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自动化生产线拆装麻烦、费时、适用产品结构单一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包括滑轨和设在至滑轨上的承载板,在承载板上设有车架,车架装配在承载板上方,两者形成空置腔,在空置腔内设有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在车架顶面设有产品定位装置,在承载板的底面上设有匹配滑轨传送的滚轮。优选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输出轴、传动轮、由传动轮带动的滚轮和为电机提供电源的电池,所述的输出轴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轮连接。优选的,所述的传动轮包括传动轮一和由传动轮一带动的传动轮二,所述的传动轮一与传动轮二相互啮合,所述的传动轮一与输出轴连接。优选的,所述的电池为可充电的高能锂电池。优选的,所述的车架呈矩形,包括顶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分别与顶面板的四条边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装置设在顶面板上,在左面板上设置有启动开关和指示灯,在前面板上开设有一窗口,在窗口上设有可打开的活动板。优选的,所述的左面板上设置有避免运载小车碰撞的感应器。优选的,在滚轮和承载板之间设有连接杆,滚轮与连接杆同轴心线设置,所述的滚轮的外边面与滑轨呈线接触。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个数与滚轮的个数相同,所述的滚轮为四个,四个滚轮分别呈两排设置在承载板两侧。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能够增强自动化设备应用的柔性化,可以规范自动化设备开发和应用的设计标准。可充电的高能锂电池的运用,其续航能力大,完全替带外接电源驱动模式,可实现远距离自主运动;滑轨的设置,使得整个小车是沿着滑轨的轨迹运动,即不仅可以直线运动还可以根据滑轨的轨迹完成弧线运动,解决空间限制的问题;定位装置的设置,能够根据待加工工位的需求,实现与工位的精准定位,完成运输物体的装载或卸载,能有效避免二次定位。本技术可以通过滑轨的变化,就能满足不同工艺的需求,应用的前景大,运载小车的灵活性大,不受空间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包括滑轨1和设在至滑轨上的承载板2,在承载板上设有车架3,车架装配在承载板上方,两者形成空置腔,在空置腔内设有为小车运动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4和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设置在驱动装置一侧,控制装置控制小车的启动、停止(刹车)、变速、变向、电量显示及报警等功能,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在车架顶面设有产品定位装置6,小车到达对应工位后,该机构与工位进行配合,确保该机构最终位置控制在0.1mm内,达到工业级的应用,车架将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及定位装置连接成整体,在承载板的底面上设有匹配滑轨传送的滚轮7。在滚轮和承载板之间设有连接杆11,滚轮与连接杆同轴心线设置,所述的滚轮的外边面与滑轨呈线接触,所述连接杆的个数与滚轮的个数相同,所述的滚轮为四个,四个滚轮分别呈两排设置在承载板两侧。由承载板、车架、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及定位装置组成的小车本体,通过滚轮与滑轨的配合,可以使得小车本体在滑轨上运动。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41、输出轴42、传动轮43、由传动轮带动的滚轮45和为电机提供电源的电池46,所述的电池为可充电的高能锂电池,输出轴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轮连接,传动轮43包括传动轮一431和由传动轮一带动的传动轮二432,所述的传动轮一与传动轮二相互啮合,所述的传动轮一与输出轴连接。由高能锂电池为电机提供电源,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传动轮一转动,传动轮一带动传动轮二转动,从而带动滚轮,使得运载小车在滑轨上移动。所述的车架3呈矩形,包括顶面板31、前面板32、后面板、左面板33和右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分别与顶面板的四条边固定连接,前面板与后面板平行设置,左面板与右面板平行设置,在前面板和后面板上设有散热孔,所述的定位装置设在顶面板上,定位装置。在左面板上设置有启动开关8和指示灯9,在前面板上开设有一窗口,在窗口上设有可打开的活动板34,活动板的设置,便于小车内部的检修,在左面板上设置有避免运载小车碰撞的感应器10,用于感应运载小车前后物体,避免小车发生碰撞。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根据不同工位的需求,运载小车在静止的状态下,将需要运载的产品放置到定位装置上,启动开关,运载小车在滑轨上移动,控制装置有效控制移动过程,当感应器感应到有障碍物时,运载小车会自动停止,避免发生碰撞。运载小车实现在不同工位上移送产品,不需要进行二次定位。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能够增强自动化设备应用的柔性化,可以规范自动化设备开发和应用的设计标准。可充电的高能锂电池的运用,其续航能力大,完全替带外接电源驱动模式,可实现远距离自主运动;滑轨的设置,使得整个小车是沿着滑轨的轨迹运动,即不仅可以直线运动还可以根据滑轨的轨迹完成弧线运动,解决空间限制的问题;定位装置的设置,能够根据待加工工位的需求,实现与工位的精准定位,完成运输物体的装载或卸载,能有效避免二次定位。本技术可以通过滑轨的变化,就能满足不同工艺的需求,应用的前景大,运载小车的灵活性大,不受空间的限制,整个运载小车非常轻便,让设备和人员的变换位置更快捷,不受皮带线约束。总而言之,该技术能有效提升效率、质量和降低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施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和设在至滑轨上的承载板(2),在承载板上设有车架(3),车架装配在承载板上方,两者形成空置腔,在空置腔内设有驱动装置(4)和控制装置(5),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在车架顶面设有产品定位装置(6),在承载板的底面上设有匹配滑轨传送的滚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和设在至滑轨上的承载板(2),在承载板上设有车架(3),车架装配在承载板上方,两者形成空置腔,在空置腔内设有驱动装置(4)和控制装置(5),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在车架顶面设有产品定位装置(6),在承载板的底面上设有匹配滑轨传送的滚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41)、输出轴(42)、传动轮(43)、由传动轮带动的滚轮(45)和为电机提供电源的电池(46),所述的输出轴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轮(43)包括传动轮一(431)和由传动轮一带动的传动轮二(432),所述的传动轮一与传动轮二相互啮合,所述的传动轮一与输出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主移动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为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航李研妍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行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