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及数据存储方法与存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8303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及数据存储方法与存储系统,属于存储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数据存储装置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其包括一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其包括一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缓存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易失性存储单元和所述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连接,用于将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同步到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将易失性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同步至非易失性存储单元中的方法步骤复杂,效率较低。

A data storage device, data storage method and stor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及数据存储方法与存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存储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及数据存储方法与存储系统。
技术介绍
存储系统的写操作程序中,内存作为控制器和硬盘之间的重要桥梁,提供更快速的性能,但是如果发生突然间断电的情况,如何保护内存中的数据不丢失,这是存储系统中老生常谈的议题。易失性存储单元就是在关闭计算机或者突然性、意外性关闭计算机的时候,里面的数据会丢失,就像内存。非易失性存储单元在上面的情况下数据不会丢失,像硬盘等外存,另外由于易失性存储单元的储存空间有限,为了将易失性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永久的保存下来,就需要将易失性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同步至非易失性存储单元中,现有的将易失性存储单元中的逻辑与物理地址间的转换映射同步至非易失性存储单元中的方法步骤复杂,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及数据存储方法与存储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将易失性存储单元中的逻辑与物理地址间的转换映射同步至非易失性存储单元中的方法步骤复杂,效率较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其包括一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其包括一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缓存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易失性存储单元和所述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连接,用于将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同步到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存控制器中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标记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中已被同步至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的映射条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存控制器中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标记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已同步获得的映射条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处于更新状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易失性存储单元中提供一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在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中提供一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采用缓存控制器将所述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同步到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存控制器中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标记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中已被同步至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的映射条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中的条目已被同步时,则跳过处理此条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存控制器中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标记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已同步获得的映射条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所述缓存控制器进行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与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的同步时,同步顺序为从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的后端至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的前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存储系统,其包括:主机;数据存储设备,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数据存储设备包括:搜索引擎;数据存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数据存储设备内,所述数据存储装置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其与所述搜索引擎连接,所述易失性存储单元包括一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其包括一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缓存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易失性存储单元和所述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连接,用于将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同步到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易失性存储单元中新写入数据的物理-逻辑映射表与非易失性存储单元中的逻辑-物理映射表进行同步,从而将易失性存储单元中新写入映射表条目便捷的保存至非易失性存储单元中,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效率。在同步保存的过程当中由物理-逻辑映射表的后端至前端依次进行,即映射表条目的保存过程由最新写入的映射表条目依次向前直至最早写入的映射表条目。通过设置物理-逻辑映射表位图和逻辑-物理映射表位图对已被同步的映射表条目进行标记,若遇到已被同步的映射表条目则跳过同步此映射表条目,以此保证最新写入的映射表条目不会被覆盖。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存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存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对应图2中数据存储装置的数据存储方法流程图;图4为图3中对应步骤S3的逻辑流程图;图5为实施例物理-逻辑映射表(P2L);图6为用于保存属于逻辑块L30的映射条目的部分逻辑-物理映射表(L2P);图7为物理-逻辑映射表(P2L)对应的第一位图(P2Lbitmap);图8为逻辑块L30对应的第二位图(L2Pbitmap);图9为实施例逻辑块L30中L30:11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逻辑映射表(P2L)条目同步至部分逻辑-物理映射表(L2P)过程图;图10为实施例逻辑块L30中L30:0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逻辑映射表(P2L)条目同步至部分逻辑-物理映射表(L2P)过程图;图11为实施例逻辑块L30中L30:4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逻辑映射表(P2L)条目同步至部分逻辑-物理映射表(L2P)过程图;图12为实施例逻辑块L30中L30:16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逻辑映射表(P2L)条目同步至部分逻辑-物理映射表(L2P)过程图;图13为实施例逻辑块L30中再次出现L30:11逻辑地址时对应的物理-逻辑映射表(P2L)条目同步至部分逻辑-物理映射表(L2P)过程图;图14为图4中上一逻辑块完成同步后,开始同步下一逻辑块中的映射条目的示意图;图15为同步过程全部完成后物理-逻辑映射表(P2L)及相应的第一位图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存储系统,存储系统包括主机170和数据存储设备100(SolidStateDrive,SSD)。如图1及图2所示,数据存储设备100经由接口171及电源线172与主机170(例如信息处理装置)连接。主机170例如由个人计算机、CPU核或者与网络连接的服务器等构成。主机170对数据存储设备100执行数据存取控制,例如,通过向数据存储设备100发送写入请求、读出请求及删除请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易失性存储单元,其包括一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n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其包括一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n缓存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易失性存储单元和所述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连接,用于将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同步到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易失性存储单元,其包括一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
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其包括一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
缓存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易失性存储单元和所述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连接,用于将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同步到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控制器中包括第一位图,所述第一位图用于标记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中已被同步至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的映射条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控制器中包括第二位图,所述第二位图用于标记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已同步获得的映射条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处于更新状态。


5.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在易失性存储单元中提供一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
在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中提供一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
采用缓存控制器将所述待同步的物理到逻辑地址转换映射同步到已同步的逻辑到物理地址转换映射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子儒王守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康芯威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