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提式电动滚筒磨砂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48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提式电动滚筒磨砂抛光机,包括螺纹杆,所述支杆一以及支杆二上表面均固定螺纹杆,两根所述螺纹杆上端分别穿过连接片,两块所述连接片分别焊接在活动把手两端,所述活动把手设置在固定把手正上方,所述连接片下侧的螺纹杆环形侧面套装螺纹套,且螺纹套通过螺纹啮合在螺纹杆环形侧面,所述连接片上侧面焊接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螺纹杆环形侧面,所述弹簧上端焊接在挡片下侧面,所述挡片固定在螺纹杆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调节把手的功能,适应性佳,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握持稳定性。

A portable electric roller polish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提式电动滚筒磨砂抛光机
本技术涉及抛光机,特别涉及一种手提式电动滚筒磨砂抛光机。
技术介绍
为了对材质的表面进行磨光处理,常使用磨砂抛光机对材质表面进行加工,从而得到所需的效果,手提式的电动滚筒磨砂抛光机携带方便,使用灵活性佳,便于对小型的材质进行处理,使用范围广。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手提式的电动滚筒磨砂抛光机把手通常为固定结构,不能根据使用人员手掌的大小进行调节,从而导致握持效果不佳,影响操作,同时,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四处飘散,容易被使用人员吸入,影响其身体健康,所以需要一种手提式电动滚筒磨砂抛光机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提式电动滚筒磨砂抛光机,本技术实现了调节把手的功能,适应性佳,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握持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提式电动滚筒磨砂抛光机,包括抛光机本体,所述抛光机本体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外表面安装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支杆一,所述外壳外表面远离支杆一的一端固定支杆二,所述支杆二内侧面远离外壳的一端连接固定把手,所述固定把手另一端与支杆一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支杆一和支杆二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两组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包括螺纹杆,所述支杆一以及支杆二上表面均固定螺纹杆,两根所述螺纹杆上端分别穿过连接片,两块所述连接片分别焊接在活动把手两端,所述活动把手设置在固定把手正上方,所述连接片下侧的螺纹杆环形侧面套装螺纹套,且螺纹套通过螺纹啮合在螺纹杆环形侧面,所述连接片上侧面焊接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螺纹杆环形侧面,所述弹簧上端焊接在挡片下侧面,所述挡片固定在螺纹杆上端。优选的,所述外壳远离把手组件的一端设置清灰组件,所述清灰组件包括空腔,所述空腔加工在外壳内部远离把手组件的一端,所述空腔外侧面加工气孔,所述外壳两侧的空腔分别连接分流管,两根所述分流管另一端均与输气管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输气管另一端与高压气流输送设备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环形侧面包裹橡胶套,且橡胶套环形侧面加工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固定把手两端分别加工螺纹孔,所述支杆一以及支杆二侧面均加工螺栓孔,所述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螺栓孔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把手两端面均加工卡槽,所述卡槽内部分别焊接连接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动螺纹套时,螺纹套沿着螺纹杆移动,从而带动连接片移动,连接片移动带动活动把手移动,使得活动把手与固定把手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从而实现了把手组件的调节,能很好地适应不同手掌大小的人员进行使用,握持效果佳,另,由于高压气流输送设备将高压气流通过输气管以及分流管进行输送,从而使高压气流流动至空腔内,并通过气孔排出,从而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吹向远离使用人员的方向,使灰尘不易被使用人员吸入。本技术实现了调节把手的功能,适应性佳,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握持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局部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局部剖面图;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图中,1-抛光机本体,2-外壳,3-把手组件,4-清灰组件,31-支杆一,32-螺纹杆,33-螺纹套,34-连接片,35-弹簧,36-挡片,37-活动把手,38-支杆二,39-固定把手,41-空腔,42-气孔,43-进气管,44-分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一种手提式电动滚筒磨砂抛光机,包括抛光机本体1,所述抛光机本体1安装在外壳2内部,所述外壳2外表面安装把