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内直流接地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195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37
一种户内直流快速接地开关,包括壳体及其内的接线端子、电气控制、信号输出、操作机构、手动操作、电动操作模块以及静动触头,壳体内腔以竖板分隔为前后腔;后腔中安装静动触头,其分为四个铜排分上下两排对称布置并伸出壳体后壁,两个上排铜排一个接直流供电系统负极另一个接地PE,两个下排铜排之间设有机械连接共同动作且还通过相间短接铜排电连接;前腔中,顶部安装有接线端子模块、中间平行分布着电气控制和信号输出模块、下方分布着操作机构、手动操作和电动操作模块;操作机构模块除控制两个动触头外,还分别连接手动操作、电动操作、信号输出和电气控制模块,电动操作模块还连接接线端子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封闭式且结构紧凑体积较小还性能可靠。

A kind of indoor DC grounding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内直流接地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是涉及一种户内直流接地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的接地开关一般都包括有壳体、接线端子模块、电气控制模块、信号输出模块、操作机构模块、手动操作模块、电动操作模块和静动触头。目前国内的接地开关大多采用类似高压开关柜内的接地开关,体积较大,结构为敞开式。意大利COET公司有整套的直流柜解决方案,其MAT接地开关合闸时间<80ms,机械寿命20000次,短时耐受电流最大为100kA,额定工作电压DC3000V,高于国内的直流系统电压DC1500V。但同时同样导致其产品体积较大,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国产小型化柜体以及产品价格经济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封闭式且结构紧凑体积较小还性能可靠的户内直流接地开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户内直流接地开关,所述的接开关包括壳体及安装在其内的接线端子模块、电气控制模块、信号输出模块、操作机构模块、手动操作模块、电动操作模块和静动触头(或称之为接触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静动触头分为两个相别共有四个接线铜排,四个接线铜排分上下两排对称布置并伸出壳体后壁,其中两个上排接线铜排一个接直流供电系统负极另一个接地PE,两个分别对应的下排接线铜排之间设有机械连接共同动作且还通过相间短接铜排3电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腔以一竖板分隔为前后腔;所述的静动触头安装在后腔中,四个铜排主回路接线铜排A201、主回路接线铜排B202、主回路接线铜排C203和主回路接线铜排D204分上下两排对称布置并伸出壳体后壁;前腔中,顶部安装有接线端子模块并有部分伸出壳体外、中间平行分布着电气控制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最下方分布着操作机构模块、手动操作模块和电动操作模块;所述的操作机构模块除连接并控制所述的两个动触头-主回路接线铜排B202和主回路接线铜排D204外,还分别连接所述的手动操作模块、电动操作模块、信号输出模块和电气控制模块,电动操作模块还连接接线端子模块。手动操作模块和电动操作模块分别连接操作机构模块实现手动操作或自动操作,操作机构模块接收信号输出模块通过接线端子模块传来的信号,电气控制模块接收通过接线端子模块发来的分合闸控制信号并直接作用于操作机构模块,操作机构模块连接并控制两个动触头共同动作。所述的电气控制模块由闭合电磁铁和分励脱扣器组成,线圈得电时,衔铁击打操作机构的零件,使操作机构状态发生变化,带动动触头运动,从而完成电动分闸或合闸操作。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静动触头模块包含两个相别,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使回路形成两个断点,使得在有限体积内增加在分闸时相对进出线形成的断口的距离,保证耐压性能;同时,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及性能可靠的特点,且采用模块化组件,制造方便成本低廉。本技术具备关合短路电流及开合感应电流的能力,用于直流柜系统中,当线路出现短路情况时,可迅速将短路电流接入到地下,然后由直流断路器将短路线路切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之二;图3a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内部分腔结构示意图之一(左边为前面右边为后面);图3b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内部前腔布置示意图;图3c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内部后腔布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各模块间的组成和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壳体,102-前腔,102-后腔,201-主回路接线铜排A,202-主回路接线铜排B,203-主回路接线铜排C,204-主回路接线铜排D,3-相间短接铜排,4-接线端子模块,5-电气控制模块,6-信号输出模块,7-操作机构模块,8-手动操作模块,9-电动操作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至图4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户内直流接地开关实施例。