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互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717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背板,背板上设置有电容屏控制板,电容屏控制板通过控制板支架安装在背板上,电容屏控制板具有供FFC排线引出的出线侧,出线侧设置有功能器件,功能器件通过器件支架安装在背板上,器件支架与背板间隔设置,器件支架上开设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正对出线侧,控制板支架靠近器件支架的一端连接在器件支架设有避让缺口的位置,FFC排线依次穿过避让缺口、背板与器件支架之间由器件支架远离出线侧的一侧引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交互平板优化了FFC排线的走线设计,使FFC排线的长度能够设计到最短,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减少FFC排线的弯折,无需额外设置固定件固定,降低了固定难度。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tab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交互平板
本技术涉及智能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互平板。
技术介绍
智能交互平板如会议机,其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视、广告机和音响于一体,具备书写、批注、同步交互、多媒体、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融合高清显示、人机交互、多媒体信息处理和网络传输等多项技术,常用于政企会议室、媒体演播厅、教育培训机构等地方。目前智能交互平板的电容屏控制板设置在背板的背侧(即背板远离钢化玻璃和光学膜片的一侧),电容屏控制板的FFC排线的走线设计需要避开背板上的其他功能器件,比如喇叭等,FFC排线通常是绕开这些功能器件走线,这样的方式使得FFC排线的长度增加,增加了制造成本,同时还容易使FFC排线多次弯折,并需要额外的固定件将FFC排线固定在背板上,以防止FFC排线移位,增加了固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其可以优化FFC排线的走线设计,使FFC排线的长度能够设计到最短,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FFC排线的弯折,无需额外设置固定件固定,降低了固定难度。为达此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电容屏控制板,所述电容屏控制板通过控制板支架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电容屏控制板具有供FFC排线引出的出线侧,所述出线侧设置有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通过器件支架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器件支架与所述背板间隔设置,所述器件支架邻近于所述出线侧的一侧开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正对所述出线侧,所述控制板支架靠近所述器件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器件支架设有所述避让缺口的位置,所述FFC排线依次穿过所述避让缺口、所述背板与所述器件支架之间由所述器件支架远离所述出线侧的一侧引出。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器件支架包括与所述背板平行的第一本体,所述避让缺口开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避让缺口的开口朝向所述电容屏控制板,所述控制板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或所述第一本体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的加强边,所述加强边封堵所述避让缺口的开口。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本体相对的两侧均朝向所述背板延伸有第一连接板,所述避让缺口延伸至靠近所述控制板支架的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本体凸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本体上对应所述螺纹孔开设有第一固定孔,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旋拧在所述螺纹孔内,以将所述第一本体固定在所述背板上。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本体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凸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功能器件上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柱开设有第二固定孔,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旋拧在所述螺纹孔内,以将所述功能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板支架还包括与所述背板平行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朝向所述背板延伸有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器件支架,所述加强边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强边和所述第二本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的两侧。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背板上。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本体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边分别朝向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延伸有第一加强板和朝向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延伸有第二加强板。作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功能器件为喇叭。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器件支架上开设与电容屏控制板上的FFC排线正对的避让缺口,可以将FFC排线以最短的长度穿过器件支架,避免FFC排线绕线,减小了FFC排线的长度,降低制造成本;通过将控制板支架靠近器件支架的一端连接在器件支架设有避让缺口的位置,可以对避让缺口处进行加强,防止器件支架变形;通过将FFC排线由背板和器件支架之间穿过,可以利用背板和器件支架对FFC排线进行位置限定,避免FFC排线因外部设备拉动而移位,省去了固定件的使用,降低了固定难度。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器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背板;2、电容屏控制板;21、FFC排线;22、出线侧;3、控制板支架;31、加强边;32、第二本体;33、第二连接板;34、第三连接板;35、第四连接板;36、第一加强板;37、第二加强板;4、功能器件;41、第二固定孔;5、器件支架;51、避让缺口;52、第一本体;521、第一固定孔;53、第一连接板;54、第二固定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所1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interactiveintelligentpanel,IIP)具有呈现图像、文字等信息的功能,同时也具备独立处理能力的设备,其至少能够独立执行图像/视频显示、触控交互、拍摄、音视频播放、数据处理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智能交互平板的固定方式有多种,比如挂墙式,通过壁挂板直接悬挂于墙面上,还可以脚架式,脚架式是将智能交互平板悬挂在可移动的脚架上。对于脚架式结构的智能交互平板,其可以相对于脚架固定,也可以相对于脚架旋转、升降或者旋转和升降两个功能同时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电容屏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屏控制板通过控制板支架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电容屏控制板具有供FFC排线引出的出线侧,所述出线侧设置有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通过器件支架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器件支架与所述背板间隔设置,所述器件支架邻近于所述出线侧的一侧开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正对所述出线侧,所述控制板支架靠近所述器件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器件支架设有所述避让缺口的位置,所述FFC排线依次穿过所述避让缺口、所述背板与所述器件支架之间由所述器件支架远离所述出线侧的一侧引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电容屏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屏控制板通过控制板支架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电容屏控制板具有供FFC排线引出的出线侧,所述出线侧设置有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通过器件支架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器件支架与所述背板间隔设置,所述器件支架邻近于所述出线侧的一侧开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正对所述出线侧,所述控制板支架靠近所述器件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器件支架设有所述避让缺口的位置,所述FFC排线依次穿过所述避让缺口、所述背板与所述器件支架之间由所述器件支架远离所述出线侧的一侧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支架包括与所述背板平行的第一本体,所述避让缺口开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避让缺口的开口朝向所述电容屏控制板,所述控制板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或所述第一本体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的加强边,所述加强边封堵所述避让缺口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的两侧均朝向所述背板延伸有第一连接板,所述避让缺口延伸至靠近所述控制板支架的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本体凸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本体上对应所述螺纹孔开设有第一固定孔,螺钉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景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