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099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线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层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包括外管与内管,所述外管与内管同轴设置,而在外管的外周面设置有外圈防护结构,且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的环形腔体,同时外管与内管之间通过多个弹性连接筋相互固定连接,外圈防护结构包括包覆于外管外周面的内漆包线层,内漆包线层的外部设置有同轴的外漆包线层,且外漆包线层与内漆包线层之间形成有供氯化聚乙烯橡胶层填充的环形腔室氯化聚乙烯橡胶层的内部预留有供多个加强丝插入嵌装的穿孔。该双层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能够对不同股导芯进行相互分开布置,达到了分类效果,在避免导芯相互摩擦的同时,还便于施工时的布线工作,提高实用性。

A double layer super six class digital communication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
本技术涉及通信线缆
,具体为一种双层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
技术介绍
通信线缆由多根互相绝缘的导线或导体构成缆芯,外部具有密封护套的通信线路。有的在护套外面还装有外护层。有架空、直埋、管道和水底等多种敷设方式。按结构分为对称、同轴和综合电缆;按功能分为野战和永备电缆(地下、海底电缆)。通信电缆传输频带较宽,通信容量较大,受外界干扰小,但不易检修。可传输电话、电报、数据和图像等。传统的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往往不具有不具有缓冲功能,容易因受到挤压或拉扯而破坏,并且普通的光伏发电用电线电缆不方便在使用过程中的收纳和固定,并且电缆在移动时强度不高,容易在高强度拉扯的过程中损坏,同时电缆的缓冲能力较低,移动电缆过程中碰撞导致内部发生损坏,影响电缆的实用效果。。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双层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解决了容易在高强度拉扯的过程中损坏,同时电缆的缓冲能力较低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包括外管与内管,所述外管与内管均一体成型为截面呈圆形的管体且均为弹性材质,外管与内管同轴设置,而在外管的外周面设置有外圈防护结构,且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的环形腔体,同时外管与内管之间通过多个弹性连接筋相互固定连接,多个弹性连接筋一体成型为片状结构并以外管或内管的圆心呈放射状等距排布,相邻的弹性连接筋将环形腔体分隔形成供单根导芯储放的弧形腔室。进一步的,所述外圈防护结构包括包覆于外管外周面的内漆包线层,内漆包线层的外部设置有同轴的外漆包线层,且外漆包线层与内漆包线层之间形成有供氯化聚乙烯橡胶层填充的环形腔室。进一步的,所述氯化聚乙烯橡胶层的内部预留有供多个加强丝插入嵌装的穿孔,且多个加强丝呈环形等距排列,同时加强丝的材质选用铝镁合金丝或者钛镍合金丝。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外周面套装有多个橡胶圈,多个橡胶圈间隔排布,而橡胶圈背向外管的一侧周面与内漆包线层的内表面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中成形有内腔,且在内腔中填充有消能柱,消能柱为橡胶材质,且消能柱内部包括相互排列的正偶数边形管状结构,消能柱为蜂窝结构,且蜂窝结构由若干个蜂窝单元构成。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内周面复合有一层海绵垫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该技术,通过相邻的弹性连接筋将环形腔体分隔形成供单根导芯储放的弧形腔室,从而能够对不同股导芯进行相互分开布置,达到了分类效果,在避免导芯相互摩擦的同时,还便于施工时的布线工作,提高实用性。2、该技术,通过加强丝与消能柱能够将外界的振动或挤压抵消并逐渐化解,进而提高通信线缆整体的柔性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通信线缆冬季出现脆性损坏的概率,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弧形腔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外漆包线层;2、氯化聚乙烯橡胶层;3、内漆包线层;4、加强丝;5、外管;6、弹性连接筋;7、内管;8、消能柱;9、内腔;10、橡胶圈;11、海绵垫层;12、导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看图1-3:一种双层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包括外管5与内管7,所述外管5与内管7均一体成型为截面呈圆形的管体且均为弹性材质,外管5与内管7同轴设置,而在外管5的外周面设置有外圈防护结构,且外管5与内管7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的环形腔体,同时外管5与内管7之间通过多个弹性连接筋6相互固定连接,多个弹性连接筋6一体成型为片状结构并以外管5或内管7的圆心呈放射状等距排布,相邻的弹性连接筋6将环形腔体分隔形成供单根导芯12储放的弧形腔室,从而能够对不同股导芯12进行相互分开布置,达到了分类效果,在避免导芯12相互摩擦的同时,还便于施工时的布线工作,提高实用性。