所述的户内直流接地接开关包括壳体1及安装在其内的接线端子模块4、电气控制模块5、信号输出模块6、操作机构模块7、手动操作模块8、电动操作模块9和静动触头这些都是现有技术。参见图3a至图3c,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腔以一竖板分隔为前腔101和后腔102.后腔102中安装有静动触头。静动触头分为两个相别共有主回路接线铜排A201、主回路接线铜排B202、主回路接线铜排C203和主回路接线铜排D204四个接线铜排,四个接线铜排分上下两排-主回路接线铜排A(201)、和主回路接线铜排B202、主回路接线铜排C203和主回路接线铜排D204对称布置并伸出壳体后壁。其中两个上排接线铜排主回路接线铜排A和主回路接线铜排B-静触头接线铜排一个接直流供电系统负极另一个接地PE,两个分别对应的下排接线铜排主回路接线铜排C203和主回路接线铜排D204-动触头接线铜排之间设有机械连接共同动作且下端还通过相间短接铜排3电连接。前腔中,顶部安装有接线端子模块4并有部分伸出壳体外、中间平行分布着电气控制模块5和信号输出模块6、最下方分布着操作机构模块7、手动操作模块8和电动操作模块9。所述的操作机构模块7除机械连接并控制所述的两个动触头同时动作外,还分别连接所述的手动操作模块8、电动操作模块9、信号输出模块6和电气控制模块5,电动操作模块9还连接接线端子模块4。参见图1,更具体地,户内直流接地开关的壳体正面,还设有人机操作界面,其包含分闸、合闸按钮、分合闸指示、储能/释能指示、手动操作手柄和机械计数器。顶部安装有插拔式接线端子,左右侧面均安装有搬运把手,底面靠边侧安装有安装固定侧板。如图2所示,户内直流接地开关的静动触头的主回路接线铜排A201和主回路接线铜排C203构成一个相别,静动触头的主回路接线铜排B202和主回路接线铜排D204构成一个相别。如图3a至图3c所示,为所述的户内直流接地开关的组成布置示意图。静动触头模块包含两个相别,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使回路形成两个断点。如图4所示,所述的户内直流接地开关的各模块间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所述接地开关的核心模块为操作机构模块和静动触头模块。操作机构模块中有驱动轴带动静动触头的动触头运动,实现接地开关的分合闸操作。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模块和电动操作模对操作机构模块进行储能操作。操作机构模块的相关机构运动时会使信号输出模块产生触点状态的变化。电气控制模块可以通过电路设计实现远程控制接地开关分合闸。接线端子模块将外部控制信号引入到电动操作模块和电气控制模块,并将信号输出模块的触点状态反馈到外设电路中。通过接地开关正面的人机界面上的按钮也可进行分合闸操作。静动触头包含两个相别,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使回路依次经过接线铜排,从而在电气上形成两个断点。回路的一端201接地,另一端202接直流供电系统负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内直流接地开关,所述的接地开关包括壳体(1)及安装在其内的接线端子模块(4)、电气控制模块(5)、信号输出模块(6)、操作机构模块(7)、手动操作模块(8)、电动操作模块(9)和静动触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静动触头分为两个相别共有主回路接线铜排A(201)、主回路接线铜排B(202)、主回路接线铜排C(203)和主回路接线铜排D(204)四个接线铜排,分上下两排对称布置并伸出壳体后壁,其中两个上排接线铜排-主回路接线铜排A(201)和主回路接线铜排B(202)一个接直流供电系统负极另一个接地PE,两个分别对应的下排接线铜排-主回路接线铜排C(203)和主回路接线铜排D(204)之间设有机械连接共同动作且还通过相间短接铜排(3)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9 CN 20192042891121.一种户内直流接地开关,所述的接地开关包括壳体(1)及安装在其内的接线端子模块(4)、电气控制模块(5)、信号输出模块(6)、操作机构模块(7)、手动操作模块(8)、电动操作模块(9)和静动触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静动触头分为两个相别共有主回路接线铜排A(201)、主回路接线铜排B(202)、主回路接线铜排C(203)和主回路接线铜排D(204)四个接线铜排,分上下两排对称布置并伸出壳体后壁,其中两个上排接线铜排-主回路接线铜排A(201)和主回路接线铜排B(202)一个接直流供电系统负极另一个接地PE,两个分别对应的下排接线铜排-主回路接线铜排C(203)和主回路接线铜排D(204)之间设有机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文德张帆余龙王立天邱耿华刘旭彬程军熊铎宁常宝波黄绍伦徐俊杰李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