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088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具体涉及车辆轮毂技术领域,包括内轮毂,所述内轮毂外侧设置有外轮毂,所述外轮毂内壁设置有散热圈,所述内轮毂与外轮毂之间设置有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散热装置,当汽车在行驶时,轮胎产生高温后,热量通过散热圈传递到导热片上,最后通过散热片散发掉,且外轮毂和内轮毂在转动时,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的连接板也随之转动,当转动板在转动的同时,外界的空气会通过导风孔进入到外轮毂与内轮毂之间,且导风片的设置可以引导空气进入到导风孔内的效率,而当导风孔内的空气流动到散热片上时,会提高散热片散热的效率,且连接板还可提高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的稳定性。

A kind of imitating electroplated aluminum alloy wheel hu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
本技术涉及车辆轮毂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
技术介绍
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轮毂是用于支撑轮胎的汽车零件,它支撑在轮胎内侧并与汽车车轴相固连。也就是说,紧固螺栓穿过轮毂端部的安装盘与汽车车轴或车体相固连,从而使得轮毂与汽车车轴或车体相固连。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493668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包括轮辋、轮辐、安装盘,安装盘设于轮辋一侧的中部,安装盘与轮辋之间通过轮辐连接,轮辐的一端固定于安装盘上、另一端固定于轮辋的内环壁上,所述轮辋、轮辐以及安装盘的表面上均由内向外设有底漆预喷涂层、仿电镀涂料喷涂层,底漆预喷涂层厚度为0.2mm~1.5mm,仿电镀涂料喷涂层的厚度为0.1mm,轮辐设有五根,五根轮辐沿安装盘均布。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汽车在行驶时,轮胎很产生高温,而该装置由于结构过于简单,对于轮胎的散热效果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通过设置有散热装置,当汽车在行驶时,轮胎产生高温后,热量通过散热圈传递到导热片上,最后通过散热片散发掉,且外轮毂和内轮毂在转动时,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的连接板也随之转动,当转动板在转动的同时,外界的空气会通过导风孔进入到外轮毂与内轮毂之间,且导风片的设置可以引导空气进入到导风孔内的效率,而当导风孔内的空气流动到散热片上时,会提高散热片散热的效率,且连接板还可提高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的稳定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包括内轮毂,所述内轮毂外侧设置有外轮毂,所述外轮毂内壁设置有散热圈,所述内轮毂与外轮毂之间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轮辐,所述轮辐一侧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底部设置有多个散热片,所述轮辐顶端与外轮毂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轮辐底端与内轮毂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轮辐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表面设置有若干导风片,所述导风片一侧贯穿设有导风孔。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散热片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散热片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层。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轮毂与内轮毂一侧均设置有多个螺栓孔,所述连接层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散热层由铜材料制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轮毂、轮辐以及内轮毂的表面上均由设置有底漆预喷涂层,所述底漆预喷涂层顶部设置有仿电镀涂料喷涂层。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漆预喷涂层厚度不少于0.2mm。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电镀涂料喷涂层厚度设置为0.1mm。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片与导风孔均倾斜设置,且导风片与导风孔倾斜的方向相一致。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孔形状设置为喇叭状,所述连接板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设置有散热装置,当轮辐与外轮毂相连接时,轮辐一侧的导热片刚好与外轮毂内壁的散热圈相贴合,当汽车在行驶时,轮胎产生高温后,热量通过散热圈传递到导热片上,最后通过散热片散发掉,且每个轮辐一侧都设有散热片,因此散热片的数量较多,从而提高了散热片的效率,而汽车在行驶时,外轮毂和内轮毂在转动时,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的连接板也随之转动,当转动板在转动的同时,外界的空气会通过导风孔进入到外轮毂与内轮毂之间,且导风片的设置可以引导空气进入到导风孔内的效率,而当导风孔内的空气流动到散热片上时,会提高散热片散热的效率,且连接板还可提高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的稳定性;2、通过设置有加强板,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有利于提高多个散热片之