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集束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34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集束接头,涉及通讯连接元件领域,旨在解决导电金属的废弃量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导电金属外壳和信号组件,导电金属外壳中设有外壳通槽,外壳通槽位于导电金属外壳一端的槽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端盖,外壳通槽中可拆卸连接有注塑件,端盖上设有若干插接槽,注塑件上设有若干用于与信号组件连接的冲压通槽,注塑件设为塑料材质,且端盖与注塑件之间设有空隙;具有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注塑件和外壳通槽的结构,减少了天线集束接头在生产时所需的导电金属的量,降低生产成本,在导电金属外壳需要废弃时,由于导电金属的使用量被减少,从而减少了导电金属的废弃量,进一步节省成本。

An antenna cluster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线集束接头
本技术涉及通讯连接元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天线集束接头。
技术介绍
天线接头或一些通讯电缆接头通常以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的外壳作为载体,将天线或电缆焊接在外壳上,通过外壳与外壳之间的连接,完成天线与天线或电缆与电缆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信号的传递。现有的天线集束接头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设为铜材质制成,外壳1上表面设有若干通槽6,通槽6中设有信号组件2。由于信号组件2用于传输数据,因此在天线集束接头出厂前需要对信号组件2进行检测,以确保信号组件2能够正常使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检测信号组件时,需将信号组件焊接在外壳中,保证检测时,检测仪器与信号组件之间能够相互传输数据,进而得出信号组件的检测结果。若检测到信号组件无法正常使用,由于信号组件与外壳为焊接,因此只能将整个天线集束接头废弃,由于外壳必须为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因此选择了导电效果较好的铜作为外壳的制作原料,由于铜的价格较高,从而导致成本消耗巨大。而一个天线集束接头中又设有多个信号组件,只要出现一只信号组件无法正常使用,天线集束接头就会被废弃,大大提升了天线集束接头的废弃率,进而导致大量铜被浪费,生产成本随之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集束接头,其优点是减少导电金属的废弃量,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天线集束接头,包括导电金属外壳和若干信号组件,所述导电金属外壳中设有外壳通槽,所述外壳通槽一端的槽口处设有与导电金属外壳可拆卸连接的端盖,所述外壳通槽中设有注塑件,所述端盖上设有若干插接槽,所述注塑件上设有若干冲压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金属外壳中设有外壳通槽,注塑件位于外壳通槽中,相比于现有技术,外壳通槽减小了天线集束接头在制作时导电金属的使用量。因此在相同情况下,导电金属的废弃量也被减小,降低生产成本。现有技术中,外壳除通槽外,其他位置全部为导电金属材质制成,使用的导电金属量多,外壳的重量大。而通过注塑件和外壳通槽的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天线集束接头的正常使用,也减少了制作导电金属外壳时导电金属的使用量,在相同的生产技术前提下,天线集束接头在生产时使用的导电金属的量减少,从而被废弃的导电金属的量也减少,较大程度的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导电金属用量的减少,降低天线集束接头的总质量,便于天线集束接头的使用和运输。端盖可拆卸连接在导电金属外壳上,在信号组件的检测过程中,端盖不参与信号组件的检测,进而无需优先安装在导电金属外壳中,即使信号组件不符合出厂标准,导电金属外壳被废弃,但端盖被保留,因而减少了导电金属的废弃量,节省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与注塑件之间设有空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外壳的实心结构,端盖与注塑件之间设有的空隙节省了导电金属的使用量,减少加工时所需的成本。当导电金属外壳需要废弃时,废弃掉的导电金属的量也相对较少,节省成本,节省资源。另外,端盖与注塑件之间设有的空隙减少了天线集束接头的总体质量,便于携带,方便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注塑件设为塑料材质,所述注塑件与导电金属外壳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件设为塑料材质,注塑件起到固定信号连接线的作用,在导电金属外壳为导电金属材质,端盖为导电金属材质的前提下,注塑件设为塑料材质,不仅不影响天线集束接头的使用,还节省了大量导电金属的使用,节省生产成本。当导电金属外壳需要被废弃时,减少了导电金属的废弃量,节省成本,也进一步减少了天线集束接头的总体质量,便于携带,方便使用。