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包括正极电极、负极电极、BMS模块、继电器K以及电池组;所述继电器K的控制端与BMS模块的第一控制端口连接;所述BMS模块的第二控制端口与电池组连接;所述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还包括充电识别模块以及放电识别模块;所述充电识别模块与充电识别端口连接;所述放电识别模块与放电识别端口连接;所述正极电极以及负极电极设于同一个插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正极电极以及负极电极设于同一个插口,并且同时设置BMS模块、继电器K以及电池组,从而实现在同一个插口内进行充电以及放电,节省成本。
A BMS control module with the same charge and discharge 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种类的微型汽车、高尔夫球车、场地车、物流车等电动汽车开始广泛应用,电动汽车需要配套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管理。目前很多低速电动汽车采用分口充放电,分口充放电就是充电一个接口,放电另一个接口,即充电和放电不是一个回路,充电和放电回路需要各用一个继电器来控制充放电回路的闭合和断开。故分口充放电至少需要两个开关电气部件来实现,对于电池组至少需要两个航插和两路动力线,需要的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包括正极电极、负极电极、BMS模块、继电器K以及电池组;所述BMS模块设有第一控制端口以及第二控制端口;所述继电器K的控制端与BMS模块的第一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开关端的一端与电池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正极电极连接;所述电池组的另一端与负极电极连接;所述BMS模块的第二控制端口与电池组连接;所述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还包括充电识别模块以及放电识别模块;所述BMS模块设有充电识别端口以及放电识别端口;所述充电识别模块与充电识别端口连接;所述放电识别模块与放电识别端口连接;所述正极电极以及负极电极设于同一个插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BMS模块设有用于与充电设备无线通讯的第一通讯端口以及用于与放电设备无线通讯的第二通讯端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电识别模块包括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4、电容C5以及稳压管Z2;所述电阻R16的一端通过电容C4接地;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8接地;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5接地;所述稳压管Z2与电阻R18并联;所述电阻R16的一端与充电识别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充电设备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压管Z2的型号为BZT52C5V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电识别模块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11、电容C2、电容C3以及稳压管Z1;所述电阻R6的一端通过电容C2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1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稳压管Z1与电阻R11并联;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充电识别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充电设备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压管Z1的型号为BZT52C5V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正极电极以及负极电极设于同一个插口,并且同时设置BMS模块、继电器K以及电池组,从而实现在同一个插口内进行充电以及放电,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充电识别模块的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放电识别模块的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的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通过第一通讯端口与充电设备连接的流程图;图6是本技术通过第二通讯端口与放电设备连接的流程图;其中:1-正极电极;2-负极电极;3-BMS模块;4-电池组;51-第一控制端口;52-第二控制端口;53-充电识别端口;54-放电识别端口;55-第一通讯端口;56-第二通讯端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至6图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包括正极电极1、负极电极2、BMS模块3、继电器K以及电池组4;所述BMS模块3设有第一控制端口51以及第二控制端口52;所述继电器K的控制端与BMS模块3的第一控制端口51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开关端的一端与电池组4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正极电极1连接;所述电池组4的另一端与负极电极2连接;所述BMS模块3的第二控制端口52与电池组4连接;所述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还包括充电识别模块以及放电识别模块;所述BMS模块3设有充电识别端口53以及放电识别端口54;所述充电识别模块与充电识别端口53连接;所述放电识别模块与放电识别端口54连接;所述正极电极1以及负极电极2设于同一个插口。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通过将正极电极1以及负极电极2设于同一个插口,并且同时设置BMS模块3、继电器K以及电池组4,当需要充电的时候,BMS模块3通过充电识别模块识别出该插口正与充电设备连接,故此时BMS模块3导通继电器K,并且控制充电设备对电池组4进行充电;当需要放电的时候,BMS模块3通过放电识别模块识别出该插口正与放电设备连接,故此时BMS模块3导通继电器K,并且控制电池组4对放电设备进行放电,从而实现在同一个插口内进行充电以及放电,节省成本。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所述BMS模块3设有用于与充电设备无线通讯的第一通讯端口55以及用于与放电设备无线通讯的第二通讯端口56。具体地,如图5所示,充电设备设有与第一通讯端口55无线通讯的通讯端,当整车低压上电后,BMS模块3接收到充电设备的通讯则判断为充电模式,没有接收到充电设备的通讯判断为放电模式。另外,也可以如图6所示,放电设备设有与第二通讯端口56无线通讯的通讯端,当整车低压上电后,BMS模块3接收到放电设备的通讯判断为放电模式,没有接收到放电设备的通讯判断为充电模式。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所述充电识别模块包括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4、电容C5以及稳压管Z2;所述电阻R16的一端通过电容C4接地;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8接地;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5接地;所述稳压管Z2与电阻R18并联;所述电阻R16的一端与充电识别端口53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充电设备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所述稳压管Z2的型号为BZT52C5V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所述充电识别模块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11、电容C2、电容C3以及稳压管Z1;所述电阻R6的一端通过电容C2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1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稳压管Z1与电阻R11并联;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充电识别端口53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充电设备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电极(1)、负极电极(2)、BMS模块(3)、继电器K以及电池组(4);所述BMS模块(3)设有第一控制端口(51)以及第二控制端口(52);所述继电器K的控制端与BMS模块(3)的第一控制端口(51)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开关端的一端与电池组(4)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正极电极(1)连接;所述电池组(4)的另一端与负极电极(2)连接;所述BMS模块(3)的第二控制端口(52)与电池组(4)连接;/n所述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还包括充电识别模块以及放电识别模块;所述BMS模块(3)设有充电识别端口(53)以及放电识别端口(54);所述充电识别模块与充电识别端口(53)连接;所述放电识别模块与放电识别端口(54)连接;/n所述正极电极(1)以及负极电极(2)设于同一个插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电极(1)、负极电极(2)、BMS模块(3)、继电器K以及电池组(4);所述BMS模块(3)设有第一控制端口(51)以及第二控制端口(52);所述继电器K的控制端与BMS模块(3)的第一控制端口(51)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开关端的一端与电池组(4)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正极电极(1)连接;所述电池组(4)的另一端与负极电极(2)连接;所述BMS模块(3)的第二控制端口(52)与电池组(4)连接;
所述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还包括充电识别模块以及放电识别模块;所述BMS模块(3)设有充电识别端口(53)以及放电识别端口(54);所述充电识别模块与充电识别端口(53)连接;所述放电识别模块与放电识别端口(54)连接;
所述正极电极(1)以及负极电极(2)设于同一个插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模块(3)设有用于与充电设备无线通讯的第一通讯端口(55)以及用于与放电设备无线通讯的第二通讯端口(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同口的BMS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源,程兵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思诺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