进一步,所述外管5的内周面复合有一层海绵垫层11,起到对导芯12的防护作用。所述外圈防护结构包括包覆于外管5外周面的内漆包线层3,内漆包线层3的外部设置有同轴的外漆包线层1,且外漆包线层1与内漆包线层3之间形成有供氯化聚乙烯橡胶层2填充的环形腔室,氯化聚乙烯橡胶层2起到良好的防水、防腐蚀效果的同时,还能提高整体的柔性,进而有助于延长使用年限。进一步,所述氯化聚乙烯橡胶层2的内部预留有供多个加强丝4插入嵌装的穿孔,且多个加强丝4呈环形等距排列,同时加强丝4的材质选用铝镁合金丝或者钛镍合金丝,从而能够提高外圈防护结构的结构强度,使外圈防护结构在保持弹性弯折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其抗变形能力,进而提高对导芯12的保护效果。进一步,所述外管5的外周面套装有多个橡胶圈10,多个橡胶圈10间隔排布,而橡胶圈10背向外管5的一侧周面与内漆包线层3的内表面相连接,这样当外圈防护结构受到踩踏或非人力因素挤压产生形变时,橡胶圈10首先受压差生形变,进而起到吸收与化解挤压形变的作用,降低了外管5破坏的风险,提高了实用性。所述内管7中成形有内腔9,且在内腔9中填充有消能柱8,消能柱8为橡胶材质,且消能柱8内部包括相互排列的正偶数边形管状结构,消能柱8为蜂窝结构,且蜂窝结构由若干个蜂窝单元构成,这样当外管5受到形变自弹性连接筋6传递至内管7上,而后内管7将受压对消能柱8产生作用力,通过消能柱8将外界的振动或挤压抵消并逐渐化解,进而提高通信线缆整体的柔性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通信线缆冬季出现脆性损坏的概率,提高实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相邻的弹性连接筋6将环形腔体分隔形成供单根导芯12储放的弧形腔室,从而能够对不同股导芯12进行相互分开布置,达到了分类效果,在避免导芯12相互摩擦的同时,还便于施工时的布线工作,提高实用性;通过加强丝4与消能柱8能够将外界的振动或挤压抵消并逐渐化解,进而提高通信线缆整体的柔性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通信线缆冬季出现脆性损坏的概率,提高实用性。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包括外管(5)与内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5)与内管(7)均一体成型为截面呈圆形的管体且均为弹性材质,外管(5)与内管(7)同轴设置,而在外管(5)的外周面设置有外圈防护结构,且外管(5)与内管(7)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的环形腔体,同时外管(5)与内管(7)之间通过多个弹性连接筋(6)相互固定连接,多个弹性连接筋(6)一体成型为片状结构并以外管(5)或内管(7)的圆心呈放射状等距排布,相邻的弹性连接筋(6)将环形腔体分隔形成供单根导芯(12)储放的弧形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包括外管(5)与内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5)与内管(7)均一体成型为截面呈圆形的管体且均为弹性材质,外管(5)与内管(7)同轴设置,而在外管(5)的外周面设置有外圈防护结构,且外管(5)与内管(7)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的环形腔体,同时外管(5)与内管(7)之间通过多个弹性连接筋(6)相互固定连接,多个弹性连接筋(6)一体成型为片状结构并以外管(5)或内管(7)的圆心呈放射状等距排布,相邻的弹性连接筋(6)将环形腔体分隔形成供单根导芯(12)储放的弧形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超六类数字通信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防护结构包括包覆于外管(5)外周面的内漆包线层(3),内漆包线层(3)的外部设置有同轴的外漆包线层(1),且外漆包线层(1)与内漆包线层(3)之间形成有供氯化聚乙烯橡胶层(2)填充的环形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超六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祥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振亚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