注塑件与外壳可拆卸连接,注塑件单独生产加工,减少导电金属外壳的生产加工步骤,降低导电金属外壳的生产加工难度,进而降低导电金属外壳的损坏率,减少导电金属外壳的废弃量,节省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金属外壳的内周壁上设有若干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用于固定注塑件,在将注塑件安装到导电金属外壳内部的过程中,注塑件经过冲压加工与外壳通槽的外周壁过盈配合,进而使注塑件与固定件抵接,固定件减小外壳通槽的体积,从而使注塑件固定的更稳定,不易脱落,保证天线集束接头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两直角边位于靠近端盖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注塑件沿固定件的斜面移动,直到注塑件的外壁与固定件的直角面抵接,注塑件停止运动,固定件的直角面对注塑件起到限位作用,保证注塑件不易移动,进而保证天线集束接头的正常使用,提高天线集束接头的质量。此外,固定件给予注塑件横向阻力,使注塑件不易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金属外壳连接端盖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环槽,所述第一密封环槽中设有与端盖抵接的第一密封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环槽中设有第一密封件,在将端盖安装到导电金属外壳中后,端盖与第一密封件抵接,第一密封件起到密封作用,使端盖与导电金属外壳的连接处被密封,保证天线集束接头的使用质量,第一密封件也提高了端盖的安装稳定性,使端盖不易脱离导电金属外壳,延长天线集束接头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环槽的外周侧设有第二密封环槽,所述第二密封环槽中连接有第二密封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环槽中连接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提高天线集束接头与其他设备连接时的密封性和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金属外壳靠近注塑件的一端外周壁上设有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便于天线集束接头与其他设备连接,增加天线集束接头的连接方式,提高天线集束接头的灵活性,使天线集束接头能够与不同种类的设备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金属外壳靠近注塑件的一端内周壁上设有若干插接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凹槽进一步增加天线集束接头与其他设备的连接方式,提高天线集束接头的灵活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金属外壳连接有端盖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安装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便于天线集束接头的安装和固定。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注塑件和外壳通槽的结构,减少了天线集束接头在生产时所需的导电金属的量,降低生产成本,在导电金属外壳需要废弃时,由于导电金属的使用量被减少,从而减少了导电金属的废弃量,进一步节省成本;2、注塑件与导电金属外壳可拆卸连接,且注塑件为塑料材质,减少导电金属的使用量,节省成本,注塑件单独生产加工,降低导电金属外壳生产加工的难度,进而降低导电金属外壳生产加工中出现不合格的概率,减少导电金属外壳的废弃量,节省成本;3、导电金属外壳上设有固定件和第一密封环槽,提高注塑件和端盖的安装稳定性,保证天线集束接头的质量,天线集束接头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天线集束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集束接头,包括导电金属外壳(1)和若干信号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外壳(1)中设有外壳通槽(11),所述外壳通槽(11)一端的槽口处设有与导电金属外壳(1)可拆卸连接的端盖(4),所述外壳通槽(11)中设有注塑件(5),所述端盖(4)上设有若干插接槽(41),所述注塑件(5)上设有若干冲压通槽(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集束接头,包括导电金属外壳(1)和若干信号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外壳(1)中设有外壳通槽(11),所述外壳通槽(11)一端的槽口处设有与导电金属外壳(1)可拆卸连接的端盖(4),所述外壳通槽(11)中设有注塑件(5),所述端盖(4)上设有若干插接槽(41),所述注塑件(5)上设有若干冲压通槽(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线集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与注塑件(5)之间设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线集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件(5)设为塑料材质制成,所述注塑件(5)与导电金属外壳(1)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天线集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外壳(1)的内周壁上设有若干固定件(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天线集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5)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两直角边位于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张海亮施重庆王世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吴通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