间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有连接层和散热层,连接层可以提高散热片的强度,从而提高散热片与导热片之间的稳定性,而散热层用于吸收热量并挥发热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轮辐与导热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散热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板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散热片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内轮毂、2外轮毂、3散热圈、4轮辐、5导热片、6散热片、601连接层、602散热层、7连接板、8导风片、9导风孔、10加强板、11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包括内轮毂1,所述内轮毂1外侧设置有外轮毂2,所述外轮毂2内壁设置有散热圈3,所述内轮毂1与外轮毂2之间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轮辐4,所述轮辐4一侧设置有导热片5,所述导热片5底部设置有多个散热片6,所述轮辐4顶端与外轮毂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轮辐4底端与内轮毂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轮辐4之间设置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表面设置有若干导风片8,所述导风片8一侧贯穿设有导风孔9;所述内轮毂1、轮辐4以及内轮毂1的表面上均由设置有底漆预喷涂层,所述底漆预喷涂层顶部设置有仿电镀涂料喷涂层;所述底漆预喷涂层厚度不少于0.2mm;所述仿电镀涂料喷涂层厚度设置为0.1mm;所述导风片8与导风孔9均倾斜设置,且导风片8与导风孔9倾斜的方向相一致,所述散热圈3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导风孔9形状设置为喇叭状,所述连接板7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实施方式具体为: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轮辐4安装在外轮毂2与内轮毂1之间,轮辐4两端均通过螺栓与外轮毂2和内轮毂1相连接,而当轮辐4与外轮毂2相连接时,轮辐4一侧的导热片5刚好与外轮毂2内壁的散热圈3相贴合,当汽车在行驶时,轮胎产生高温后,会传递一部分热量到外轮毂2上,最后被散热圈3吸收掉一部分,而导热片5与散热圈3相贴合,从而热量都传递到导热片5上,最后通过散热片6散发掉,且每个轮辐4一侧都设有散热片6,因此散热片6的数量较多,从而提高了散热片6的效率,而汽车在行驶时,外轮毂2和内轮毂1在转动时,相邻两个轮辐4之间的连接板7也随之转动,当转动板在转动的同时,外界的空气会通过导风孔9进入到外轮毂2与内轮毂1之间,且导风片8的设置可以引导空气进入到导风孔9内的效率,而当导风孔9内的空气流动到散热片6上时,会提高散热片6散热的效率,且连接板7还可提高相邻两个轮辐4之间的稳定性。如附图1和图5所示的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还包括散热片6,若干所述散热片6之间设置有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包括内轮毂(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毂(1)外侧设置有外轮毂(2),所述外轮毂(2)内壁设置有散热圈(3),所述内轮毂(1)与外轮毂(2)之间设置有散热装置;/n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轮辐(4),所述轮辐(4)一侧设置有导热片(5),所述导热片(5)底部设置有多个散热片(6),所述轮辐(4)顶端与外轮毂(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轮辐(4)底端与内轮毂(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轮辐(4)之间设置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表面设置有若干导风片(8),所述导风片(8)一侧贯穿设有导风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包括内轮毂(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毂(1)外侧设置有外轮毂(2),所述外轮毂(2)内壁设置有散热圈(3),所述内轮毂(1)与外轮毂(2)之间设置有散热装置;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轮辐(4),所述轮辐(4)一侧设置有导热片(5),所述导热片(5)底部设置有多个散热片(6),所述轮辐(4)顶端与外轮毂(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轮辐(4)底端与内轮毂(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轮辐(4)之间设置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表面设置有若干导风片(8),所述导风片(8)一侧贯穿设有导风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散热片(6)之间设置有加强板(10),所述加强板(1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散热片(6)包括连接层(601),所述连接层(601)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层(6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电镀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2)与内轮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平何舒乐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斯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