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风阻转子、电机以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593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风阻转子、电机以及压缩机,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缩机转子的平衡块端面风阻较大,影响压缩机能效,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该降风阻转子包括第一冲片组件、第二冲片组件以及配重块;其中,第二冲片组件偏心设置于第一冲片组件的一端,配重块与第二冲片组件设置于同一端,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与所述配重块的材料密度不同;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与所述配重块接合后形成的端面为平面且周向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周向外表面平齐。该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以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降风阻转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小风阻,提高压缩机能效,减小噪音的降风阻转子、电机以及压缩机。

Drag reduction rotor, motor and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风阻转子、电机以及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降风阻转子、设置该降风阻转子的电机以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转子结构如图1所示,为中和压缩机的曲轴偏心圆的影响,转子本体1’的端部通常都要铆接一个平衡块2’,此平衡块2’在压缩机转子中仅仅起到平衡作用,对电机的性能提升无贡献,由于平衡块2’裸露在外,在压缩机转子转动过程中,平衡块2’的端面所受风阻较大,影响压缩机能效,产生较大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风阻转子、设置该降风阻转子的电机以及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缩机转子的平衡块端面风阻较大,影响压缩机能效,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降风阻转子,包括第一冲片组件、第二冲片组件以及配重块;其中,所述第二冲片组件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一端,所述配重块与所述第二冲片组件设置于同一端,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与所述配重块的材料密度不同;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与所述配重块接合后形成的端面为平面且周向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周向外表面平齐。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冲片组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截面形状的部分区段相同。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冲片组件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为半圆柱体结构,且所述第二冲片组件的半径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半径相等。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冲片组件的半圆轴心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轴心重合。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冲片组件与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之间通过扣点叠压连接。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冲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冲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冲片叠压形成所述第一冲片组件;所述第二冲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冲片,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冲片叠压形成所述第二冲片组件。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与所述配重块的端部设置有主端环,所述第一冲片组件未设置所述第二冲片组件的端部设置有副端环。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的材质为铸铝。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包括电机本体以及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降风阻转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以及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降风阻转子。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冲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冲片,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冲片叠压形成所述第二冲片组件;压缩机的曲轴和滚子的偏心量为Fw,压缩机的曲轴和滚子的偏心力矩为Tw,所述第二冲片组件的半径为r,所述第二冲片的厚度为b,所述第二冲片的数量N满足:9Fw/52πr3b<N<11Fw/52πr3b,8Tw/52πr3b2<N2<12Tw/52πr3b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降风阻转子,包括第一冲片组件、第二冲片组件以及配重块,所述第二冲片组件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一端,所述配重块与所述第二冲片组件设置于同一端,由于所述第二冲片组件偏心设置且配重块与所述第二冲片组件的材料密度不同,因此可以中和压缩机的曲轴偏心影响;由于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与所述配重块接合后形成的端面为平面且周向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周向外表面平齐,因此减小了风阻,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减小了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缩机转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压缩机转子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降风阻转子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降风阻转子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冲片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冲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冲片组件;11、第一冲片;2、第二冲片组件;21、第二冲片;3、配重块;4、扣点;5、主端环;6、副端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减小风阻,提高压缩机能效,减小噪音的降风阻转子、设置该降风阻转子的电机以及压缩机。下面结合图1~图6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降风阻转子,包括第一冲片组件1、第二冲片组件2以及配重块3;其中,第二冲片组件2偏心设置于第一冲片组件1的一端,配重块3与第二冲片组件2设置于同一端,第二冲片组件2与配重块3的材料密度不同;第二冲片组件2与配重块3接合后形成的端面为平面且周向外表面与第一冲片组件1的周向外表面平齐。本技术提供的降风阻转子,包括第一冲片组件1、第二冲片组件2以及配重块3,第二冲片组件2偏心设置于第一冲片组件1的一端,配重块3与第二冲片组件2设置于同一端,由于第二冲片组件2偏心设置且配重块3与第二冲片组件2的材料密度不同,因此可以中和压缩机的曲轴偏心影响;由于第二冲片组件2与配重块3接合后形成的端面为平面且周向外表面与第一冲片组件1的周向外表面平齐,因此减小了风阻,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减小了噪音。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冲片组件2的截面形状与第一冲片组件1截面形状的部分区段相同。具体地,第一冲片组件1和第二冲片组件2上均设置有通过转子鼠笼,将第二冲片组件2的截面形状设置与第一冲片组件1的截面形状部分区段相同,可以保证第一冲片组件1和第二冲片组件2安装后其上的孔件等可以对齐。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冲片组件1为圆柱体结构,第二冲片组件2为半圆柱体结构,且第二冲片组件2的半径与第一冲片组件1的半径相等。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冲片组件2的半圆轴心与第一冲片组件1的轴心重合。具体地,如图5~图6所示,可以看出第一冲片组件1和第二冲片组件2的截面形状,在第一冲片组件1和第二冲片组件2安装后不仅可以保证其上的孔件等对齐,同时可以保证其外表面平齐,不会出现凸台,减小了风阻。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冲片组件1与第二冲片组件2之间通过扣点4叠压连接。具体地,第一冲片组件1和第二冲片组件2二者其中之一上的扣点4为凸起,其中另一上的扣点4为凹陷,将其中之一上的凸起部分对准其中另一上的凹陷部分,施以压力,叠压形成铁芯。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风阻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冲片组件、第二冲片组件以及配重块;其中,/n所述第二冲片组件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一端,所述配重块与所述第二冲片组件设置于同一端,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与所述配重块的材料密度不同;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与所述配重块接合后形成的端面为平面且周向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周向外表面平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风阻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冲片组件、第二冲片组件以及配重块;其中,
所述第二冲片组件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一端,所述配重块与所述第二冲片组件设置于同一端,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与所述配重块的材料密度不同;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与所述配重块接合后形成的端面为平面且周向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周向外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风阻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片组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截面形状的部分区段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风阻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为半圆柱体结构,且所述第二冲片组件的半径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半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风阻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片组件的半圆轴心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的轴心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风阻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片组件与所述第二冲片组件之间通过扣点叠压连接;
所述第一冲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冲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冲片叠压形成所述第一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旭李培根廖增亮李尚平龙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