手组件3,所述把手组件3包括支杆一31,所述外壳2外表面远离支杆一31的一端固定支杆二38,所述支杆二38内侧面远离外壳2的一端连接固定把手39,所述固定把手39另一端与支杆一31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支杆一31和支杆二3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两组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包括螺纹杆32,所述支杆一31以及支杆二38上表面均固定螺纹杆32,两根所述螺纹杆32上端分别穿过连接片34,两块所述连接片34分别焊接在活动把手37两端,所述活动把手37设置在固定把手39正上方,所述连接片34下侧的螺纹杆32环形侧面套装螺纹套33,且螺纹套33通过螺纹啮合在螺纹杆32环形侧面,所述连接片34上侧面焊接弹簧35,所述弹簧35套装在螺纹杆32环形侧面,所述弹簧35上端焊接在挡片36下侧面,所述挡片36固定在螺纹杆32上端。所述外壳2远离把手组件3的一端设置清灰组件4,所述清灰组件4包括空腔41,所述空腔41加工在外壳2内部远离把手组件3的一端,所述空腔41外侧面加工气孔42,所述外壳2两侧的空腔41分别连接分流管44,两根所述分流管44另一端均与输气管43相连接,使用时,使用人员使高压气流输送设备运行,从而将高压气流通过输气管43输送至分流管44,从而高压气流通过分流管44流动至空腔41内部,空腔41内的高压气流通过气孔42排出,对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进行吹拂,使灰尘向远离使用人员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用人员不易大量吸入灰尘。所述输气管43另一端与高压气流输送设备相连接,便于高压气流的输送。所述螺纹套33环形侧面包裹橡胶套,且橡胶套环形侧面加工防滑纹,提高了使用人员握持的稳定性以及舒适性。所述固定把手39两端分别螺纹孔,所述支杆一31以及支杆二38侧面均加工螺栓孔,所述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螺栓孔相连接,便于固定把手39与支杆一31和支杆二38的连接。所述活动把手37两端面均加工卡槽,所述卡槽内部分别焊接连接片34,提高了活动把手37安装的稳定性。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根据自身手掌的大小对把手组件3进行调节,调节时,使用人员同时旋转同一组调节把手中的两个螺纹套33,使螺纹套33通过螺纹啮合沿着螺纹杆32移动,由于在弹簧35的弹力作用下,连接片34始终贴紧在螺纹套33表面,所以螺纹套33移动过程中连接片34随着螺纹套33进行移动,连接片34移动带动活动把手37移动,从而活动把手37与固定把手39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当活动把手37与固定把手39之间的距离合适,使用人员握持舒适性佳时,使用人员停止转动螺纹套33即可,使用人员使用本装置时,同时握住两组调节把手中的活动把手37以及固定把手39,从而使活动把手37压紧在螺纹套33表面,握持效果佳。以上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提式电动滚筒磨砂抛光机,包括抛光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机本体(1)安装在外壳(2)内部,所述外壳(2)外表面安装把手组件(3),所述把手组件(3)包括支杆一(31),所述外壳(2)外表面远离支杆一(31)的一端固定支杆二(38),所述支杆二(38)内侧面远离外壳(2)的一端连接固定把手(39),所述固定把手(39)另一端与支杆一(31)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支杆一(31)和支杆二(3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两组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包括螺纹杆(32),所述支杆一(31)以及支杆二(38)上表面均固定螺纹杆(32),两根所述螺纹杆(32)上端分别穿过连接片(34),两块所述连接片(34)分别焊接在活动把手(37)两端,所述活动把手(37)设置在固定把手(39)正上方,所述连接片(34)下侧的螺纹杆(32)环形侧面套装螺纹套(33),且螺纹套(33)通过螺纹啮合在螺纹杆(32)环形侧面,所述连接片(34)上侧面焊接弹簧(35),所述弹簧(35)套装在螺纹杆(32)环形侧面,所述弹簧(35)上端焊接在挡片(36)下侧面,所述挡片(36)固定在螺纹杆(32)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提式电动滚筒磨砂抛光机,包括抛光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机本体(1)安装在外壳(2)内部,所述外壳(2)外表面安装把手组件(3),所述把手组件(3)包括支杆一(31),所述外壳(2)外表面远离支杆一(31)的一端固定支杆二(38),所述支杆二(38)内侧面远离外壳(2)的一端连接固定把手(39),所述固定把手(39)另一端与支杆一(31)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支杆一(31)和支杆二(3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两组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包括螺纹杆(32),所述支杆一(31)以及支杆二(38)上表面均固定螺纹杆(32),两根所述螺纹杆(32)上端分别穿过连接片(34),两块所述连接片(34)分别焊接在活动把手(37)两端,所述活动把手(37)设置在固定把手(39)正上方,所述连接片(34)下侧的螺纹杆(32)环形侧面套装螺纹套(33),且螺纹套(33)通过螺纹啮合在螺纹杆(32)环形侧面,所述连接片(34)上侧面焊接弹簧(35),所述弹簧(35)套装在螺纹杆(32)环形侧面,所述弹簧(35)上端焊接在挡片(36)下侧面,所述挡片(36)固定在螺纹杆(32)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胜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