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路调整机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802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12
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包含框架,承载座,光学元件及多个致动器。承载座设于框架并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与框架连接,承载座的外周缘连接第一弹性件而形成第一连接区域及第二连接区域,且承载座的外周缘连接第二弹性件而形成第三连接区域及第四连接区域。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连接区域分别界定出位于彼此间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三中间区域。多个致动器至少设于第一中间区域与第四中间区域。

Optical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路调整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及光路调整机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各种影像显示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上。于一影像显示装置中,例如可设置一光路调整机构改变光线于装置内的行进光路,以提供例如提高成像分辨率、改善画面品质等各种效果。然而,公知光路调整机构的构件数目、重量、体积均较大,难以进一步微型化。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度高且可大幅减少重量及体积的光路调整机构设计。“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括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道的公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所述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包含框架、承载座、光学元件及多个致动器。承载座设于框架并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与框架连接,承载座的外周缘连接第一弹性件而形成第一连接区域及第二连接区域,且承载座的外周缘连接第二弹性件而形成第三连接区域及第四连接区域。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中间区域,第二连接区域与第三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中间区域,第三连接区域与第四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三中间区域,且第四连接区域与第一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四中间区域。光学元件设在承载座,多个致动器设于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中间区域中的至多三个中间区域,且多个致动器至少设于第一中间区域与第四中间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包含框架、承载座、光学元件及多个致动器。承载座设于框架并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与框架连接,承载座包含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与相对的第三侧及第四侧,且第三侧及第四侧分别位于第一侧及第二侧之间。光学元件设在承载座且以第一轴向及第二轴向摆动,多个致动器位于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第四侧中的至多三侧,且多个致动器至少位于第一侧及第三侧。第一弹性件经由第一固定点连接框架,承载座经由其外周缘的第一连接点连接第一弹性件,且第一固定点与第一连接点的连线不平行第一轴向且不平行第二轴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观点,通过光路调整机构调整或变化光路,可视实际需求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可用以提升投影分辨率、提高影像品质(消除暗区、柔和化影像边缘)等等而不限定。再者,利用致动器的作用力搭配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产生往复摆动的原理,仅需于承载座相近的两侧设置两个致动器,即能使光学元件产生以两个不同轴向摆动至四个不同倾斜位置的运动,获得例如减少零件数、简化整体结构并缩短组装工时的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图2A-2C显示当致动器作动时承载座的整体受力分布图。图3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显示像素影像位移效果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图5A-5D显示各种不同外型的弹性件的示意简图。图6A-6D显示光路调整机构的各种不同变化例的示意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图7C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示意图。图9A及图9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应用于一光学系统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应用于一光学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之揭露内容揭示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可运用于不同光学系统(例如显示装置、投影装置等等)以调整或变化光路俾提供例如提升成像分辨率、提高影像品质(消除暗区、柔和化影像边缘)等效果而不限定,且光路调整机构于光学系统中的设置位置及配置方式完全不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路调整机构100可具有一框架(base)110、一承载座(carrier)120、一光学元件130以及多个致动器140。承载座120设于框架110并以一第一弹性件150及一第二弹性件160与框架110连接。于一实施例中,承载座120例如可为一独立或与光学元件130一体成型的承载架或镜片座;于另一实施例中,可由弹性件150或/及弹性件160直接延伸出一可承载光学元件130的区域以作为承载座120,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此。于本实施例中,承载座120包含相对的一第一侧122及一第二侧124,与相对的一第三侧126及一第四侧128,且第三侧126及第四侧128分别位于第一侧122及第二侧124之间,亦即第一侧122与第二侧124的距离可大于第一侧122与第三侧126的距离。光学元件130可设于承载座120,光学元件130例如可为一镜片,且镜片仅需能提供反射或折射光线的效果即可,其形式及种类并不限定,例如可为一透镜(Lens)或一反射镜(Mirror)。多个致动器140可为一第一致动器142及一第二致动器144,第一致动器142设于承载座120的第一侧122且第二致动器144设于与第一侧122相邻的第三侧126,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142可位于框架110上且位于第一侧122,第二致动器144可位于框架110上且位于第三侧126,且第一致动器142及第二致动器144可位于承载座120的一对角线的同一边。再者,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50可包含一固定部152,及连接于固定部152两端且可摆动或扭转的两个活动部154,第二弹性件160包含一固定部162及连接于固定部162两端且可自由摆动或扭转的两个活动部164,固定部152、162可通过例如螺丝或插销的固定件分别连接并固定至框架110。于本实施例中,各个活动部154、164可设于承载座120的对角线位置,且各个活动部154、164可包含至少一转折部B而可具有例如实质平行承载座120的两相邻侧边的两个不同区段(例如包含平行图1之X轴方向的区段及平行Y轴方向的区段)。再者,于本实施例中,承载座120的外周缘120a连接第一弹性件150而形成一第一连接区域C1及一第二连接区域C2,且承载座120的外周缘120a连接第二弹性件160而形成一第三连接区域C3及一第四连接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架;/n承载座,设于所述框架并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承载座的外周缘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而形成第一连接区域及第二连接区域,且所述承载座的外周缘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而形成第三连接区域及第四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中间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三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中间区域,所述第三连接区域与所述第四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三中间区域,所述第四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四中间区域;/n光学元件,设在所述承载座;以及/n多个致动器,设于所述第一、所述第二、所述第三及所述第四中间区域中的至多三个中间区域,且所述致动器至少设于所述第一中间区域与所述第四中间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承载座,设于所述框架并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承载座的外周缘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而形成第一连接区域及第二连接区域,且所述承载座的外周缘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而形成第三连接区域及第四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中间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三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中间区域,所述第三连接区域与所述第四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三中间区域,所述第四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四中间区域;
光学元件,设在所述承载座;以及
多个致动器,设于所述第一、所述第二、所述第三及所述第四中间区域中的至多三个中间区域,且所述致动器至少设于所述第一中间区域与所述第四中间区域。


2.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承载座,设于所述框架并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承载座包含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与相对的第三侧及第四侧,且所述第三侧及所述第四侧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之间;
光学元件,设于所述承载座且以第一轴向及第二轴向摆动;以及
多个致动器,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三侧、所述第四侧中的至多三侧,且所述致动器至少位于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三侧,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经由第一固定点连接所述框架,所述承载座经由其外周缘的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且所述第一固定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连线不平行所述第一轴向且不平行所述第二轴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至少一个设于叠合所述第一弹性件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弹性件包含于不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致动器的其中之一至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距离小于所述多个致动器的另一至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赐
申请(专利权)人: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